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市場監管職能作用 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 市場監管總局召開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
2023-12-22 市場監管總局 點擊:次
12月20日上午,市場監管總局以“發揮市場監管職能作用 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為主題,召開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市場監管總局國際司、競爭協調司、計量司、標準創新司、認證監管司等相關部門參會,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日報、俄羅斯金磚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出席,市場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于軍主持會議。
在會上,市場監管總局國際司司長劉健男介紹了相關工作情況。他表示,一年來,總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配合國家外交大局,服務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助力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對外交流合作工作取得成效。
第一,多方推動多措并舉,積極服務“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偩稚羁填I會“一帶一路”重大意義,扎實推進市場規則標準“軟聯通”,持續擴大市場監管領域制度型開放,著力促進共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
積極打牢合作基本盤,市場監管總局成立以來,已與37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相關部門簽訂了64份合作文件。同時,積極參加自貿協定談判,推動構建多雙邊自由貿易公平競爭制度環境。
積極建設信息平臺,完善“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標準信息平臺、建立技術性貿易措施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合格評定服務貿易便利化信息平臺,服務企業多渠道了解政策信息。
積極提升“軟聯通”、服務“硬聯通”,以中國計量標準認證“走出去”,服務“硬聯通”重大項目建設;以域外法規制度“引進來”,服務中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以規則標準轉化互認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度;以標準規制聯合制定,提高“軟聯通”基礎水平。
第二,充分發揮技術優勢,以“小而美”項目不斷提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民眾的獲得感。
一是精準對接“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發展需求,為深化合作,提供質量技術支持。實施質量認證“小而美”國際互認合作,今年被納入了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民心相通”類務實合作項目清單,并已向社會發布了首批12個優秀案例。長期開展瀾湄計量合作,協助柬埔寨建立計量體系并開展培訓,柬埔寨首相洪森親自簽發授勛信。向蒙古國輸出液體流量、容量密度、電能、長度和化學五個關鍵領域中國計量標準與技術體系,幫助蒙古國形成了一批能夠直接服務國家能源產業和能源貿易的計量能力。通過中俄計量合作,解決油氣貿易交接中的計量問題。發揮特種設備檢測服務優勢,消除經檢測發現的特種設備安全隱患,為中國-巴基斯坦工程中的特種設備安全穩定運行提供有力保障。主導國際米制公約組織“能力建設和知識傳播”計劃,幫助“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建立急需的真菌毒素檢測體系,提升食品安全檢測水平,受到國際組織和發展中國家的好評。二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援外培訓,有效推廣中國市場監管良好實踐。通過開展22個培訓項目,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的2200余名官員、專家和技術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包括反壟斷、計量、標準、合格評定、食品安全等領域,深受共建國家的歡迎。
三是助力共建國家農業產業標準化建設,實施標準質量認證國際互認。組織推動在越南、柬埔寨、老撾等東盟國家建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通過標準化手段,在示范區種植水稻、甘蔗、葡萄、玉米、哈密瓜、火龍果、西紅柿等作物,示范效果明顯,標準化示范種植比傳統種植普遍增產15%以上。同時,以實施質量認證國際互認項目為切入口,積極助推“一帶一路”互聯互通。
第三,主動服務積極作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一方面,多措并舉促進規則標準信息協同融通,服務國際貿易投資發展。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WTO)新興規則談判,為規則優化貢獻力量。推動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員國開展標準協調與合格評定互認和競爭領域合作,助力國際貿易發展。
另一方面,主動回應外商投資企業關切,在消費者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競爭、計量、標準、合格評定、食品安全等方面,充分展示開放包容的監管態度,增強外資外企對中國超大規模統一大市場的信心。
隨后,人民日報、香港《紫荊》雜志、中國日報、中央廣播電臺、俄羅斯金磚電視臺等多家媒體進行了提問。
人民日報記者:實施質量認證“小而美”國際互認合作項目作為“民心相通”類項目,納入了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務實合作項目清單。請問這類“小而美”項目具體如何服務共建“一帶一路”?未來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認監委)還將出臺哪些舉措服務企業“走出去”?
