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溫州檢驗檢疫局共簽發中國-東盟原產地證書(FORM E)6236份,簽證金額1.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7%和63%,可為企業減免關稅約1900萬美元。溫州局簽發的中國-東盟原產地證書每年都以較快速度增長,從2008年開始簽發FORM E證書份數和簽證金額已經連續四年實現雙增長。這既是我國深化“自貿區發展戰略”,促進中國-東盟雙邊貿易繁榮的成果所在,也是檢驗檢疫機構幫扶企業、提升企業利用原產地優惠政策的具體體現。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我國對外建立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區,也是全世界涵蓋人口最多的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自貿區,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經濟意義。自2004年開始實施早期收獲計劃以來,東盟國家已兌現或將于2015年前實現對中國90%以上產品零關稅的承諾。
為幫助外貿企業充分利用原產地優惠政策,提高溫州產品出口競爭力,促進外貿出口,溫州檢驗檢疫局抓住兩個關鍵,使溫州地區的原產地證書簽證量得到全面增長。
一是強化服務抓宣傳。溫州檢驗檢疫局每季度定期舉辦產地證申領員培訓,2011年全年培訓覆蓋企業600多家、700多人,使更多的企業及時了解原產地政策。對于申領優惠原產地證書的企業,及時發現、解決問題,省卻企業奔波之苦,使企業能夠快速出證。通過一對一幫扶、走訪、座談、網絡、報刊、咨詢解答、審核回執、通知公告以及培訓等多種方式,使更多的企業熟悉各類原產地證書及其作用,了解各類優惠政策,提高出口效益。此外充分利用網絡和媒體優勢,將優惠原產地政策的最新信息、相關的原產地規則、證書的填制以及有關簽證要求及時進行發布,并通過QQ在線業務咨詢平臺及時更新相關資料,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方式,擴大宣傳面和影響范圍,從而確保企業迅速了解并掌握政策。
二是科學把關抓質量。針對目前優惠原產地證書種類較多、原產地判定標準復雜、容易混淆等情況,簽證人員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對各種簽證操作規程和原產地判定標準進行反復學習理解,熟練掌握原產地規則并在簽證工作中加以準確運用。不斷加強業務學習和知識儲備,認真研讀各項自貿區貿易協定,掌握產品關稅減讓清單,熟悉當地企業的出口產品,以產品關稅減讓清單為導向,分析各成員國的產品市場,指導企業適時調整出口產品結構,積極擴大關稅減讓清單內的產品出口。尤其是對一些敏感產品,加強“原產地標準”符合性調查,確保簽證質量,使企業能夠真正享受到原產地證書帶來的“優惠貿易大餐”。(林志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