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企業服務新標桿 打造出口競爭新優勢
成都高新區創建國家級出口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搶占電子信息產業高端
企業無須再攜帶紙質單據前往報檢窗口,通過網上操作僅用十多分鐘即可完成報檢通關……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這正是成都高新區創建國家級出口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釋放的改革“紅利”之一。
近年來,作為西部電子信息產業的領頭羊,高新區緊緊圍繞產業結構優化和增長動力轉換,瞄準產業高端、壯大產業集群,大力實施“標準立區、品牌興區、質量強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吸引了英特爾、德州儀器、富士康、格羅方德、華為等一大批電子信息產業巨頭紛紛落戶、集聚發展。2015年12月15日,高新區順利通過質檢總局考核驗收,成為全國第二、西部首個國家級出口電子信息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
在示范區創建過程中,高新區始終堅持將“增強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作為衡量創建工作成效的最高標準,不斷創新企業服務模式、著力提升質量安全水平,加快形成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推動該區在打造“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征途上闊步前行。
以幫扶共建為抓手
打造國際化競爭優勢
近年來,高新區先后出臺了《關于穩定外貿進出口增長的若干政策》、《關于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建設的若干政策》、《關于支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充分發揮各種扶持政策的疊加效應,激勵企業加大投資、多做貢獻,確保經濟平穩增長。同時高新區首創標準創新融資征信制度,引導企業加快質量升級、品牌培育和標準創新。2015年、2016年該區對突出貢獻企業分別給予459.5萬元、479.5萬元獎勵;2017年1-8月,該區對33家企業75個標準化項目累計給予494萬元資助。
為了推動示范區向高質量、高層次發展,高新區聯合英特爾、北京大學、電子科大等共同成立“成都高新區企業培訓聯盟”,通過舉辦技能培訓、學歷提升、技能大賽、創客大賽等形式,全面提升企業職工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截止目前,已累計培訓人員5086人次,審批通過創客項目45個,創造經濟效益4264.5萬元。
該區還積極發揮質量示范點的標桿引領作用,帶動更多企業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著力打造高新質量、高新標準、高新品牌,推動示范區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參與全球資源整合和競爭。
以企業需求為導向
創新個性化服務方式
“請問我們公司可以來10個人嗎?”、“有沒有人數限制?我們廠務、倉庫、EHS、關務都可以來嗎?”每次組織園區企業培訓之前,高新區出口電子信息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電話總是響個不停。企業對于公共培訓服務的熱情高漲,正是示范區工作切合企業發展實際帶來的積極回應。
示范區創建以來,高新區堅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不斷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方式。該區通過開展聯合檢查、問卷調查和現場考察等形式,準確掌握企業的訴求和建議并及時反饋到各成員單位,有針對性地為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滿足多元化需求。2017年,該區共收集到30余條反饋信息,推出了一系列量體裁衣、切中要害的公共培訓服務。如根據富士康等企業的特殊需求,專門組織開展“ISO9001:2015標準轉版”培訓;針對示范區內10家涉及進口危險化學品的企業,專門邀請質檢總局專家為企業開展進口危險化學品知識培訓。截至目前,該區已舉辦個性化培訓會議6次。
服務方式的創新,帶來了企業“滿意度”的提升。據該區組織的企業滿意度調查問卷顯示,企業對于示范區管理與服務綜合評分為8.5分。“這既是對示范區建設工作的肯定,更是對深化示范區個性化服務提出了更高標準。”示范區領導小組負責人表示。
以高效便捷為目的
改革便利化通關模式
作為示范區創建的核心主體,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主動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將復制推廣自貿區先進經驗作為促進貿易便利化的重要手段,不斷推進通關模式改革,優化通關作業流程,運用科技化、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務水平和監管能力,大大提高了申報效率,縮短了通關時間,降低了企業成本,營造便利高效、公正透明的通關環境。
依托電子口岸建設基礎,高新綜保區積極運用“互聯網+”大力推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全面推行無紙化報檢申報系統,實現通關報檢一體化、智能化,讓企業享受“足不出戶、輕點屏幕”,“一次性申報,全程式互認”的便捷報檢服務。截止6月底,該區無紙化報檢覆蓋率已達98.86%。
為了保持穩健發展勢頭,讓企業“跑”起來,高新綜保區還堅持“一企一策”,開展個性化幫扶,實施差異化管理,對遵法紀、講誠信、重質量的企業開啟“綠色服務通道”。同時實行7×24小時預約服務制度,全天候保障貨物通檢通關。今年國慶長假期間,示范區安排14人次連續加班6天,確保了預約客戶“隨到隨檢、即到即運”。
通關模式的變革,提振了企業“走出去”的信心。2017年1-9月,示范區企業實現進出口總額170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3%,占四川省外貿進出口總額的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