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風射干
團風射干主產于團風縣北部大別山山區。當地種植射干已有近30年的歷史,其根塊大小適中,基本天然生成,因品質獨特、質量好而聞名全國,并于2011年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受理和技術審查。目前,據統計,團風射干種植GAP示范面積達約333公頃,輻射帶動面積200公頃左右。營銷市場逐漸打開,該縣先后與湖北中醫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江西匯仁、上海華宇、深圳海王、湖北省農科院、黃岡之和藥業等建立了相關的技術協作關系,為現有約533公頃高標準團風射干基地產、供、銷拓寬發展前景。
蘄芹
宋代蘇東坡被貶黃州時,將當地的芹菜和家鄉帶來的春鳩膾一起烹制,留下了一道“蘄芹春鳩膾”菜肴。明代高啟在詠《芹》詩中感嘆:“飯煮憶青泥,羹炊思碧澗。無路獻君門,對案空三嘆。”明代徐渭在《賦得芹芽》詩中吟道:“青春曲水湄,芹吐小芽滋。在野未堪摘,獻君知幾時。暖風來燕子,寒食拌棠梨。一夜休教老,留尖煮鲙絲。”清代張雄曦在《食芹》詩中贊道:“種芹術藝近如何,聞說司宮別議科。深瘞白根為世貴,不教頭地出清波。”《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最愛吃雪底芹菜,曾取蘇東坡詩意:“泥芽有宿根,一寸嗟獨在,雪芹何時動,春鳩行可燴。”和“咽父初挑雪底芹”以示心情和古人相通,以慰自己無盡的寂寥。
茅山螃蟹
策湖出產的茅山螃蟹(湖在浠水,山在蘄春)、學名“中華絨鰲蟹”,以個大體肥、黃多味美聞名遐邇。據清光緒《蘄州志》載:“蟹出茅山下者,黃多而味甘,較它處為勝。”茅山螃蟹體重每只達半斤,黃多使它爬行時腹貼地,不像它處蟹肉鉗,螯支撐懸空。茅山螃蟹,最肥的季節在立秋前后,有“七月的尖,八月的圓”和“九月重陽,蟹子滿黃”之說。蟹肉氣寒味咸,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凡蟹生烹,鹽藏糟收,酒浸醬汁浸,皆為佳品”(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尤其是蟹黃(卵巢和消化腺)味更鮮,而且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高。蟹肉蟹膏中含有大量蛋白質(每百克含蛋白質14.5克)、脂肪、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核黃素,還含有鈣、磷、鉀、鐵等元素。
龜山巖綠
龜山巖綠史稱龜山云霧茶。早在唐代,茶圣陸羽的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記載,黃州山谷茶生麻城縣,宋史亦有記載。由此可見,唐宋時期龜峰山即盛產茶葉,龜山云霧茶即為茶中之佳品,聞名于世。
新中國成立后,湖北省人民政府將龜峰山劃為著名風景區,大力投資開發,成為旅游、避暑、療養勝地。各級政府也極為重視龜山茶葉資源的開發利用,于1958年建起了國營龜山茶場,開墾出一大批新茶園,茶場的科技人員全身心投入龜山云霧茶的開發研究,在吸收龜山云霧茶的傳統制作工藝上,經反復研究試驗,于1959年研制出云霧茶之極品——龜山巖綠茶。
龜山巖綠茶問世后,因其形質俱佳,在六十年代初,即列為“湖北四大名茶之一,備受人們的青睞。1962年5月,國家有關領導游覽龜山時,稱龜山為“湖北的廬山”,對龜山茶倍加贊賞,并即興賦詩一首:“昔日游擊地,今為產茶區。峰名久著,牯嶺德不孤。爛漫紅花勝,蒙茸綠草鋪。此山潛寶物,前進莫躊躇。”從此,龜山巖綠更是名聲大振,產品供不應求,六、七十年代甚至出現了排隊買茶,托人情批條購茶的紅火局面。
