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責任叫擔當
——江蘇鹽城檢驗檢疫局機場辦事處應對空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紀實
■楊志俊 耿昌華
對于參加2003年初春鹽城口岸SRAS阻擊戰的每一位檢驗檢疫人員來說,刻骨銘心的絲絲細節至今耳熟能詳。而今,將近10年過去了,回憶起這段難忘的歲月,他們心中依然有股激情在燃燒。
2009年,源于南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短期內迅速“造訪”華夏大地,鹽城機場每一架國際航班、大豐港每一條遠洋貨輪都留下了衛生檢疫圍堵的“印地”,也再次印證開放口岸疫情輸入輸出的風險時刻存在,且呈多樣化、復雜化趨勢。鹽城檢驗檢疫局衛生檢疫技術協作組始終認為,口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就是一面平光鏡,可以映射出口岸檢驗檢疫最基礎的值價定位,必須時刻準備著……
對于鹽城南洋機場這樣的“小”空港來說,檢驗檢疫人員碰到繁、難、險、雜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機會”也許不是很多,然而,現實告訴他們,誰也不能抱有幻想,忽視了其中的蛛絲馬跡,就有可能造成“大”麻煩、“大”影響,還是“小心為妙”。危機瞬間需要檢驗檢疫,危機時刻考驗檢驗檢疫……為此,鹽城檢驗檢疫局機場辦事處未雨綢繆,演練和實戰一樣都不少,悉心打造著突發事件處置事前事后的精品工程。
演練 像電影一樣逼真
一次演練契機,一次鍛煉良機。
在空港口岸,演練不是演戲,是在儲蓄能量。
“各參演部門請注意,鹽城南洋機場國際航班入境旅客食物中毒應急處置演練現在開始!”隨著演練總指揮一聲令下,檢驗檢疫、衛生部門、聯檢單位、口岸當局等部門技術專家和領導按指令紛紛就位;與此同時,120急救車、疾控中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車等“高、精、尖”應急救護設施按演練方案要求也布置好在外圍待命,隨時準備提供技術支持。
原來這是去年9月份,鹽城局機場辦事處組織的以國際航班入境旅客食物中毒聯動處置為主題的大規模應急處置演練場景。他們將實戰演練作為口岸衛生檢疫核心能力建設的“硬指標”,注重將國內外高度關注的疫情疫病與空港衛生檢疫重點項目預警,在夏秋高溫季節,選擇食物中毒作為最“密切”的主題進行演練。
演練從現場檢疫人員準備檢疫查驗入境航班開始,突然接到民航運輸部門電訊檢疫預申報:香港至鹽城航班上5名旅客疑似食物中毒,癥狀較重,請求檢驗檢疫處置。現場負責人展示了良好的衛生檢疫素質和組織協調能力,圍繞現場分析、請示報告、預案啟動、處置分工、登機檢疫、醫學檢查、流病調查、快速篩查、聯防聯控、快速轉運、后續隨訪、檢疫結論、事件上報等場景進行模擬,現場以病人轉運至120救護車為終結,以通過衛生檢疫風險預警系統上報為演練結束。整個過程重點突出檢驗檢疫技術防控能力和對口岸重大突發衛生事件的綜合協調能力,全程演練45分鐘,專人攝像、拍照。
“演練是一項系統工程,我看到這樣實實在在的演練不多。”鹽城市衛生局應急辦李主任坦言。正是在鹽城局的一再堅持和要求下,李主任運用手中“權力”協調120急救車、衛生監督車、疾控中心流調車開至現場。“3輛不同功能用途的衛生應急用車呼嘯而來的場景,仿佛就跟真的發生了公共衛生事件一樣,震撼的背后是你們對突發事件高度負責任的態度,值得民航部門借鑒!”鹽城民航站副站長王榮軍豎起了大拇指。
“盡管演練方式可以多樣化,但我認為,‘動真格’的演練對實際工作才最有指導意義,綜觀當前口岸形勢,是該做實實在在演練的時候了。”在演練策劃協調會上,鹽城檢驗檢疫局分管副局長于伯華定下調子。“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他們認識到,演練工作必須有良好的思路,提前籌劃,為此他們精心模擬場景,設計演練流程,將食物中毒的處置過程分成若干個主題,每個主題又分若干個細節,讓參與這項工作的每一個部門、每一位同志都明確演練場景和要求,找準部門和個人職責分工與定位,并充分發揮各自主觀能動性。經過布置、實施、預演、總結,到再布置、再實施、再預演、再總結,將演練準備做得更趨完善。
