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口岸查驗戰線不斷拉長
國門生物安全防御體系日趨完善
■吳建波 胡姚斌 朱向陽
作為江蘇省兩大重點港口之一,近年來,太倉港呈現出超常規發展態勢,已成為華東地區重要的大宗資源性產品集散港和長江沿線最大的集裝箱中轉港,并快速邁向江蘇外貿第一大港。隨著太倉口岸查驗戰線不斷拉長,口岸檢驗檢疫業務不斷增加,檢疫風險不斷加大,建設科學、安全、有效的國門生物安全防御體系迫在眉睫。
2012年3月,江蘇檢驗檢疫局發布了《國門生物安全防御體系樣板建設方案》,太倉檢驗檢疫局按照江蘇局“建設現代化強局,再創第一流業績”的總體目標,著力推進太倉口岸國門生物安全防御體系建設工程,不斷加強太倉口岸業務綜合能力建設,提升把關成效。
為將太倉口岸打造成“機制健全、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系統領先”的國門生物安全防御體系樣板區,太倉局在制定實施方案、提升自身動植物檢驗檢疫核心能力和把關服務水平的同時,積極爭取到江蘇局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太倉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太倉口岸國門生物安全防御體系樣板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由副市長陸燕擔任組長,成員部門涉及14家政府部門和口岸相關單位,為創建工作提供強有力支撐。
這樣一組數據是太倉局交出的工作成績單:今年前10個月,太倉口岸共截獲進境有害生物522種,8190種次,同比分別增長20%和11%;其中檢疫性有害生物23種,516種次,種次數同比增長58%;檢出全國首次截獲有害生物12種,創歷年最好成績;在船舶檢疫中封存來自9個動物疫區國家/地區的動物產品374批850種次,發現二類寄生蟲病原異尖線蟲9批次。江蘇局8次發布太倉重大疫情的警示通報。
典型案例一
木材檢疫再立新功——在進口集裝箱裝運名貴木材中截獲52種有害生物
案例回顧:2012年5月31日,太倉局檢驗檢疫人員在一批進口名貴木材中截獲52種有害生物,其中15種為重要鉆蛀類林木害蟲,4種為檢疫性有害生物,該重大疫情在進口木材檢疫工作中較為罕見。
案例評析:該批以集裝箱方式進口的鳥足紫檀屬于豆科紫檀屬,紅木類名貴木材,一般需幾十年至上百年才能成材,木材心邊材區別明顯,邊材狹,質地軟,易遭有害生物侵染危害,在漫長的成材過程中邊材往往感染多種有害生物。這些木材大多從原始大森林砍伐后經過粗加工就直接裝入集裝箱,實施簡單的除害處理后運至進口國。若出口國家的除害處理能力相對薄弱,則無法完全殺滅有害生物,在長途運輸中因集裝箱箱內環境適宜,有害生物容易大量繁殖,導致外來生物入侵風險大大增加。
太倉局高度重視來自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木材特別是名貴木材的檢疫,不因量少而忽視其風險,加大查驗力度,截獲了重大疫情,對國內各相關口岸的業務工作具有參考價值。
典型案例二
集中查驗凸顯成效——在來自臺灣的集裝箱內連續檢出有害生物
案例回顧:2012年6月25日,太倉局口岸集中查驗中心檢驗檢疫人員在來自臺灣的集裝箱中截獲近500頭蝸牛及澳洲大蠊、蟋蟀科、倉花蝽等大量其他有害生物;2012年7月3日,太倉局口岸集中查驗中心檢驗檢疫人員再次在來自臺灣的集裝箱中截獲近百頭蝸牛及蟋蟀科、馬陸、重足綱等其他有害生物;2012年7月12日,太倉局檢驗檢疫人員在來自臺灣的集裝箱中截獲數十頭蝸牛及其他有害生物。