市場監管總局認證監管司副司長李春江: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質量認證作為貿易便利化工具,深刻影響著國際貿易和投資活動,是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互聯互通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內容。質量認證“小而美”國際互認合作以服務“一帶一路”貿易暢通為目標,聚焦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產品,在助力雙循環暢通、解決產業急需、惠及當地民眾、填補制度空白等方面形成一批優良實踐,取得了良好的實際效果。
例如,為了便利我國風電設備更好“走出去”,針對這一領域長期存在的認證規則不透明、結果不互認等問題,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認監委)推動建立了國際電工委員會可再生能源設備認證互認體系,深度參與相關國際標準及合格評定規則制定,累計頒發有效證書300余份,助力我國風電企業近三十個風電國際出口項目,遍及各大洲、二十余個海外國家。又如,為了助力電動汽車充電電纜產品開拓國內外市場,我們指導國內認證機構與國外機構深度合作,共同制定電動汽車充電電纜認證方案,填補該領域制度空白,為全球百余家電線電纜企業提供“一次測試、兩套證書”服務。
在服務中國企業更好“走出去”的同時,我們也積極支持國內機構以開展“小而美”項目為契機,扎根海外,幫助共建國家提升合格評定技術能力。例如,有的機構扎根非洲,在為中國企業提供檢測認證“一站式”服務的同時,也為當地企業提供法規標準培訓、實驗室能力驗證等服務,帶動非洲本土企業質量認證、實驗室質控和產品研發能力的提升,相關企業出口份額年增長率超過100%。
下一步,我們將全面實施認證認可“走出去”行動,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持續開展制度比對、技術交流、技術培訓等務實合作,以政府帶動、多方實施的方式推進更多“小而美”互認項目落地,助力中國制造、中國服務高質量“走出去”,在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彰顯更大作為。
香港《紫荊》雜志記者:請問計量作為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撐,在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上,實施了哪些舉措?
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一級巡視員張益群: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市場監管總局深入貫徹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發布實施《“一帶一路”計量合作愿景與行動》,推進與共建國家全方位務實合作。
一是運用國際計量組織平臺,與共建國家互相支持、共同發展。中國在多個國際計量組織中擔任重要工作職務,承擔多個技術委員會、工作組、秘書處工作,致力提升中國在制定國際計量規則、規范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國際法制計量組織在全球創建的首個培訓中心落戶中國,已培訓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計量人員500多人次。
二是發揮多雙邊合作機制作用,與共建國家深化合作、互利共贏。國家計量技術機構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為共建國家量身定制計量援助方案。幫助瀾湄5國建立完善空間、熱力學等近10個領域急需的國家計量標準器具。其中,市場監管總局2人獲柬埔寨友誼勛章。在中俄計量合作交流機制下,雙方加深了對彼此油氣計量方法和能力的理解和認同,促進了雙方測量結果的一致,推動油氣貿易良性發展。
三是搭建計量服務平臺,助力中國計量技術、產品、服務走向世界。建立“一帶一路”國家計量測試研究中心,編譯共建國家計量法律法規120余部,并為企業提供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計量政策咨詢。跟蹤研究國際法制計量組織(OIML)證書互認制度,指導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成為全球13家OIML發證機構之一,頒發互認證書144份,大幅降低我國儀器儀表生產企業出口成本。發揮計量技術機構技術支撐作用,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持續向共建國家提供海水溫度、鹽度、潮汐等五項海洋儀器校準服務,成功組織海水鹽度國際比對,推動13項海洋標準和計量技術規范成為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IOC)最佳實踐;國家高電壓計量站研制的110千伏計量標準裝置成為土耳其國家計量標準器具;國家大宗商品儲運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突破流量計在線計量技術瓶頸,有效節省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油田運營成本;廣東省計量科學研究院為馬來西亞沐若水電站、老撾北本湄公河大橋等多個重大對外合作項目提供計量支撐。福建省計量科學研究院派出近50批次技術團隊赴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為當地中國光伏企業提供計量服務和培訓,助力企業計量能力和產品質量提升。
中國日報記者:今年10月,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舉辦。我們注意到近年來競爭領域國際交流非常活躍頻繁,請問是否能介紹一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情況?