他們也深知,細節是將演練工作做得更有品位的決定因素,演練涉及方方面面,如果哪一個細節不到位、不準確、不規范或不照應,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整體效果。為此,他們真正讓每一個流程都成為演練效果的有效載體,現場的細節模擬得更有利于實戰。例如,充分考慮患病旅客行李處置、通關手續辦理,把看似“簡單”、“非技術環節”的細節做到一定高度就是經典。
“我認為,任何情況下都應以救治旅客生命為第一要務,過于‘規范’的詢問、流調以及填表環節應做適當刪減,或事后補充!”演練結束后,在總結點評會上,疾控中心劉主任直言不諱指出。其他參演單位還指出比如演練場景現場還有些凌亂,刻意模擬的跡象以及污染物品采樣、送樣不夠規范等問題。
“這是一次實實在在的總結,你們提出的建議實在是太好了,都是我們平常體會不到的經驗,我們的本意也是通過演練暴露問題。看來,我們衛生檢疫規范在實際操作中還要進一步適應衛生急救工作需要!”羅局長向參演單位鞠躬致意。
整個演練過程信息渠道暢通,上下左右內外聯動有序,以檢驗檢疫為主體,有效地聯動了口岸聯檢單位和地方政府部門,將平時停留在文本里的預案以及聯防聯控機制有效地“激活”起來,較好地履行了《國際衛生條例(2005)》“口岸主管當局”職能,并且實現與作為“國家歸口單位”衛生系統有效對接,突出了檢驗檢疫在口岸衛生控制的主體地位。
實戰 像大象一樣踏實
一次實戰檢驗,一次危機考驗。
在空港口岸,信息也許就是疫情,呼叫時刻都是命令。
“檢驗檢疫請注意,檢驗檢疫請注意,臺北航班3號貨艙發現多只‘死雞’,請速派員處置!”4月25日下午14點左右,某航空公司臺北鹽城航班剛剛抵達南洋機場,對講機里突然傳來貨運部丁經理急促的呼叫。
怎么辦?在入境航班貨艙發現活體禽類死亡還是首次,空港檢驗檢疫工作中也未見專門報道。實踐證明,這些“非典型”信息往往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必須立刻做出應答,才是最負責任的態度。
“丁經理注意,請立即保護好現場,從現在開始,沒有檢驗檢疫同意,工作人員不得上下貨艙和搬運行李,我馬上率技術人員前往處置!”短暫的思考后,機場辦曹中主任通過對講機應答。
“境外輸入性禽類異常死亡,動植物檢疫和衛生檢疫一項都不能少,協同處置才是上策,才能將風險降至最低。”曹主任深深意識到這一點。在跟分管領導作了專門匯報后,在他的牽頭招呼下,動植物檢疫科、衛生檢疫科迅速聯動,臨時處置專業小組馬上成立了,大家迅速行動起來。
“周鵬程、孫麗麗兩名專業人員迅速穿好防護服及帶上防護裝備,帶上采樣工具必要的物資趕往貨艙,對現場進行核實并采樣……”
“請動植物檢疫科、衛生檢疫科分別與江蘇檢驗檢疫局主管處室匯報,請求給予指導性建議……”
“請保健中心徐素榮主任著必要的防護裝備進行現場拍照跟蹤取證,并隨時支援……”
“請衛生處理單位海天公司陸兵著防護服等必要裝備隨時準備對現場及采樣人員進行消毒……”
“請羅亞洲前往詢問機長此架飛機近期執飛的基本情況并與民航站進行積極溝通以進一步了解相關情況……”
“請民航站有關部門注意,此次航班因檢疫工作可能導致不能按時登機和起飛,請做好旅客的安撫解釋工作。”曹主任通過對講機指示。
檢疫人員進入飛機貨艙現場后發現,3號貨艙其實為空艙,并無行李貨物,且與行李艙并不相通。機艙內散落的并非機場工作人員發現的所謂“死雞”,而是鵪鶉苗,經現場人員查看核實,現場共有鵪鶉苗28只,其中14只已經死亡,且有明顯擠壓的痕跡,另14只鵪鶉也已奄奄一息,工作人員將全部鵪鶉苗收集后至密閉容器。進一步了解,3號艙在臺北地區并未打開,流調人員首先排除鵪鶉苗從臺灣入境的可能。根據現場情況以及工作人員的陳述,綜合分析認為散落在3號貨艙的鵪鶉苗尚幼且有擠壓的痕跡,部分尚有存活,極有可能是一天內某一航班所帶的貨物。機長向檢疫人員透露,當日執飛國內航班區段曾運送鵪鶉苗,散落在3號艙的鵪鶉苗很有可能是夜間搬運不完全,打掃不干凈所落下的。
