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執行力 謀求新作為
——廣西欽州檢驗檢疫局落實“十項措施”紀實
本報通訊員 張志強 文/圖
隨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發開放的不斷深入,作為北部灣經濟區核心城市、中國與東盟國家物流最便捷通道之一的欽州,迎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獲得國務院批復,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外合作共建的第三個園區(中馬欽州產業園區)落戶欽州,中石油千萬噸煉油項目、中糧油脂120萬噸大豆加工項目、金桂林漿紙一體化項目等一批重特大經濟項目相繼投產,欽州港成為全國最大的錳礦集散地和西南地區主要的煤炭、原油進口口岸……一個又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向人們昭示著欽州巨大的發展潛力。如何找準檢驗檢疫工作與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結合點、在服務地方經濟跨越式發展中有新的作為,欽州檢驗檢疫局黨組在尋找答案。
2011年,廣西檢驗檢疫局與欽州市政府共同簽署了《關于促進欽州市外向型經濟發展合作備忘錄》,推出13項重點支持欽州口岸擴大開放和重點支柱產業發展的具體措施。2012年,廣西局推出《支持廣西擴大開放、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十項措施》。欽州局黨組統一思想認識,更新工作思路,深刻認識到只有將“合作備忘錄”和“十項措施”緊密結合起來,將國家質檢總局、廣西局工作部署和要求扎扎實實地落實到位、執行到位,才能在服務地方外經貿發展上有新的作為。
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劉平均(左一)對國家石油化工品檢測重點實驗室(廣西欽州)給予高度評價
廣西檢驗檢疫局局長盧厚林(前左)、欽州市市長肖鶯子(前右)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
以效率求突破 促進通關便利化
在廣西欽州港口岸一站式報關報檢大廳內,代理報檢員小李拿著煤炭品質檢驗證書,對欽州局工作人員豎起了大拇指。從報檢到拿到品質檢驗證書,小李只用了3天。
這一幕歸功于該局開展的“效率月”活動。欽州局領導班子深刻意識到,服務企業關鍵要提高通關效率。為此,該局創新服務舉措,以貫徹落實國家質檢總局“兩個專項活動”為契機,在全局深入開展了“效率月”活動。梳理并明確了30項業務工作辦結時限,并將相關業務科室和礦產品檢測實驗室前移至欽州港碼頭一線,全面推行“7天工作制+24小時電話預約”服務,牢固樹立“寧讓人等船不讓船等人”的服務意識,確保出入境貨物第一時間查驗,第一時間計量,第一時間卸貨;各種產品檢測速度大幅提升,檢驗周期平均縮短40%以上,其中煤炭、鐵礦、錳礦等礦產品的檢驗速度更是提升1倍以上。在該局優質高效的服務下,欽州港礦產品進口量連年攀升,目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錳礦集散地和西南地區主要的煤炭、原油進口口岸。為感謝該局作出的積極貢獻,欽州市礦業協會向該局贈予了“人民公仆、情系企業”的錦旗。
樹服務品牌 支持重大項目建設
2012年7月的一天,一艘滿載進口蘇丹原油的25萬噸級油輪停靠在距離欽州港40海里的外錨地。在溫度高達54℃的甲板上,檢驗鑒定員小龐和小張順利完成了原油重量鑒定工作。這是在錨地連續工作的第9天,也是他們連續對3艘原油船舶開展過駁檢驗檢疫工作。9天來,雖然只能與轟鳴的機器和陰冷濕窄小床作伴,但他們的臉上卻寫滿了驕傲和自豪。
這只是欽州局傾心服務重大項目建設的一個縮影。該局局長王桂程強調:“重大項目建設是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我們檢驗檢疫部門要主動作為,把企業的需求作為改進工作的第一信號,樹立檢驗檢疫特有的服務品牌。”
王桂程局長說,為確保中石油千萬噸煉油項目等一批重特大經濟項目建設和平穩投產,該局第一時間成立重大項目建設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先后派出專家送政策上門,指導項目規劃、推出“大客戶跟蹤服務機制”、“綠色通道”、“直通放行”、“簽訂進口設備共檢協議”、“24小時全天候服務”等一系列措施,幫助中糧油脂項目建立和完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高效辦理注冊登記手續,扶持企業快速平穩發展;克服人員緊張的困難,優質高效完成116批次、共計974萬噸進口原油過駁檢驗檢疫工作;幫助金桂林漿紙項目順利進口成套設備967批次,減免檢驗費用182萬元……共收到各項目贈送的錦旗、牌匾12幅(面)和感謝信3封。欽州市委、市政府領導在多個場合對檢驗檢疫局主動服務重大項目建設等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以政策先行 助農業結構調整