市場監管總局競爭協調司副司長周智高: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10年來,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與“一帶一路”合作伙伴加強競爭領域交流合作,積極共享發展經驗、加強相互理解、凝聚廣泛共識、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經貿合作不斷深化。
一是建立健全公平競爭合作機制。截至目前,總局已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簽署31份反壟斷合作文件,正在積極推動與委內瑞拉、科威特等國商簽競爭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廣泛開展技術交流、執法合作、聯合研究,不斷擴大競爭領域“朋友圈”。二是積極推動構建多雙邊自由貿易公平競爭制度環境。參加中國-東盟3.0等自貿協定競爭章節談判,在與塞爾維亞、厄瓜多爾等7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自貿協定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中設置競爭政策專章,明確締約方應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并明確執法合作、信息交換等具體環節,推動合作走深走實。三是不斷深化公平競爭領域務實合作。借助中國公平競爭政策國際論壇、金磚國家國際競爭大會、聯合國貿發會議、經合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平臺,積極加強與俄羅斯、南非等“一帶一路”國家競爭領域溝通合作,推動與韓國、新加坡建立競爭領域常態化交流機制,不斷深化相互理解。定期舉辦“一帶一路”反壟斷執法研修班,向巴基斯坦、阿富汗、阿塞拜疆等國家競爭機構系統介紹我國反壟斷立法執法情況,推動共同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下一步,總局將持續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競爭領域交流合作,積極推進與共建國家自貿協定競爭章節談判,深化競爭領域制度型開放。同時,不斷探索創新合作形式,加強與共建國家反壟斷技術交流,為共建“一帶一路”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規則標準軟聯通是“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請問標準軟聯通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創新司司長肖寒: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標準是全球治理體系和經貿合作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世界需要標準協同發展,標準促進世界互聯互通。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高度重視以標準支撐“一帶一路”建設,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廣泛開展標準化合作,積極加強規則標準“軟聯通”、支撐基礎設施“硬聯通”、促進共建國家“心聯通”。
一是加強規則標準“軟聯通”。我們連續實施兩輪標準聯通共建“一帶一路”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將標準合作納入我國與48個以上國家政府間合作文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已與43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區域標準化機構簽署54份合作協議。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等實現450余項標準互認。搭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標準信息平臺,可提供59個國家、6個國際和區域標準化組織的標準化題錄信息檢索服務。
二是應用中國標準支撐基礎設施“硬聯通”。聯合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交通、能源、通信、測繪等基礎設施領域共同推動制定國際標準,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在公路、橋梁、隧道工程建設領域,發布包含英、法、俄三種語言版本的92項中國標準外文版,內容涵蓋設計、施工、質量檢評等,便利共建國家了解中國標準。我們與共建國家通過開展標準合作促進基于中俄產業合作項目,推動252項民用航空領域中俄標準實現互認,為中俄兩國聯合研制寬體客機提供技術支撐。與緬甸、印度尼西亞、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家開展合作,在鐵路、不停車收費系統、油氣管道等領域,共同完善標準體系,提升共建國家基礎設施質量安全水平。
三是強化標準合作促進共建國家“心聯通”。積極開展標準化能力建設合作,與烏茲別克斯坦、贊比亞、肯尼亞等102個國家的1520名官員和專家開展標準化互學互鑒,強化多元互動的人文交流。在老撾、柬埔寨等國家,我們與當地合作,建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推動水稻、甘蔗、哈密瓜、火龍果等特色農產品增產增收,惠及當地民眾。我們與當地合作,應用我國視音頻內容數字版權管理廣播電視技術標準規范,支撐兩國開播地面數字電視節目數十套,普及用戶超過10萬人,增進“心聯通”。
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將繼續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標準化合作交流,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組織活動,以標準化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
俄羅斯金磚電視臺記者:我是來自俄羅斯金磚電視臺的記者,請問中俄在市場監管領域有什么合作進展?
市場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于軍:12月19日,總局羅文局長與俄羅斯聯邦反壟斷局局長沙斯科斯基在北京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俄羅斯聯邦反壟斷局諒解備忘錄(2024 - 2025)》,明確了合作的重點內容和方式,進一步深化中俄雙方競爭和反壟斷領域的良好合作。根據該諒解備忘錄,中俄雙方將開展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和廣告領域的交流合作,為加強雙方國際經貿合作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此外,剛剛召開了中俄標準計量合格評定與檢驗監管常設工作組會議,雙方就中俄標準化領域合作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一致同意充分發揮標準、計量、合格評定作用,推動中俄經貿關系平穩發展。
今天我們的提問環節就到這里。感謝記者朋友們的提問。如果大家還有想了解的其他問題,請會后與新聞宣傳司聯系。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