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節前,江陰檢驗檢疫局召集本地區貨代單位代表,召開危險化工品全申報宣貫會。自2013年元月1日起,對于江陰地區列入《危險化學品名錄》的所有進出口產品,該局要求外貿收發貨人或代理單位履行報檢義務,并對上述產品及其包裝實施檢驗監管全覆蓋。
江陰口岸是長江下游重要的進出口危化品集散地。進口的主要品種有正丁醇、苯、乙烯、丁二烯等,出口有食品級磷酸、乙酸乙酯等。2012年初,部分危化品納入法定檢驗目錄并實施檢驗監管以來,該局采取“危險特性分類鑒別+危險公示信息符合性核查+品質、數重量驗證(或抽樣檢驗)”的組合模式,在保障高效物流的同時,對新增目錄內的進出口危化品實施了有效監管。通過10個月的檢驗實踐,不斷完善檢驗監管流程細節,積累了較為成熟的工作經驗,為全申報推行打下了扎實基礎。
經前期調研,除新增列入法檢目錄產品外,江陰地區還有10多種列入《危險化學品名錄》的進出口產品尚未納入檢驗監管范圍,占比達總量的6至7成,其中有相當數量為帶包裝產品,也是倉儲、物流環節安全隱患較多的品種,加強這部分產品進出口環節的檢驗監管,降低本地區安全、衛生、環保風險,檢驗檢疫責無旁貸。為此,該局港口辦事處、化礦、鑒定等多部門聯動,梳理工作節點,編制詳盡作業指導書,并聯系地方口岸辦、海關、海事等部門,搭建口岸電子信息平臺,豐富全申報監管技術手段。作為啟動工作的最后一環,及時召開宣貫會,確保危化品全申報在新年順利推進。(徐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