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抽查食品結果表明
個別產品添加劑及菌數超標
□ 閔 文 徐錦鋒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備受社會關注。針對這一現象,去年年底至今年一季度,福建省質監局加大抽檢力度,分別對該省企業生產的水果及蔬菜制品、肉制品產品、炒貨及堅果、薯類及膨化食品進行了抽查。結果顯示,受檢食品質量總體良好,少量食品仍存在如添加劑超標、菌數超標等安全隱患。
在水果及蔬菜制品方面,共抽查該省企業生產的蜜餞、水果干制品、果醬等水果類制品449批次,合格437批次,不合格12批次,抽樣批次合格率為97.3%;抽查醬腌菜、食用菌、干制蔬菜等蔬菜類制品442批次,合格439批次,不合格3批次,抽樣批次合格率為99.3%。抽查發現,有15家企業生產的10批次蜜餞、3批次食用菌、兩批次水果干制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不合格項目涉及鎘、菌落總數、甜蜜素、苯甲酸、二氧化硫殘留量、山梨酸、防腐劑混合使用比例之和等。主要原因是企業對GB 2760《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執行不到位,導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對食品把關不嚴。
在肉制品產品方面,共抽查肉松、肉干等熟肉制品355批次,合格343批次,不合格12批次,抽樣批次合格率為96.6%。抽查檢驗項目包括細菌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山梨酸、苯甲酸、亞硝酸鹽、鉛、砷、汞、鎘、合成著色劑等涉及人體健康的安全指標。經檢驗,有12家企業生產的12批次熟肉制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不合格項目涉及山梨酸、檸檬黃、日落黃、亞硝酸鹽以及菌落總數等。其中,有8批次菌落總數超標,原因主要是企業生產環境、人員衛生管理不到位,或是產品滅菌工藝控制不嚴格;有4批次肉制品檢出超范圍或超限量使用著色劑、防腐劑。
在炒貨及堅果、薯類及膨化食品方面,共抽查該省企業生產的五香花生、甘草瓜子、葵花子、薯片、蝦條、米果卷等產品419批次,合格410批次,不合格9批次,抽樣批次合格率為97.9%。其中,抽查炒貨及堅果291批次、薯類及膨化食品128批次。經檢驗,有7家企業生產的9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其中,4批次產品檢出酸價、過氧化值超標,主要原因是企業生產過程控制不嚴;有6批次產品微生物指標(菌落總數、霉菌、大腸菌群)超標,主要原因是企業生產環境、人員衛生管理不到位。
針對抽查中發現的主要質量問題,福建省質監局已責成當地質監部門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對不合格企業依法進行處理,限期整改。同時,通過公布抽查的質量合格、不合格產品及企業名單,以引導消費者選購“放心食品”。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