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是市民日常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長期以來,由于豆制品加工小作坊普遍存在“散、亂、小、臟”等問題,產品質量令人堪憂。溫州市龍灣區有關部門雖多次組織取締行動,但不少豆制品小作坊一待取締行動停止,又會背地違法生產,整治效果歷來不理想。今年以來,龍灣區質監分局積極試點將狀元鎮和蒲州街道的13家豆制品小作坊進行整合,統一打造“政府扶持、部門指導、企業主唱、市場運作”的豆制品集中加工區,作為豆制品加工小作坊整規的一個突破口,力求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小作坊產品質量安全大問題。主要做法有:
一是政府牽頭,破解政策難題。為了探索建立源頭防范機制,規范全區豆制品生產,確保豆制品食品安全,年初,質監分局就試點打造豆制品集中加工區積極向區政府建言獻策,立即獲得區政府的贊同和支持。按照常規,集中加工區的建設將面臨諸多審批、建設、環保等方面的政策障礙,為此,龍灣區政府高度重視,召集區發改、質監、工商、衛生、環保、規劃、國土、永中街道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召開豆制品集中加工區整合工作協調會,要求各部門破除思想障礙,叩問建設難題,尋求破解之道,反復研究討論,最終統一意見,決定在合法的前提下特事特辦解決13家豆制品小作坊整合面臨的工商營業執照審批、臨時建設項目的土地、規劃審批、鍋爐的環保審批和污水管道接入等政策難題,為加快豆制品集中加工區的建設步伐大開綠燈,掃除障礙。
二是質監主導,提供超前服務。充分發揮市、區質監部門的帶頭引領作用,積極把各項服務工作做在前、做到家。市、區質監部門除為加工區減免檢測鍋爐檢測費、QS認證費外,還提供建設啟動資金6萬元;市質監局食品處、食品生產許可證審查部等業務部門負責人多次到加工區建設工地召開現場分析會,專題研究解決QS現場審查難題,主動為經營戶開通辦證綠色通道,并現場為經營戶分析了如何解決人流、物流、原輔材料倉庫的布局設計等問題;區質監分局則自始至終提前介入,全程參與,全面指導,全心服務,為集中加工區的建設營造了良好的共建氛圍。
三是部門配合,發揮聯動作用。在前期調查摸底過程中,分局積極與工商部門合作,歷經1個多月摸清豆制品小作坊的最新底數,解決了食品生產許可證(QS)、營業執照取證問題以及選址問題;在宣傳動員過程中,分局多次聯合狀元街道、蒲州街道、狀元工商所召開全體豆制品小作坊經營戶的座談會,向其講明違法經營的行為后果和法律責任,并詳細介紹集中加工區的規劃和設想,對加工區的場地、規模、租金、交通、住房等具體問題進行討論,得到了廣大小作坊經營戶的熱烈歡迎;在清理整治過程中,質監分局堅持“堵疏結合、界限分明”的原則,對屢禁不止、恣意妄為的天河、狀元等地違法經營的6家“黑心”小作坊,聯合工商、衛生和鎮(街道)堅決予以取締,并將整治過程通過《溫州都市報》“餐桌掃‘黑’”系列欄目跟蹤報道,烘托了良好的整治氣氛,廣大豆制品小作坊業主主動要求盡快納入集中加工區的心情更加迫切,13家代表也很快交納了2000-3000元的定金與豆制品集中加工區的建設方簽訂了合作意向書,加工區的建設駛入快車道。
四是市場運作,規范質量要求。充分發揮經營戶的主體作用,在場地供應、資金投入、項目建設等方面全部由業主自行做主,生產效益自負盈虧;堅持保障供應、確保安全的原則,充分發揮優勝劣汰的市場調控作用,引導集中加工區經營戶嚴把原料采購、生產流程和產品出廠質量關;積極提請區政府協調工商、衛生、教育等部門,制定豆制品采購衛生、質量標準,通過政府調控、部門指導和市場調配,引導學校、機關、社會團體等單位和市民采購集中加工區生產的合格產品,逐步實現豆制品加工行業集聚發展。
經各方共同努力,一個占地面積2000㎡左右,位于瑤溪鎮和永中街道交界處,交通較為便利的集中加工區日前建成投產。該加工區將嚴格遵循“統一采購、統一建廠、統一檢驗、統一管理、統一供氣、統一排污”的運作模式,通過生產試點,初步解決了食品小作坊普遍存在的質量安全、鍋爐安全和污水排放等問題,初步實現了全區食品小作坊從“無人管”到“有人管”、從“無組織”到“有組織”、從“分散獨立加工”到“集中生產加工”的轉變,規范提升了全區食品加工整體質量水平。(通訊員:高良鑄)
高良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