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質檢系統開展“質量和安全年”活動紀實(質量建設年篇)
2009-08-26 國家質檢總局 點擊:次
我們的隊伍向前進 ——全國質檢系統開展“質量和安全年”活動紀實(質量建設年篇)
許多年之后,面對食品安全檢測設備,河北省食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院長劉辰魁也許會想起
這個建設總投入3200萬元、下轄兩個國家級質檢中心和兩個省級重點實驗室的新機構,是河北省質監局為加強食品質量安全檢驗工作、提高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能力和食品安全監管技術保障能力而組建的。
“它的目標是建成國內一流的綜合型食品檢驗研究機構。”劉辰魁無限憧憬地說道。這樣的憧憬,是對這個國內首個省級食品專業質檢機構的一種信心,更是對質檢系統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的一種信心。
俗話說,打鐵先要自身硬。為了確保質量安全,在“質量和安全年”活動中,全國質檢系統從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做起,不斷提高質檢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全國范圍內來了一次大練兵。
質檢系統練就的,是全國人民質量安全守護者“提升監管能力、確保質量安全”基本功!
質檢系統練就的,是繼續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優良作風!
質檢系統練就的,是將自己打造成維護質量安全的“威武之師、文明之師”!
規矩,先立好
簽名、點擊、發送……
看到自己的意見再次通過e-mail飛向北京,山西省質監局政策法規宣傳教育處處長劉曉剛目光中流露出了一絲欣慰之色。
作為一個在質檢系統法制工作崗位上工作了7年的“老人”,這并不是劉曉剛第一次將自己的意見反饋給國家質檢總局。當自己的意見被采納并最終影響了質量法制工作的進程時,他總會發自內心的高興。現在,令他更為高興的是,我國質量法制工作正在取得長足的進步。
不成規矩無以成方圓。法律不但是社會發展的規矩,更是質檢系統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的方圓。從完成了《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修訂到《進出口玩具檢驗監督管理辦法》正式發布,從《缺陷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即將出臺到《認證機構管理辦法》正在審查,劉曉剛欣喜地看到,質檢系統的規矩正在不斷完善。“借著‘質量和安全年’活動東風,我們系統正通過立法的形式,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監督的有效性,更把其中出現的好經驗、好方法等規范化。”他高興地說。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國家質檢總局特意加強了規章、規范性文件的廢、改、立工作,目前已廢止規章12件,廢止規范性文件557件,制定和修訂規章9件。
從今年11月1日起,如果一家企業在一定時期內信用風險很小,它將在質量信用等級上被授予A等;如果一家企業在一定時期內信用風險較小,它將在質量信用等級上被授予B等;如果一家企業在一定時期內信用風險較大,它將在質量信用等級上被授予C等;如果一家企業在一定時期內信用風險很大,它將在質量信用等級上被授予D等。這是推薦性國家標準《企業質量信用等級劃分通則》中對企業質量信用等級作出的規定。
該標準的出臺,是我國質檢工作另一個“方圓”———標準化工作取得的另一個可喜成果。
同樣的喜悅,在全國各地頻傳。海南省上半年共完成12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目標考核,加快第六批40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完成了文明生態村旅游、公共沙灘管理等15項有關服務質量和服務管理的地方標準制定工作;吉林省協調省法制辦開展《吉林省節能減排計量監督管理辦法》、《吉林省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辦法》立法調研和論證工作……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批準發布涉及產品質量的國家標準833項,其中強制性標準50項,推薦性標準783項;發布涉及安全指標的國家標準258項,其中強制性標準72項,推薦性標準186項。
基礎,再夯實
1.5億元能干什么?1.5億元會干什么?
廣東省東莞市質監局給出的答案是:投入技術檢測機構建設。
廣東東莞市之所以在技術機構建設上敢于花錢,舍得花錢,正是發現和感受到了提升技術機構檢測能力對于提升當地經濟發展、提高優勢產業集群競爭力的長期效應。
改革開放初期,眾多世界知名企業“扎堆”設廠,使得東莞逐步形成了外源型經濟的發展模式。然而,隨著近年來國際產業分工變化,加工貿易利潤空間急劇萎縮,以貼牌加工為主的東莞制造業,逐步暴露出企業研發設計能力較為薄弱,總體科技實力不強等問題。
面對嚴峻的現實,東莞市委、市政府認識到,東莞急需加強技術創新,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必須加強政府公共檢測平臺建設,提高技術機構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支撐作用。幾年來,東莞市質監局得到市政府、有關部門在立項、資金籌集、建設用地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政府直接資金支持就超過1.5億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于以技術執法為特點的質檢系統而言,科技檢測水平是其工作的基礎之基礎。“質量和安全年”活動中,這樣的基礎投入,從山東到四川,從西北的寧夏、青海到富裕的江蘇、浙江,從老工業基地東北到正在崛起的中部,都在不斷加強。
湖北省制定了《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系統“能力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圍繞6大支柱產業啟動省級技術檢測平臺建設規劃;甘肅省質監局按照監管能力強、服務能力強、執法能力強、技術能力強、自身建設能力強等五強的要求,開展“五強縣級局”創建活動;貴州省投入1088萬元資金籌建5個國家級質檢中心;除6個國家級質檢中心之外,安徽省還在市、縣特色產業區、主導產業區建設了15個省級質檢中心……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質檢系統上半年執法裝備投入資金15739萬元,檢測設備投入資金71304萬元,完成科技成果870個。有了這樣的投入,質檢系統的標準、計量、認證認可等基礎也再次得到了夯實。
隊伍,向前進
部級機關實施質量管理,國家質檢總局是第一家,這不僅表明了國家質檢總局提高自身執政能力的決心,更表明了全國質檢系統這支隊伍不斷向前進的努力。
盡管只是短短兩天的培訓學習,但山東省壽光市質監局局長王瑞卿依然覺得自己受益匪淺。
王瑞卿參加的是
在此之前,他還曾參加了今年4月9日至18日在國家行政學院的培訓。這次培訓是由山東省局機關黨委組織的,全省質監系統共有77人參加培訓,學習內容包括質量管理、績效評估、依法行政、團隊建設等多個方面。
“無論是國家行政學院的那次偏重于宏觀理論、方法論和思維方式的學習,還是濟南那次偏重操作層面的微觀探討,都是一次重新思考、重新總結,接受現代意識的過程。”王瑞卿說。
21世紀什么最寶貴?人才!人才什么最重要?現代意識!
清華大學,這個孕育了眾多名人的中國著名學府,今年還迎來了許多特殊的學生:2009年清華大學———廣東省質監局中青年干部培訓班的52名學員、山東質監系統清華大學質量管理高級研修班的82名學員、清華大學———廣東省質監系統領導干部高級研修班的58名學員。
而在清華大學西邊的中央黨校,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質檢系統技術管理人員培訓82674人次,制定修改和完善制度8145個。“通過加強質量法制建設和執法隊伍建設,加強標準化、計量和認證認可工作,加強檢測機構能力建設,全國質檢系統正著力提升檢驗檢測水平,提高應對突發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將自己鍛煉成一支有著良好戰斗力的隊伍。”國家質檢總局局長王勇說。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