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執法者”到“服務者” 一張“免罰單”背后的尺度與溫度
2025-04-03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得知自己免于處罰,龔大爺總算松了口氣,對于他經營的小生意來說,5萬元是一筆巨款,幾乎相當于一年的利潤。這并非“手下留情”,而是四川省成都市全面推行服務型執法改革,將“主動服務、包容審慎”理念貫穿執法全過程,構建“預防為主、輕微免罰、重違嚴懲、過罰相當、事后回訪”的新模式。近日,從四川省成都市市場監管局獲悉,從2024年起截至今年3月7日,全市已累計依法減免企業罰款超5919萬元,為市場主體健康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最近,邛崍市市場監管局辦理的一起農產品案件引發關注。邛崍市永盛購物中心銷售的芒果被檢出農藥殘留超標,但經執法人員調查發現,商戶龔大爺銷售不合格的芒果系初次違法,銷售涉案芒果僅獲利25元,金額較低,并履行了進貨查驗義務,能如實說明進貨來源,并且銷售的不合格農產品未造成危害后果,符合市場監管總局出臺的兩個《清單》中“首違不罰”的規定。在執法人員的協助下,龔大爺找回了進貨憑證,最終依據“首違不罰”規定,對其免予處罰,并將線索移交上游批發商屬地監管部門。
“如果機械執法,這個案值25元的案件至少要罰5萬元。”案件經辦人員表示,通過服務型執法,既維護了食品安全底線,又避免了個體工商戶因“小過重罰”陷入困境。
不只在邛崍市,全市市場監管系統陸續創新推出了多項服務舉措。比如,成都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總隊制定了《關于創新思路開展服務型市場監管執法辦案工作的指導意見》,推動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執法理念向服務型執法轉變;金牛區市場監管局率先梳理不予行政處罰、不予行政強制、減輕處罰等清單,形成《行政執法工作指導手冊》,通過“靶向式”服務幫助企業防范經營風險;新都區市場監管局推行的“警告+整改”模式成效顯著,76家輕微違規企業在指導下完成整改,有效降低企業經營成本;高新區市場監管局結合案情實際關切企業訴求,案件查處數和罰沒金額同比分別下降32.77%和48.62%,通過將剛性約束與柔性執法有機結合,既守住了市場監管底線,又為企業發展留足了容錯空間。
“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將持續深化服務型執法改革,通過行政約談、事后回訪等舉措,推動執法從‘剛性管理’向‘柔性服務’轉變,護航經濟高質量發展。”成都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