武穴竹編
武穴竹編是武穴市傳統名產,有著100余年的發展史,集實用性和觀賞性于一體,“牢固而不顯粗笨,精巧而不失單薄,富有裝飾而不失繁瑣”,以精巧的圖案構思、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享譽海內外。
湖北省武穴市的竹器工藝品能長盛不衰,代代相傳,這還要歸功于已故的“竹藝之圣”章水泉。章水泉是武穴人,生于1892年,因家境貧寒,從小跟父親做竹器。他大膽創新,制造出的工藝品別具風格、造型新穎、色彩奪目、巧奪天工。他選送的藝術精品,在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一等獎。現在武穴市竹器專家和藝人在繼承章水泉竹器工藝基礎上又有新的發展,已開發生產竹器、竹編、竹雕等450多種,遠銷美國、日本及東南亞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使章水泉竹器工藝品再展雄風,武穴也因此而得名“竹藝之鄉”的美稱。近年,武穴市成功將章水泉竹藝申報為我國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10年,武穴章水泉竹藝成功入選上海世博會的中國元素。
黃梅禪茶
黃梅禪茶,產于四祖寺、五祖寺北面霧海云瀑的紫云山中。黃梅是初唐以來中國和東亞佛教徒朝禮參學的“小天竺”,是古印度千歲寶掌和尚卓錫開建的老祖寺所在地。這里群峰兀立,松竹蒼翠,山清水秀,空氣清新,其茶園全部分布在海拔800至1200余米的云霧深處,是歷代貢茶和禪茶的重要產地。中唐茶圣陸羽于公元747年實地察訪了黃梅禪茶產地,對當地的茶事茶俗進行考察,并載入了他的名著《茶經·八之出》中:“蘄州茶生黃梅山谷。”。黃梅茶質優勝,汁濃香醇,是歷代禪師坐禪、待客必備之飲品,因此茶源于古代老祖、四祖、五祖寺中禪人所采煮的山茶,故而名曰“黃梅禪茶”。
而今,在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黃梅四祖寺方丈凈慧大和尚的關心支持下,黃梅縣大別山紫云松針茶公司在總經理詹如松的帶領下,采用現代高科技制作工藝,經茶葉專家、名師精工巧技采制“珍品名茶——紫云松針——黃梅禪茶”。此茶具有條索緊細勻秀、鋒苗白毫顯露、色澤嫩綠油潤、香氣醇濃持久、滋味鮮爽、湯色明亮、葉底柔軟、多汁耐泡等特征,飲之回味無窮。產品暢銷中外各地,是深受客戶喜愛和盛贊的綠茶品牌。相信隨著老祖寺的古跡重輝,黃梅禪茶將更加具有長足發展的無限遠景。
英山桔梗
英山縣位于大別山南麓,桔梗栽培歷史悠久,是著名的桔梗之鄉。所產桔梗質量好,曾獲1938年巴拿馬博覽會金獎,與羅田蒼術齊名,市場上素有“英桔羅蒼”之說。英山桔梗的特點是,收縮均勻,比重大,橫斷面花紋呈菊花狀,尤以草盤區紅花鄉紫檀山的“英紫桔”為佳。英山桔梗性溫味苦,有潤肺、散寒、消炎、排膿等作用,藥效良好,除內銷外,還遠銷日本、東南亞、香港、澳門等地。
謝河辣椒
謝河辣椒產于湖北省淋山河鎮謝河村新屋灣,是淋山河鎮聞名遐邇的地方特產。獨特的土壤質地和氣候條件,使得謝河辣椒色澤鮮艷,肉質鮮嫩,食之辣中帶甜,甜中夾辣,既開胃又養顏,是難得的佳肴食品。想辣它就辣,怕辣它不辣是謝河辣椒的形象寫照。謝河辣椒主要產于淋山河的趙方園新屋灣和劉家街一帶。這種辣椒別具特色,辣度適中,辣中帶甜,個大色紅,肉厚子少。謝河辣椒種植歷史久遠,從清代至今,農民有世代相傳的栽培技術,故能長期保持其優良種性。但此辣椒具有地域選擇性,移植它處易變種。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