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龔安靜 李慶盛
“標準化種植就是科學,不服不行,今年的地瓜就是高產,地瓜干也格外的香甜。”山東萊陽萬第鎮東村莊村村民崔洪波手拿一份《紅薯生產技術規程》,一邊認真翻閱,一邊不住地嘖嘖點頭。“你看到的這些熟地瓜干,都已經被東北的客商訂了,連貨款都給我了。”崔洪波指著平房上金燦燦的熟地瓜干說道,過去都是愁賣不出去,現在是愁不夠賣的。
登上崔洪波的平房,架子上一層層金黃映入筆者眼簾,還有陣陣香甜味兒撲鼻而來,嚼上一口,筋道十足,甜嫩可口,看來這“軟黃金”果然名不虛傳。“今年我自己研制了這種塔式架子來曬,更通風、更衛生,管理起來還更方便。”崔洪波得意地告訴筆者,今年他做了一些專用的鐵架子,然后將竹排子擔在架子上,用這種架子曬出來的熟地瓜干更受收購商的青睞,價格也比去年高出近三成。“咱質監局標準化工作人員來宣傳標準化種植,我在管理上也下了功夫,種這4畝地瓜用了十來車土肥,水也澆得及時,產量比去年增加20%,畝產能到6000多斤。”崔洪波從身旁拿起一個地瓜,一邊比劃一邊告訴記者,像這種品形好的地瓜,兩斤左右地瓜就能曬出一斤熟地瓜干。他給記者算起了一筆賬,4畝地瓜能產出近一萬斤熟地瓜干,現在收購價在5元左右,僅此一項就可收入近5萬元。
東村莊地處萊陽東部,村里土地多為丘陵山地,但土壤中磷、鉀等微量元素含量很高,這也使種植出來的地瓜格外甜脆。現在東村莊像崔洪波這樣加工熟地瓜干的有150多戶,占到全村人口的80%,全村一年能加工出70多萬斤熟地瓜干,銷售額近400萬元。金秋時節,萊陽市質監局標準服務直通車開到了萬第鎮,和農業局工作人員一起開展標準服務進農村活動,義務指導廣大薯農按標準化生產紅薯,受到了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與薯農面對面交談,并現場為薯農們解決技術難題。
萊陽市質監局標準化服務隊董科告訴筆者:“我們要進一步深入調研,加強宣傳農業標準化知識,使他們意識到做強紅薯產業必須走標準化生產之路,必須克服一家一戶各自為戰的小農意識,統一生產標準、統一銷售品牌。真正使‘軟黃金’這一特色農業經濟打出品牌、形成規模、種出效益。”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