在過去的一周里,(7月9日至7月15日),中國質量萬里行消費投訴平臺上收到877例消費者投訴,上周消費者投訴有以下關鍵詞:聯璧斐訊營銷活動欺詐,樂途共享汽車事故后不賠付、分期樂冒用個人信息網貸、可可樂行不返油。
1.斐訊路由器0元購虛假 聯璧跑路
上海的高先生5月28日在京東購買斐訊k2路由器,一個月到期后未返回399元,于6月末在斐訊官網申請后遲遲未審核,打400客服及座機無人接聽。
沈陽市的初女士辦理寬帶業務后,告知有聯璧營銷的活動。399元送路由器一臺,一個月后App上自動返現399,但一個半月過去了,商家以審核為由遲遲不予返現。
消費者聲音:多次聯系斐訊客服,電話打不通,好不容易聯系上客服,每次都推脫說人員信息量大,請耐心等待;要不就是各個部門互相推責任,完全是糊弄消費者。
消費點評:聯璧事件爆發后,斐訊“0元購”產品被多家主流電商及零售商平臺下架,不少人找涉事企業和電商平臺維權。涉事平臺對此表示,自己只是斐訊硬件產品的銷售平臺,從未與斐訊相關的互聯網金融平臺聯璧金融存在任何形式的合作,也從未引導消費者至該平臺進行投資理財。
而有關電商平臺此時不僅是斐訊產品的銷售平臺,更是其“0元購”模式的導流入口。許多消費者正是在相信平臺的基礎上開始“薅羊毛”。更直白些說,電商平臺與其說在銷售電子產品,不如說在推銷金融產品,在為P2P平臺引流量和打廣告。平臺的風險也就此產生。《廣告法》第25條規定,招商等有投資回報預期的商品或者服務廣告,應當對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風險責任承擔有合理提示或者警示。
買路由器或者空氣凈化器的錢會全部返還至“聯璧金融”的賬戶內,你要‘提取現金’才能拿回全部款項。”根據一位斐訊推廣人員介紹,原本沖著“0元購”買路由器的用戶,自然而然就成了另一個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新用戶,不僅要注冊新賬號,還得綁定銀行卡,其中不少人甚至直接將錢留在了平臺,買起了“利潤豐厚”的理財產品。
2.樂途共享租車事故后不賠付
深圳李先生上周發來投訴,今年1月26日,駕駛深圳市樂途匯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共享汽車在深圳蛇口與另一輛車發生擦碰。在擦碰處理后,該車輛于2018年3月26日在前海的4S店進行了維修。共計花費1.6萬元整,全部李先生個人墊付,隨后找樂途匯公司報銷。其中2000元,已經由保險公司報銷,現未要回的金額是1.4萬元。
按照樂途匯公司的承諾,李先生在將全部資料(維修發票,對方保險單,雙方駕駛證,交警事故鑒定單等)寄到該公司后,于1個月內會將墊付款全額返還給李先生。
李先生于4月19日將全部單據寄給了該公司,該公司于4月20日收到全部單據。
消費者聲音:自收到單據起至今,已經過去3個月,深圳樂途匯科技有限公司沒有返還我任何費用。且在我討要的過程當中,回避談及何時能夠返還我費用的問題。我再找該公司負責此事的工作人員討要,對方已經不做應答,已經再找不到該公司的任何人來對此事做解決。 我的訴求,幫助我討要回我墊付的14000元修車費用。
消費點評:律師分析,不管是誰租車,共享平添都要對事故損害的賠償承擔連帶責任。比如。出現租車人醉駕、毒駕、無證駕駛等保險公司免賠商業險的情形,而租車人一時拿不出錢,那么從保障受害人權益的角度出發,損壞賠償首先要由共享平臺賠付,共享平臺再向租車人追償。
不過,對于共享汽車這樣的新生事物,在運行過程中很可能出現一些新問題,需有關部門及時關注。此外,承租人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規,保持良好的駕駛習慣,避免交通事故發生。
3.分期樂冒用個人信息網貸
