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短短的四個月時間里,先后推廣實施了集中審單模式、提貨單無紙化放行、通關單無紙化等 “新三電”工程,全力助推上海電子口岸發展,全力優化上海口岸通關環境。
一、集中審單模式實現了全時審單
集中審單模式是通過電子自動審單方式,將進出口監管需求轉化為審單指令下達到具體的檢驗檢疫工作上,使管理和操作有機結合,改變了傳統的單一柜臺式人工審單和記錄式審單模式,具有審單口徑統一規范、審單信息更新及時、審單重點突出依據充分、檢企交流反饋機制強大、業務數據管理高效等特點,實現了365天24小時全時審單和智能審單。退單規則的運用規范了數據錄入的同時又服務了企業,減少了企業的物流成本。集中審單模式的實施和推廣,無論從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職能上,還是從履行嚴格把關的職責上來說,都是檢驗檢疫監管工作的一種前瞻性改革。2012年頭4個月,該局已將集中審單模式推廣至下轄的全部16個分支局、辦事處的所有進出口報檢工作點,平均單日電子審單批次達到1.5萬批,成為全國檢驗檢疫系統內集中審單覆蓋面最廣、集中審單量最大的直屬局之一。
二、提貨單電子化加快了放行速度
4月1日,洋山港區、外高橋港區、空港口岸入境貨物提貨單無紙化電子放行工作正式全面啟動,標志著上海全部集裝箱口岸和空港口岸實現了檢驗檢疫提貨單無紙化電子放行,企業不再需要拿著紙質提貨單往返奔波于檢驗檢疫和港務部門之間,放行速度得以大大加快,人力和交通成本得以大大降低,同時貨物放行的準確性和檢驗檢疫監管有效性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該局通過入境貨物檢驗檢疫無紙化申報及物流監控系統將船代、港務、貨代、監管倉庫等單位的各項業務環節統一納入系統,基本建成了檢驗檢疫與電子口岸之間的數據和指令信息的相互傳遞,形成電子申報、電子審單、電子抽查以及電子放行的全程電子化操作模式。4月份,上海口岸進境的94422批次海運集裝箱貨物、202082批次空運入境貨物實現了無紙化放行。
三、通關單無紙化提高了通關效率
通關單是法定的出入境通關單證之一,是連接檢驗檢疫和海關工作的重要紐帶。長期以來,通關單的申請、繕制、傳遞、核對均以紙質方式進行,無論對于監管部門,還是對于進出口企業而言都存在著不方便、不安全、耗時耗力的問題,也日益成為上海電子口岸建設中急需解決的重點瓶頸之一。4月23日起,上海檢驗檢疫局與上海海關共同啟動了通關單無紙化試點工作,對于所有出口法檢商品及部分企業的進口法檢商品,海關憑檢驗檢疫部門發送的貨物通關單電子數據為企業辦理進出口通關手續。除應急情況外,檢驗檢疫部門不再簽發紙質通關單,海關不再收取紙質通關單。試點7天,該局已向海關成功發送83496份出入境無紙通關單,以簽發每份通關單耗時2分鐘計,該項新舉措約為上海口岸通關節省了2783個工作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