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血壓計,蘊藏大民生。2005年11月16日,邢臺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計量測試所成立了國內首家血壓計義務檢定服務處,常年為居民提供免費服務。7年來,服務處已免費檢修血壓計16000余臺,減免檢定費、修理費、配件費折合45萬余元。檢定對象由最初的市區群眾發展到現在農村百姓,檢定合格率也由最初的22.1%提高到現在的62.6%,深受百姓歡迎。今年8月,檢定服務處榮登“中國好人”榜。這被他們視作對自己最高的榮譽和肯定。
為群眾健康付出再多也值得!
10月29日,華北地區適逢降溫,道路上一派清冷。然而,走進河北省邢臺市冶金北路邢臺市計量測試所血壓計義務檢定服務處,一間不大的屋子里卻有種別樣的溫馨。筆者看到這間不大的屋子里,幾位老人有序地排成一隊靜靜地等候,趙煒旻、胡海衛、黃新娟3位工作人員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旁邊桌上飯菜的香氣不時飄來,可3人誰也顧不上吃一口。檢定人員利用查看血壓計的間隙,熱情地對幾名正在等待的老人噓寒問暖,還不時介紹些血壓計保養維護的小竅門。
“今天的人還不算多,最多的時候我們一天檢測、維修41臺。”年輕帥氣的趙煒旻抹了一把汗水,邊檢測邊對記者說,到今年年底,經我們手檢定的血壓計就超過兩萬臺了,每當想起這也是在為百姓健康服務,心頭便會升騰起一種自豪感,覺得吃多少苦、受多少累都值……
小崗位也能贏得大舞臺。7年,2500多個日日夜夜,這3人組成的小團隊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只是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他們的工作平凡、普通,卻感人至深。黃新娟說:“為了群眾的健康,付出再多也值得!”
熱心服務暖人心
2005年11月16日,邢臺市國內首家血壓計義務檢定服務處宣告成立了。說起成立的初衷,邢臺市計量測試所所長畢旭賓告訴記者,多年來,市質監局計量測試所一直開展“社區服務直通車”活動,在活動中,他們發現絕大多數使用者不知道血壓計應該定期檢定,“超期服役”現象十分普遍,10年未檢的不在少數,并且被檢血壓計的合格率較低,僅為22.1%。合格率低,誤診事件就時有發生。當時,我們就想,血壓計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老百姓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要是專門有一個為百姓檢定血壓計服務的機構就好了。為此,我們所專門進行了研究與謀劃,于當年11月16日專門成立了國內首家血壓計義務檢定服務處,常年為居民提供免費服務。
服務處成立了,可誰也不愿去。常年沒有休息日、節假日不說,中午還不能休息,百姓隨來隨檢,不讓百姓多等一分鐘,這些潛“規定”,都讓所里的一些人有些猶豫。這時候,35歲的趙煒旻、42歲的胡海衛和37歲的黃新娟站了出來,主動要求到服務處為百姓服務。
既然干就得干好。趙煒旻別看歲數不大,可是位老計量,學校學的就是計量專業,畢業后,一直工作在計量所,技術高、手腳快。年過半百的胡海衛經驗豐富,心眼細、心腸熱。黃新娟作為一名女同志,舍小家為大家,愛崗敬業有了名。3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很快,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檢定血壓計的人越來越多,服務處的工作量也直線上升。有時,早晨還沒開門,就有幾位老人拿著血壓計在門口等候。這些,都被服務處的3位同志看在眼里,記在心頭。單位規定8點開門,他們常常是早早就開了門,下午5點半關門,往往是天黑了他們還沒走。“兩眼一睜,忙到熄燈”,成為他們幾年來的工作常態。
