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吳江檢驗檢疫局以建設現代化檢務窗口為契機,以劍膽琴心文化為引領,緊緊圍繞五區鑄強局的中心思想,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手段和專業能力優勢,多項舉措齊力提升產地證簽證質量,助推外貿企業發展。
1、創新載體,特色服務。三月,開展了“一本服務指南、一次在線訪談、一次12365宣講、一次能力測驗”四個一主題原產地政策服務月活動,開通檢務QQ群,加強政策宣傳。為了服務全國紡織重鎮盛澤地區出口企業,深化科鎮掛鉤服務措施,七月在盛澤行政服務局設立簽證窗口。八月開展了“走進商會”系列活動。先后走訪了盛澤鎮商會、溫州商會等商會,傾聽企業的意見,了解企業的心聲。
2、規范窗口,陽光服務。全面啟用電子排隊系統,為所有原產地證申報員辦理IC磁卡,每辦理一批單證都進行一次服務評價,讓每位產地證申報員都能感受到檢驗檢疫的陽光服務。排隊系統啟用后,堅持每月通報評價結果,根據反饋持續改進窗口服務質量。
3、一企一策,貼心服務。該局檢務簽證人員結合對簽證企業的調查,深入企業生產一線,詳細了解企業的出口現狀和現階段遇到的困難。7月底,簽證人員在走訪蘇州中濤紡織有限公司的過程中,企業負責人反映了該公司出口的一批迷彩面料在出口時被上海海關疑似軍用物資扣留的問題。在獲悉該情況后,該局積極查詢相關法律法規和海關的相關規定并出謀劃策,最終幫助企業順利的通關,節省了5萬多元的滯留費和誤港費。企業深表感謝并贈送了“為企業排憂解難心系企業”的錦旗。
4、科研培訓,技術服務。“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促進吳江對外貿易進一步增長的研究”項目在市科技局成功立項,旨在對吳江地區利用ECFA原產地證開展對臺貿易的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從而提出相應的建議與政策。六月和十二月,面向全市出口企業舉辦了兩次次吳江地區原產地申領員培訓,共兩百余人參加,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上半年產地證年審四百家,對轄區內產地證企業進行信息更新,深入了解各個企業的基本情況;下半年完成產地證簽證后調查六十家,加強監管、重點調查、上門服務,傾聽企業的意見和心聲,盡力為當今外貿困境中的企業提供幫助。(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