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中前行
——盤點吉林檢驗檢疫局二○一二年十大工作亮點
本報記者 孫東巍
新的一年如期而至。在享受豐收喜悅的同時,也不禁感嘆時光飛逝,歲月如梭。年復一年,經歷更加豐富,激情更加飽滿,事業更加繁榮。回顧剛剛走過的一年,一幕幕辛勤耕耘的畫面,猶如閃閃的星光,點亮了2012年記憶的夜空。
2012年,是吉林檢驗檢疫局不尋常與不平凡的一年,又是工作取得新成效、亮點紛呈的一年。這一年,在國家質檢總局和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吉林局緊緊圍繞總局的各項工作部署和吉林外經貿發展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落實《質量發展綱要》和“十二字方針”,扎實開展“兩個專項行動”,大力弘揚“和諧、敬業、務實、創新”核心價值理念,分級管理、深挖潛能、上下聯動、破解難題,各項工作取得新突破,為促進吉林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新貢獻,呈現出“十大亮點”。
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右三)出席“吉林省學習貫徹《質量發展綱要》培訓班暨吉林省出口企業質量安全表彰大會”期間,對吉林局班子提出要求。
亮點一:深入宣傳《質量發展綱要》,進一步提升吉林進出口產品質量安全總體水平,營造有利于質量發展的社會環境。
2012年,吉林局將《質量發展綱要》作為推動質量發展的總方向和總抓手,從不同層面組織宣傳活動40多次,將本局工作與“十二字方針”相結合,厘清全局抓質量的戰略思路,提升宏觀質量管理水平。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牽頭承辦我國首個省級政府出口企業質量安全獎表彰大會,支樹平局長和王儒林省長親自出席,并向首批10家獲獎企業頒發專項獎勵資金100萬元,充分發揮了出口質量獎勵機制的激勵和導向作用,獲獎企業在質量安全意識、設備投入、創新步伐、出口增長方面都取得了明顯進步。深入落實省部合作備忘錄,牽頭承辦總局和省政府落實合作備忘錄聯席會議,與海關、商務、省市食安辦、兄弟檢驗檢疫局等部門加強全方面合作,實現資源共享、監管互動、共保質量安全的良好格局。與此同時,充分利用“3·15”、質量月等時機及門戶網站、12365平臺,向社會展示形象、傳遞理念、加深認知,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維護產品質量安全的良好氛圍。
吉林檢驗檢疫局局長朱寬勝(前排左二)到長春皓月公司進行風險排查
亮點二:以推進監管模式改革為抓手,強化宏觀質量管理,夯實質量發展基石。
加強質量分析和通報,提高質量監管有效性。加大分類管理、電子監管、遠程監控的推廣力度,出口工業品企業實現了分類管理全覆蓋,對17家飼料企業實行分類管理。加強備案注冊等認證認可工作,發揮準入作用,促產品質量提升。完善吉林省邊貿風險評估辦法,深化檢企互動,開展“一對一”幫扶,先后在6大行業召開質量分析會,組織各類講座41次,推薦吉林省31家企業獲評“中國質量誠信企業”、8家企業獲評信用管理AA級企業。2012年以來,檢驗檢疫出入境貨物67045批次,貨值40.4億美元;出口商品批次、貨值合格率達99.9%,同比有所提升,有效維護了國家利益和消費者權益。
吉林檢驗檢疫局巡視員王立成(右二)到中化帝斯曼生化(長春)有限公司進行風險排查
亮點三:多路并進,多措并舉,穩步推進“兩個專項行動”在各領域的扎實開展。
自開展“兩個專項行動”以來,吉林局緊密結合自身實際,對該項工作進行精梳理、深分析、細落實,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在著重開展“兩個專項行動”的同時,結合《質量發展綱要》宣傳、廉政防控體系建設、風險分析、績效管理、日常監管、質量月活動等工作,合理安排,相互促進,推動各項工作齊頭并進,共排查各類隱患541個,制定防范措施864條,先后組織問題分析會、“回頭看”、“向前看”、局領導帶隊督導等活動,確保排查整治落在實處、取得實效。嚴格實施風險管理、食品安全監管、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監管以及進出口食品安全潛規則排查等專項整治,形成了風險管理長效機制,在總局檢查考核中受到高度評價。長白口岸檢出進口鋅礦砂放射性異常、從意大利進口牛精液中檢出藍舌病毒等,被作為總局預警通報發布,注銷24家出口食品生產企業的備案資格。“雙打”工作得到總局檢查組肯定。
吉林檢驗檢疫局副局長秦伯英(左一)到分支機構進行風險排查
亮點四:以提高不合格商品檢出率、有毒有害物質檢出率、有害生物截獲率、疫情疫病檢出率“四率”為目標,執法把關取得新成績。