案例評析:該三批集裝箱及其貨物均為同一發貨人,且均攜帶大量蝸牛及有害生物,在口岸查驗時較為罕見,目前蝸牛已送江蘇局植檢實驗室進行種類鑒定。為防止疫情擴散,檢驗檢疫人員監督檢疫除害處理單位對上述幾批次的集裝箱箱體及內部進行了徹底的檢疫除害處理,對可能污染的區域實施了防疫消毒。
典型案例三
木材檢疫的新發現——全國首次截獲林木病害松木層孔菌
案例回顧:2012年2月27日,太倉局檢疫人員對一批來自加拿大的集裝箱板材實施檢疫查驗時,發現其中一根板材橫截面呈蜂窩不規則狀,上呈白色腐朽癥狀,以為林木病害。樣品經江蘇局動植食中心植檢實驗室病理鑒定,確認為松木層孔菌,中國檢科院確認為全國首次截獲,這是太倉口岸進口木材史上的第一個全國首次截獲的林木病害。
案例評析:口岸林木病害檢疫也是進一步完善國門生物安全防御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依托江蘇局植檢實驗室的科研力量,太倉局率先開展林木病害的檢疫工作,多次組織培訓學習,增強檢疫工作人員的職業敏感性,提高木材病害的檢疫工作能力。本次截獲的松木層孔菌是刺革菌科、木層孔菌屬的一種真菌。該真菌是針葉林里紅松、落葉松、云杉最主要的、危害最大的松木腐朽菌,是針葉林的大敵。該林木病害雖不是檢疫性病害,但卻是太倉口岸進口木材史上的第一個全國首次截獲的林木病害,是太倉局木材檢疫工作的一大突破,江蘇局向全省系統發布警示通報,國內各口岸同樣關注,林木病害檢疫工作也開始被重視。
典型案例四
面對風險快速反應——在進境集裝箱內截獲野生鳥類
案例回顧:2012年2月14日,太倉局檢驗檢疫人員在對來自德國漢堡的進境集裝箱實施檢疫查驗時,在集裝箱內發現一只野生鳥類尸體,太倉局按照江蘇局指示啟動進出境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預案,在做好安全防護工作后對該野生鳥類尸體進行取樣,并專門送至江蘇局動檢實驗室進行禽流感病毒檢測。經江蘇局動檢實驗室緊急檢測,該野生鳥類尸體禽流感病毒檢測呈陰性,進出境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預案終止。對此次妥善處置野生鳥類尸體重大疫情,江蘇局動植處專門在全省范圍內發布了警示通報。
案例分析:德國屬于野生候鳥禽流感疫區,而禽流感屬于進境動物一類傳染病,來自漢堡的進境集裝箱內發現的野生鳥類尸體具有較大的疫情風險。太倉局按照進出境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預案的相關要求,在江蘇局指示下做好安全防護工作后進行取樣,并專門送指定實驗室檢測。取樣結束后,檢驗檢疫人員監督檢疫除害處理單位對該集裝箱箱體及內部進行了徹底的檢疫除害處理,對可能污染的區域實施了防疫消毒,避免疫情擴散。
相關鏈接
2012年11月6日,太倉檢驗檢疫局以118分的高分在全省系統率先通過國門生物安全防御體系樣板區建設現場考核驗收。成為江蘇省首家國門生物安全防御體系樣板區。
在太倉局局長顧忠盈、副局長肖力的陪同下,考核組現場考察了太倉港進口木材除害處理區、口岸集中查驗中心、大型廢紙監管儲存區、太倉局口岸檢疫處理藥品藥械儲備中心、檢疫實驗室、業務監管指揮中心等口岸檢驗檢疫工作現場,結合工作臺賬和檢驗檢疫單證資料等核查,從整體規劃、基礎設施、保障體系、工作質量、工作成效等五方面對太倉局國門生物安全防御體系樣板建設工作進行了全面檢查。