石家莊的劉女士在2014年的時候注冊了分期樂賬號,分期購買蘋果手機一部,兩年后還清欠款�?墒墙衲�6月劉女士家人接到分期樂客服催款電話,劉女士才得知她的賬號在不知情情況下被冒用,分期樂公司在本人不知情情況下,未核實身份信息,使用本人賬號為他人貸款,數目不明,且目前仍有14400元左右欠款。
分期樂平臺給劉女士的回復中稱:“分期樂有非常嚴格的保密機制,可以確保用戶信息安全不會外泄。同時建議您妥善保管好賬號相關信息,請勿泄露密碼以及短信驗證碼等。”
消費者聲音:身份證信息是我本人的,但是手機號碼和郵箱不是我的,第一次2014年分期是在我知情情況下進行的,并且還清欠款后分期樂并沒有及時告知情況,例如及時注銷賬號等相關信息。2018年6月份的訂單是在沒有與我核實身份的前提下分期樂貸款給他人的,所以,本人不知情情況下身份證信息被盜用。
消費點評:零抵押、零擔保,只需填上身份信息和手機號碼,就能借到幾千元現金。這類P2P小額現金貸款平臺,由于門檻低、放款快,吸引了大量用戶。但是,借款人一旦沒有及時還款,就可能陷入一種危險的境地。
2017年8月,我國頒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不得非法買賣、泄露出借人與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專家提醒,用戶一定要謹慎貸款,不要將自己推向隱私和債務的雙重深淵。
目前許多P2P小額現金貸款公司從規則設置上并沒有嚴格考核供款人的還款能力,而是盡量促成陌生人之間的借貸交易,從中賺取高額利益。業內專家呼吁,政府相關部門應對P2P無抵押小額貸款加強監管,杜絕引誘消費之風。與此同時,用戶也應提高風險意識。即使是已經實現銀行存管的正規P2P平臺,也不意味著投資、借款全無風險。
專家認為,平臺對個人信息隱私信息的保護問題,如果平臺對個人這個信息暴露不當的話,要承擔相應的賠償和違約責任。甚至包括刑事責任。
4.可可樂行不返油
北京張先生2017年10月通過朋友介紹安裝了可可家里車載電視當初約定每月電視有1G流量可看電視動畫,給一張加油卡,每月19日商家返油500元,20日車主向商家支付500元錢,不給油就不付錢,可2018年2月可可家里就不返油了,并通知到6月20日再返油這幾個月的錢有可以家里代還,可從3月開始就收到晉商的逅款電話直至今日,要求解除和可可的協議,消除晉商的逾期記錄別在讓晉商的電話騷擾我
山西的史先生安裝完可可家里車載電視之后返了4000元,還有8000元沒有返,只扣款不反油,此外,晉商金融發信息說如不還款就上征信并進行實地催收。
廊坊劉先生安裝一臺可可家里車載娛樂電腦,然后分24期合作共涉及12000元,每個月19號給我中國石化卡轉價值500元汽油,次日晉商金融從我銀行卡轉走496.62元。自今年2月份至今款晉商金融照常轉走卻不給汽油了。承諾的6月20日前給清汽油沒有兌現�?煽蓸沸械暮献魃虝x商消費金融說汽油給不給和他無關但款必須劃走否則收滯納金等。正常汽油先給油后付款買賣合同變成了單純貸款合同涉嫌欺詐。公開資料顯示可可樂行軟件運行公司以處于停業狀態。
消費者聲音:多次聯系可可樂行電話無法接通,由于可可樂行屢屢違約,我不敢再讓晉商金融轉走款,卻變成個人征信出問題。希望可可樂行履約或終止合同、得到應得汽油并恢復銀行個人征信。
消費者點評:此前,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曾做過《可可樂行消費者“攢油”落空》的相關報道。中國質量萬里行消費投訴平臺自今年1月起陸續也收到相關投訴有168例,大部分消費者的消費金額都在12000元。目前,可可家里(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對此未給出正面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