吉林局在14個口岸采取“五訓聯動”方式,提高口岸檢疫查驗和傳染病監測能力,篩查率達到5.05人/10萬,確診率達到0.28/10萬。全年健康檢查發現病例4981人次,其中艾滋病等嚴重傳染病7例。檢出并妥善處置14起放射性超標事件。特別是成功舉辦七部門參加的“蛇杖—2012”圖們口岸應急處置實戰演練,其演練形式、內容在全國檢驗檢疫系統及吉林省屬于首創,得到總局的通報表揚。長白、古城里口岸醫學媒介生物跨境監測為口岸防控疫病疫情提供了科學依據。密切防范俄羅斯、朝鮮口蹄疫疫情傳入。截獲禁止進境物3424批次,檢出有害生物111批,有效防控了國外動植物疫情傳入,保護了我國農林牧業安全。
2012年以來,全局共受理報檢82999批(其中出境53308批,入境29691批),同比增長16.69%,檢出不合格批次257批,檢出動植物疫情109種次,占總檢測批次的0.13%。出口食品境外通報不合格率下降0.01%,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行業性質量安全風險的底線,未發生疫情疫病傳入傳出問題。
吉林檢驗檢疫局副局長劉志研(左三)到一汽四環發動機廠進行風險排查
亮點五:圍繞吉林“三化三動”戰略實施和長吉圖先導區建設,出臺多項服務措施,大通關建設又有新成效。
將“長吉圖”區域內貨物實施直通放行擴大到吉林省,降低綠色通道企業門檻,全力支持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中朝羅先合作項目、長春興隆綜合保稅區、內貿外運、琿馬鐵路等項目建設,為東北亞博覽會等展會提供參展商品快速通關及現場辦公優質服務。吉林省大通關工作機制基本形成,口岸物流集聚效應逐漸凸顯。助力汽車、軌道客車、食品農產品、木制品等優勢產業、重點企業以及松茸、玉米芯等特色產品擴大出口和加快發展,出口汽車1.8億美元,同比增長65%。助力吉林省兔肉、蘿卜等食品農產品實現了首次出口,助力吉林熟制禽肉、木制品突破國外注冊限制和破除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支持吉林省食品農產品擴大出口3億美元。同時,減負增效產生拉動效應。簽發普惠制原產地證、區域優惠原產地證金額7.4億美元,為企業取得進口國關稅減免4440萬美元。免收2012年10月法定檢驗檢疫收費466萬元。對外出證索賠115萬美元。積極推動品牌建設,幫扶兩家企業獲得出口免驗資格。
吉林檢驗檢疫局紀檢組組長張紅(右)率領相關業務部門人員參加吉林省政風行風熱線節目
亮點六:加強對示范區出口的食品農產品實施全程質量安全監管,推行“五位一體”示范模式,引領和帶動吉林省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水平的提升。
積極發揮檢驗檢疫優勢和作用,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企業帶動,市場運作”的工作機制,加強對示范區出口的食品農產品實施全程質量安全監管,推行以“企業為龍頭,基地為依托,標準為核心,品牌為引領,市場為導向”的“五位一體”的示范模式,建立起符合國際標準和進口國家(或地區)要求的規模化、標準化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示范區,不斷引領和帶動吉林省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水平的提升。目前,已在全省建立了18個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食品農產品年出口額突破5億美元。“德惠市出口禽肉質量安全示范區”和“洮南市出口金塔辣椒質量安全示范區”通過了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的考核,成為了“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吉林省示范區類型以種植和養殖為主,品種包括肉類、蛋類、果蔬、食用菌、糧谷和人參等六大品種,覆蓋全省各市(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區域化、產業化效果明顯。預測未來3年,示范區出口企業可達100家,出口貨值可實現10億美元的發展目標,可占現有出口食品農產品貨值的50%以上。
吉林檢驗檢疫局副處級干部競爭選拔考場
亮點七:把握檢驗檢疫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厘清吉林檢驗檢疫局發展思路,破解影響吉林局科學發展的難題。
