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歐美等發達國家貿易形勢惡化,不少外貿單位將目光紛紛轉向埃及等中東地區國家。2011年全國共檢驗出口埃及工業產品74799批,貨值32億美元,輸埃產品質量狀況有所好轉,貿易額繼續擴大。南京地區2010年出口埃及輕紡產品40批,貨值166萬美元,2011年出口48批,貨值182萬美元,呈逐年遞增趨勢。雖然我國輸埃及產品質量狀況和貿易環境在改善,但是仍有一些不利因素干擾中埃貿易的順利發展,進口國單方面限制措施也不斷出臺。
埃及貿工部2011年11月簽發660號部長令,自2012年強制實行新的紡織品和皮革標準,分別是《紡織產品的技術安全要求和標識》(ESS7266/2011)和《皮革的安全衛生檢測標準-皮革產品及部件》(ESS7322/2011)。該兩項標準對進口到埃及的紡織品和皮革中安全衛生等內在質量項目和產品標識的反欺詐方面給出明確和嚴格規定。埃方要求,進口商在進口申報時應提供三類機構根據上述標準簽發的檢測報告,分別是ILAC認可機構、埃及官方機構或者埃及授權的出口國檢測機構。
ILAC即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是英文International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Cooperation的縮寫。該組織始創于1977年,目前有成員116個,其中由來自45個國家的55個認可機構組織簽署了ILAC互認協議。45個國家中包括中國和埃及。我國的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是與ILAC互認的簽約單位。
為此南京檢驗檢疫局提醒廣大出口企業和貿易公司,高度重視埃及強制性技術標準的實施,學習和了解埃及標準的具體要求,提早到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實施檢測,盡早向檢驗檢疫機構咨詢相關信息,避免產品出口不合格引發貿易糾紛和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侯玉峰)
侯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