細節見真情。家用血壓計使用對象多為老年人,不少人還行動不便。為便于群眾尋找,計量所將服務處設在了市區繁華地段的一樓,方便居民來往,并專門為前來檢測的群眾配備了飲水機、座椅。有時,正趕上午飯的點兒,有居民送來血壓計,3位工作人員不管是誰值班,都會立即放下碗筷,投入緊張工作,不讓群眾多等一分鐘。看到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他們還會主動上前,把老人攙扶到座位上,問寒問曖,送上一杯熱茶。
在多年的檢定工作中,3人發現,一些市民不會正確使用血壓計,致使血壓計顯示數據失準,甚至導致血壓計損壞。為此,他們專門印制了宣傳單,詳細介紹血壓計的選購、使用、故障診斷和排除等常識,并現場進行演示,手把手傳授操作要領,直到教會為止。除提供免費的檢定服務外,還提供免費維修服務,有些血壓計因長期未檢,部分零件已損壞,為確保及時維修,服務處專門從廠家采購了一批血壓計零件,凡是需要更換零件的,不但免收修理費,而且免收部分配件費。
立足“小窗口”,巧做大文章。服務處真誠的服務蠃得百姓心,同時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贊譽。說起該服務處,說起這3位同志,大伙兒無不豎起大拇指說:“這里的技術高、服務好,無可挑剔。”
上門服務解民憂
僅僅是坐等上門還不夠,計量所的領導意識到,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方便群眾檢測,還要深入社區、走到家屬院,走到群眾的家門口為大伙服務。
2005年,在確保血壓計義務檢定服務處這個常設機構正常運行的情況下,計量所抽調精兵強將成立了義務服務檢定小分隊,自帶檢定儀器,先后深入拖拉機廠社區、濱苑小區、邢鋼生活區、塔林小區、團結東社區等60多個居民生活區,現場進行免費血壓計檢修服務,把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被老同志們譽為“社區里的志愿者” 、“家門口的服務隊”、“義務保健醫”。
在今年3.15免費檢測活動中,就有一位家住達活泉北門附近的王大爺,血壓計自從1988年8月買來后,竟然使用了24年卻從沒檢定過,嚴重影響了測量準確度。在當天檢測中,使用時間超過20年以上而從未檢定過的就有3臺。
“我以為血壓又升高了,原來是血壓計出了問題。”家住天廈家園的蔡大媽說,去年兒子給她買了一臺血壓計,一直沒有用。上個月拿出來測了一下自己的血壓,發現血壓升到180-110mmHg,看來是得了“高血壓”。她去醫院檢查,卻發現血壓很正常。可回到家里自測,血壓還是那么高,蔡大媽心情很緊張。后來,市質監局計量所走進社區免費為居民檢測血壓計,蔡大媽抱來了自己的血壓計。經檢測,原來是血壓計的水銀太少了,“忽悠”了蔡大媽。
“從我們多年的血壓計檢測情況來看,10臺送檢的家用血壓計中測量準確的只有三四臺。很多人都不知道血壓計使用一段時間后必須檢測,認為只要能用就行。前幾年,特別是在農村,測得準的血壓計幾乎沒有。在邢臺市,家用血壓計不準的情況也很嚴重。有的血壓計水銀泄露,有的零件丟失,根本測不準了,但老百姓并不知情,仍在使用。”常出“現場”的趙煒旻憂心重重地告訴記者。
“血壓計示值準不準,直接影響人們對健康的判斷。盡管國家明文規定,每檢定一臺血壓計可收費25元,但我們仍堅持免費服務,不管多難,我們都會堅持下去。”計量所所長擲地有聲地表示。為此,7年來,該所一直執行此項規定,家庭用血壓計檢測、維修免費,小配件免費。據不完全統計,僅去年一年,服務處在現場就免費講解上萬次,發放宣傳資料30萬張,為群眾更換血壓計玻璃管、刻度盤、水銀壺、手球等配件折合人民幣3000余元。
三人愛崗也愛家
在血壓計義務檢定服務處,這個由趙煒旻、胡海衛、黃新娟組成的小團隊,盡管每人的家庭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不同,但他們的信念相同,愛崗敬業為民服務的精神相同。7年來,他們克服種種困難,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不說別的,僅節假日不休息這一條,常人就難以做到。2500個日日夜夜,他們如何堅持下來?筆者采訪到了他們生活中的三件小事。