2012年6月,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第88號公告,批準“靈山涼粉”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這是該局鼓勵企業技術創新、促進廣西優勢食品農產品出口的又一可喜成績。
“靈山涼粉”是具廣西特色的民族食品,在全國以及東南亞一帶具有較高的知名度。由于未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注冊,一些不法商販生產假冒“靈山涼粉”進行銷售,這給“靈山涼粉”的聲譽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同時更存在“靈山涼粉”商標被搶注的可能。為保護這一民族傳統食品,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該局主動加強與地方政府溝通協調,多次開展送法下基層活動,幫助企業建立和完善“靈山涼粉”的標準體系和質量管理體系,指導企業了解申報流程和要求,有力地加強了“靈山涼粉”的保護,為廣西民族品牌打開國際市場增加了重要的砝碼。
2012年初,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青島九聯集團入駐欽州市欽北區,該項目計劃投資20億元人民幣,建設一個大型肉食雞專業生產一條龍企業,這是地方政府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的又一重大項目。
為確保項目建成后符合衛生注冊登記規定,少走彎路,避免經濟損失,欽州局在項目建設初期就提前介入,主動上門服務,實地察看禽繁育、肉雞養殖、飼料生產、宰殺加工等場地的選擇和布局等有關情況,并就檢驗檢疫法律法規向企業進行了宣傳貫徹和解讀,就項目建設過程中涉及的產品出口檢驗檢疫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講解。該公司相關負責人稱贊說:“檢驗檢疫部門主動送政策上門,為項目建設出謀劃策,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也著實讓我們感動!”
以科技興檢 強化技術支撐
2012年3月,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劉平均在視察國家石油化工品檢測重點實驗室(廣西欽州)時,對重點實驗室給予了“一流的設備、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管理”的高度評價。
讓我們一起回顧重點實驗室的發展歷程。2008年6月,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在欽州局籌建國家石油化工品檢測重點實驗室;2011年8月,實驗室順利通過了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的核查驗收,成為我國目前西南地區唯一通過驗收的國家級石化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2012年7月,欽州局綜合實驗室順利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評審專家組的實驗室認可、資質認定和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三合一”現場評審。至此,該局綜合實驗室已通過14個檢測領域的223個項目的認可,可滿足石油及石油產品、金屬礦產品、煤炭、食品、動植物產品等領域的檢測需求。僅2012年1~8月,及時準確地對進口不合格礦產品等出具的檢驗證書就有52份,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達330萬美元。
短短的4年時間,欽州局綜合實驗室就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巨變,而不變的是該局始終堅持科技興檢的理念。近年來,該局大力加強人才引進,積極開展國內外檢驗檢疫技術交流與合作,不斷強化技術練兵,有效提升了檢驗檢疫技術實力和保障能力。目前,綜合實驗室擁有高級職稱技術人員6人、中級職稱技術人員3人,其中博士1人、碩士4人。參加國家認可委組織的能力驗證百余項,均取得滿意結果。2011年,通過荷蘭國際實驗室比對組織(IIS)的油品檢測能力驗證,相關檢測技術達到了國際水平。參與國家級科研課題兩項,主持、完成省部級科研課題5項,在核心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4篇被SCI收錄,申報發明專利4項。主持完成的科研項目“95%電子級磷酸生產技術研究”已經完成科研成果轉化。欽州市政府也將國家石油化工品檢測重點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正式納入了欽州市“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為欽州局進一步發揮技術優勢、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