為盡快調查事件原委,盡可能減少航班延誤時間,檢疫人員當即聯系航空公司求證事件經過,1小時后及時調查情況傳真并致歉。結果顯示,本架次當日曾航班國內飛行任務,機上搭載16件共351公斤的貨物,其中有6件111公斤的鵪鶉苗,存放點正是3號艙。搭載動物性貨物且卸載清艙工作不仔細造成由于清艙工作并不仔細,當時有若干只鵪鶉遺留在飛機上,并導致此次事件的發生,且附上當日運輸動物檢疫證書。至此,本次事件的來龍去脈基本查明。
查閱疫情資料,顯示當前鹽臺兩地以及涉及到的鵪鶉輸出地并動物和人家禽流感的相關報道。“啟動衛生處理環節,不留死角,不留盲區,最大限度消除疫情隱患后處置”。曹主任果斷指示。同時,對于3號艙內所收集的全部鵪鶉苗樣本施以焚燒掩埋等無害化處理。在確認消殺等各項檢疫工作完成后,機場辦出具衛生檢疫證書并附注。離開貨艙的同時,消殺人員對現場取樣的工作人員及攜帶物品進行了及時的消毒。在現場核實取證人員離開后,工作人員對現場進行了疏散,消殺人員隨即對3號貨艙進行了仔細的終末消毒,確保不留下任何死角。
“謝謝你們,如果到境外被發現,也許就是大問題了,據我了解,臺灣方面對動植物疫情排查處置程序和方法可能要比我們復雜得多”。鹽城民航站崔花站長連連致謝。
“感謝檢驗檢疫幫我們發現貨物配載管理不足,幫我們排除了境外檢疫的隱患,我們定將加強衛生管理,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航空公司經理一再表態。
他們深知,踏踏實實處置好每一例突發事件才是檢驗檢疫在口岸立足的根本。
錘煉 像美玉一樣精致
一次次演練,一次次實戰背景假想;一次次實戰,一次次演練場景回放。
在空港口岸,演練與實戰就像光和影子一樣是一對朋友,“形影不離”才能練就針對變化多端的突發事件處置的最高境界。“演練是實戰的基礎,實戰是演練的檢驗,演練和實戰都要動真格,沒有平時過硬的功夫是不行的。”鹽城檢驗檢疫局局長羅建國認為。
口岸突發事件預測是困難的。無論是2008年北京奧運保障,還是2010年世博會……他們都盡可能綜合分析空港口岸危險因子,探索風險評估技術水平,以一次又一次高仿真演練、桌面推演多種演練方式的優化組合,歷練了處事不驚的淡定和從容,重大活動保障未有絲毫閃失。
口岸突發事件處置是復雜的。無論是2003年的SARS,還是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每當“戰斗”來臨,他們都沖鋒在前,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以擰成一股繩的凝聚力,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勝利,為口岸突發事件處置鋪好了基石。
口岸突發事件應對是要做出犧牲的。去年3月份日本核泄危機后,國家質檢總局緊急啟動核應急防護監測措施,面對意外感染和傷害風險,最嚴厲的是處置不當的問責……他們不是鐵打的,但他們不講條件,舍小家、顧大家,毫無怨言,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保證質量、維護安全的新篇章。
“面對突發事件,我們機場檢驗檢疫同志毫不退縮,人人要求擔責任。這些在小說、電影中才能看到的感人事跡,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因為我們機場辦的每一位同志都懂得一種責任叫擔當!”在落實“三解三促一提升”活動中,羅建國局長駐點機場調研時深情地說。正如機場辦曹中所言,正是由于他們的努力,5月份,鹽城局機場辦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口岸先進集體。
仰望長空,飛機轟鳴。如今,鹽城空港檢驗檢疫人自豪地說:我們不辱使命!我們履行了自己的職責!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