2012年初,吉林局黨組結合吉林局工作實際提出了“分級管理、深挖潛能、上下聯動、破解難題”16字工作思路。局黨組成員率先推進分級管理,下放科級干部任免權限和企事業服務經營權,解決多年干部隊伍老化問題,調動干部職工和企事業單位積極性。壓縮“三公”經費、開源節流。在財政部、總局增加設置“長吉圖國家戰略規劃專項經費”。深入踐行16字工作思路,齊心合力,共破難題。加大體制機制改革力度,巡視整改、制度建設、績效考核和質量管理卓有成效。黨組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想方設法破解吉林局機關職工團購房難題、臨江辦基建工程遺留難題、集安局房屋置換難題……一系列影響事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得到解決,潛能開始顯現,力量得到匯聚,蝶變正在發生。
檢驗檢疫人員通過X光機判斷進境旅客行李中的禁止進境物的種類及具體名稱
亮點八:大力強化檢驗檢疫技術體系能力,切實提高技術保障能力,實現由科技大局向科技強局的跨越式發展。
創新科技工作理念,強化科研制標工作質量和進度管理,全面實施“科技興檢”和“人才興檢”戰略,有效提升人才隊伍的業務能力與素質,促使吉林局科技工作在技術支撐和科技創新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2年,吉林局首獲吉林省標準貢獻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在11個專業委隊伍中均有專家委員,爭取了話語權。實驗室建設不斷加強。對系統實驗室儀器設備實行動態管理,提高儀器設備使用效率。加大基層實驗室基礎設施投入和人才培養引入力度,檢測能力大幅提高。信息化建設扎實推進。與浙江檢驗檢疫局簽署“加強信息化建設合作協議”,在6個方面開展長期、深入的技術交流合作。局內實現12365移動終端的移動OA功能。
吉林省文明辦主任謝文明向朱寬勝局長(右)頒發“全國文明單位”獎牌
亮點九: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精心組織,狠抓落實,深入推進“以質取勝、創先爭優”活動
在創先爭優工作方面,吉林局建立健全創先爭優常態化四方面13項工作機制,對機關黨支部進行分類定級,吉林局被評為省直機關黨的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先進單位。選派4名處級干部駐村“三幫扶”,為百姓送去實惠,受到省政府領導和社會的好評。深入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參加省直機關業務技能大賽,以總分第七名獲得優秀組織獎。運行八年如一日的技術中心“黨員專列”,從承擔假日檢測任務擴展到應急檢測、深入企業一線檢測,得到支樹平局長充分肯定。積極探索文明機關以及吉林檢驗檢疫文化建設的有效方式,引導全局干部職工轉變觀念,積極踐行八字核心價值理念。全面排查廉政風險,確定風險點109個,制定防控措施126個;強化軟環境和政風行風工作,糾風項目受到通報表彰。
吉林檢驗檢疫局在冬至當天舉辦全局包餃子大賽
亮點十:“五推進”打造上下風清氣順、干勁十足的檢驗檢疫隊伍,營造“和諧、敬業、務實、創新”的核心價值理念。
一是推進領導班子建設。調整和配齊配強處級領導班子,提高領導班子服務大局、駕馭復雜問題能力,贏得了群眾的擁護和信任。二是推進人事制度改革。經過競爭上崗和公開推薦選拔,任用了一批正處級領導干部和副處級領導干部,對多名處級領導干部進行了崗位調整,促進干部隊伍充滿生機與活力。三是推進干部培養多樣化。舉辦處級領導干部讀書班,大比武、大練兵等競賽以及各級各類培訓班72個,完成培訓3817人次,對年輕干部進行互派交流鍛煉,對新招錄公務員進行輪崗實習鍛煉。四是推進機構合理配置。質檢總局批復設立吉林(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圈河、長嶺子、三合辦事處升格為副處級建制。對內設機構及職責進行了調整。吉林局組織結構更加優化、布局更加合理、職責更加清晰。五是推進民生不斷改善。千方百計改善職工工作生活環境,充分調動全體同志的工作積極性。
幾分耕耘,幾分收獲,幾多汗水,幾多成果。2012年每一個奮進的腳步還歷歷在目,2013年新的畫卷又展現在我們面前。新的一年,新的起點。吉林局將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以服務科學發展為主題,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深入貫徹落實《質量發展綱要》和“十二字方針”,努力建設法治質檢、科技質檢、和諧質檢,為促進吉林省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作出新貢獻,實現新跨越。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