“沒有實現的愿望。”洋洋是趙煒旻的兒子,今年開學上初一。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他一點也不開心。他對小伙伴說,許久以來,心中一直有一個愿望,就是去看大海。而且爸爸從他二年級時就告訴他,放假了,一定帶他去看趟大海。可好幾個暑假都過去了,愿望始終沒有實現,因為爸爸實在太忙了。每當爸爸回到家,看到他疲憊的樣子,到嘴邊的話就一次次咽回去。沒有節假日,沒有星期天,每天都忙忙碌碌。難怪當醫生的媽媽說爸爸的工作是治感冒的藥片:“白加黑”。
“愧對的是母親”。 胡海衛的母親80多歲,長期患有胃病,身體不好,身邊離不開人照顧。有一天夜里突發疾病,胡海衛一溜煙背起母親來到了醫院。檢查、取藥、輸液,大半夜地忙碌之后,母親的病情漸漸穩定下來。這時,胡海衛揉揉酸脹的雙眼,看看手表時間已到了早上7點多。他滿懷愧疚看了看母親,把弟弟叫到了樓道口說,單位離不開人……下班后,我再來看媽媽……
“不愿住宿的兒子”。黃新娟的兒子叫帥帥。名如其人,兒子長的又高又帥,今年該上高一。今年暑假,讓不讓兒子住宿的問題,成了家里討論的焦點。愛人舍不得讓兒子住宿,兒子也戀戀不舍不愿離家。平日里一向溫柔的黃新娟卻態度堅決地告訴兒子:必須住宿。原來,她心里揣著小九九:家在橋東,單位在橋西,每天早早就得出門,哪有時間照顧兒子。不能為了小家耽誤了大家,為民服務的精神不能丟。為此,她只好狠狠心,讓兒子成了一名住宿生。
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平凡人生閃光采。7年來,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計量測試所血壓計義務檢定服務處的3人小團隊始終做著一件“小事”:檢定、維修血壓計。然而,正是這樣一件“小事”,關系著千萬人的健康,關系著民生。他們正是用這一件“小事”,繪就了動人的風采,譜寫著平凡淡定的樂章。
感動感言:
一心為百姓 點滴都是情
“專注做一件事,并把它做到極致,小崗位也能贏得大舞臺”。服務處的3位工作人員7年里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為大伙免費檢定、維修血壓計。但就是這樣一件事做好也十分不易。節假日不休、中午不關門、百姓隨來隨檢,不讓百姓多等一分鐘。這些“規定”堅持一天容易、堅持一個月容易,但日積月累7年,仍能做到就不容易。且在多年的日常工作中,蠃得大家的一致好評,這就尤顯不容易。服務處的3人就做到了,不僅在本單位蠃得了一片贊揚聲,還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繼5月份榮獲“感動邢臺人物”(集體)之后,又榮登8月份“中國好人”榜,也是建所以來的最高榮譽。這在全國質監系統中獲此殊榮的,還是第一次。
小事孕育感動,細節見證品質。服務處的工作性質決定著他們很難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他們的工作都是些瑣碎的小事,平凡而普通。且來檢定血壓計的多為一些老年人,這就需要更多的熱心、耐心和愛心。設立飲水機、座椅,這些也彰顯出他們的細心和真心。多年來,他們堅信,小崗位也能贏得大舞臺,愛崗敬業顯風采。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通過這些細節、這些小事,彰顯了他們兢兢業業的工作精神和踏踏實實為民服務的工作熱情。他們的平凡讓人感動,他們的成績讓人折服。
生活中總有這樣、那樣的感動,今天的感動來自于服務處的3位工作人員。我們要學習典型,就是要學習他們把內心深處的理想和真誠,敬業和奉獻,鑄于生活和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為百姓做事,事不在大小,點滴都是情。(薄云峰 李院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