專家組一致認為,太倉局搭建完善的“432”立體化口岸國門生物安全防御體系特色鮮明,得到了地方政府、太倉局黨組以及相關職能科室的“三級重視”,夯實了基礎設施,強化了技術支撐,優化了工作機制,口岸綜合能力建設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國門生物安全防御體系樣板區筑起了國門安全的銅墻鐵壁。
延伸閱讀
結合口岸國門生物安全防御體系樣板區建設,太倉局采取“主動建議、及時介入、多方協調、全程跟進、鞏固完善”的五步方略,搭建起了完善的“432”立體化口岸國門生物安全防御體系。
一是建成完善四大功能載體,夯實口岸國門生物安全防御基礎設施。太倉港進境木材檢疫除害處理區已成為目前國內乃至國際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優、效益最好的木材除害處理區,有效地防范了國外林木蟲害的傳入,在國際上發揮了技術示范作用,促進了進口木材業務的健康快速發展;太倉港集中查驗中心規劃科學、設施先進,檢疫查驗平臺、檢疫處理場地、無害化處理設施、疫情疫病監測設備等功能完善、流程合理,有效體現了“硬件設施的集成化、技術手段的智能化、人員隊伍和工作機制的專業化”三大特點,在全國系統中處于領先水平;面積10萬平方米的大型廢紙監管儲存區,配套有檢驗檢疫監管樓、專用查驗場地、外來有害生物聯合監測點等配套設施,設有30個林木害蟲、倉儲害蟲、紅火蟻等動植檢有害生物監測布點,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動植物疫病疫情監測防控網絡;中央直屬冷庫監管點作為太倉口岸獲得進境水果指定口岸資質的進境水果儲存載體,冷庫容積15000噸,設備先進、功能齊全,是太倉港進口水果、肉類、食品等農產品的基礎保障設施。
二是配套建立三大支撐平臺,提升口岸國門生物安全防御技術能力。太倉口岸有害生物檢疫實驗室設在口岸一線,按專業劃分各類檢疫檢測及實驗區域16個,除昆蟲、病害、線蟲、雜草等常規檢測室外,新建的昆蟲培養室、分子檢測室已達專業實驗室要求。高新儀器設備及人員配備保障了檢測業務的開展。近兩年來,共檢出各類病蟲害600種,15000余種次,是口岸檢驗檢疫業務的強大技術支撐;口岸業務監管指揮中心依托視頻監控系統,通過網絡和移動通訊系統,對口岸關鍵部位和轄區重點監管企業實施實時監控和管理,在應對口岸動植物疫情或突發事件時,可及時發布應急處置指令,指揮該局各部門,協調港口單位、口岸聯檢和地方農林衛生等單位聯合開展應對。配套設立的應急處置物資儲存中心配置了各類所需的口岸疫情應急處置設備、器材及用具等,提供必要的物資保障;除害處理信息化中心實施檢疫處理業務的規范管理,在全省率先開發使用“檢疫除害處理電子應用系統”。結合太倉港信息中心建設,進出境除害處理業務可由涉及動植物檢疫處理監管的部門根據崗位權限進行電子審核,實現除害處理監管無紙化辦公,大大提高了動植物檢疫處理和監管工作效率。
三是探索構建兩大協作機制,強化國門生物安全防御綜合把關能力。建設口岸聯防聯控協作機制。與海關、邊檢、市農委、衛生局、環保局、反恐辦和口岸辦等七部門聯合簽署口岸疫病疫情和突發公共事件合作應對機制。與農委簽訂業務合作協議,聯合開展林木害蟲監測、美國白蛾調查等專項活動。攜手14家政府部門和口岸相關單位開展國門生物安全防御體系建設;構筑“大檢疫大防控”工作機制。太倉局動植、衛食、港口查驗等部門通過不斷完善的“大檢疫、大防控”工作機制、疫情先鋒崗激勵機制、內部業務協調聯絡機制,各部門業務相融、工作互通、應急聯動,構筑“疫情信息分析與風險預警”,“入境現場檢疫與有效處置”和“后期跟蹤監測與有效控制”三道防線,有效提升口岸疫病疫情防控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