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級,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戰場,也不僅局限于醫院,而是在科技攻關、社區防控、公共輿論等領域全面展開。
作為新時代中國現代科技企業的代表,響應中國廣告協會號召,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訊)在戰“疫”中首當其沖。自疫情爆發以來,騰訊一直奮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場上。就在2月7日晚,騰訊又緊急宣布追加10億元捐款,總計投入15億元成立戰“疫”基金。正如騰訊有關負責人所說的,這是一場“科技戰”,連日來,騰訊調用科技能力,在醫藥科技攻關、臨床病患診療、社區群防群控、生產生活保障等各方面提供助力……
開啟“信息戰”
“面對武漢疫情,我們能做點什么?”1月20日上午,醫療健康事業部的工作群里,有人拋出這樣一個問題。雖然已是臘月廿六,群里絲毫沒有過年的氣氛。
“預警,預測,預防。”騰訊產品經理楊昊臻率先回應。研發部門員工王雪暉則嘗試提出解決思路:“能否跟地圖和出行合作,結合春運人流,做一個預警和預測?”
這邊,一個問題引發的熱議持續至今,24小時不停歇;那邊,專注于醫學科普資訊的騰訊醫典團隊已經關注新型肺炎一月有余,并作出提升應對狀態的決定。
當機立斷。騰訊醫療健康事業部、醫療資訊與服務部快速對接,整合多種力量,集結起一支100多人的“特種部隊”。由于春節假期和各地交通限制,團隊成員中只有小部分趕到公司,大部分則在網絡集結。
與之呼應的是,他們面臨的“戰場”也不是某個城市,而是一張正在快速膨脹的疫情傳播網絡:以武漢為中心,未知確切數量的潛在感染病例,正沿著交通、社交等生活鏈條,向全國各地乃至全球快速擴散。
基于抗疫需要和業務所長,騰訊決定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把疫情相關的信息資訊做扎實;二是把疫情信息公布、發熱門診及定點醫院查找、發熱自查等醫療服務做到位。
一圖讀“生死”
所有關于疫情的信息中,最牽動人心的無疑是確診和死亡病例的數字和分布。這也是政府部門、企業和公眾進行理性決策的基礎。
對此,騰訊健康、醫典、地圖、新聞等多個團隊合作,通過準確匹配疫情和地理數據,推出“肺炎疫情實時查”功能,并在微信等各個流量入口上線。
短短數日,武漢及外地確診人數快速增加,引得各地居民紛紛懷疑自己被感染。團隊發現,雖然各地衛建部門都及時發布了門診清單,但多為文字和表格信息,很難查詢。何不把門診信息與地圖服務結合,方便市民快速就診檢測?1月23日下午3點左右,騰訊在廣州市疾控中心的指導下緊急上線了第一版“發熱門診地圖”。
這項服務很快受到國家衛健委的關注。對方向騰訊提供了更大范圍、更多城市的醫院和門診清單。于是,原始數據數量從125條猛增到13000萬條。
據介紹,除“發熱門診地圖”,騰訊還推出十多種疫情防控小程序模板,包括疫情信息發布、防控知識、政策咨詢、專家解讀等,供政府部門免費發布和使用,助力政府部門提升疫情防控工作效率。如,積極宣傳市場監管總局“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行動,連續刊發新聞稿件10余篇。針對屢禁不止的野味風氣,騰訊安全旗下的“企鵝愛地球”及時呼吁拒絕食用和購買野味,并公布舉報和投訴方式,協助市場監管部門加強監管。
封城不封“醫”
肺炎疫情揭蓋后,武漢于1月23日宣布交通“封城”,省內其他城市陸續跟進。
時值春節,醫院如何緊急聯絡休假在家的醫護人員?如何實施上崗培訓?考慮到病毒的高傳染率,如何緩解線下接診壓力,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這些問題,在被媒體和公眾熱烈討論前,其實已被互聯網平臺感知。
騰訊企業微信行業運營組員工張宣介紹,多地“封城”當天就有湖北、云南和山東等地多家醫院打來電話,提出緊急下發通知的需求。微信團隊敏銳意識到,在疫情持續蔓延、接診需求暴增、多地出行管制的復雜情況下,前方醫院有大量工作急需轉到線上。
說干就干。從1月23日到28日短短五天內,騰訊企業微信連續升級開通緊急通知、線上會議、在線問診、信息收集表等多項功能,重點幫助疫情地區醫院安全、高效地開展工作。
數字化支持的效果立竿見影。以“在線問診”功能為例,醫生只需要配置一個專屬的二維碼,就可以通過企業微信平臺接受患者掃碼咨詢。對疫區醫院而言,不僅極大地緩解了接診壓力,更是有效減少了線下聚集導致交叉感染的風險。
湖北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啟用“在線問診”功能當天下午,五個小時就接診4000多人,引來各科室200多名醫生請愿入駐;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利用“線上會議”功能進行肺炎問診和治療方面的上崗培訓,最多可以300人同時在線參與音視頻會議……
“其中,讓我們印象最為深刻的卻是一家貧困縣小醫院。”張宣回憶,疫情爆發后,陜西安康寧陜縣醫院在企業微信團隊的幫助下開通“在線問診”功能。“二維碼圖片剛發布就在全縣居民的朋友圈里傳開,半天就接診了50名患者咨詢。”
辟謠“雙子星”
隨著疫情蔓延,各種誤導信息泛濫,猶如干擾“戰疫”的重重濃霧。
在與謠言的搏擊中,騰訊醫典和騰訊新聞,憑借專業知識正面“戰謠”,成為此次戰疫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科學辟謠“雙子星”。
騰訊醫典團隊負責人感慨,在疫情嚴峻的非常時期,專業辟謠絕非易事。感染科、呼吸科、重癥醫學科等專家,甚至其他科室專家,都被抽調到臨床一線。“我們只能見縫插針聯系專家,凌晨后半夜采訪和約稿是經常的事情。”
在疫情初起時,騰訊新聞已和多位國內外醫療健康領域專家提前溝通,希望春節也能持續做查證工作。例如,騰訊新聞澄清了“武漢協和醫院有肺炎病人出逃”、“武漢上空撒播消毒液”等虛假消息造成的恐慌,也反駁了“喝高度白酒蒸桑拿可防病毒”、“涂風油精預防呼吸道疾病”等偽知識造成的誤導。
2月6日,李文亮醫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去世,引起網友廣泛關注。有傳聞稱,哈佛醫學院為李文亮醫生降半旗致哀。對此,騰訊新聞及時查證,向公眾澄清事實真相。
截至2月1日,騰訊新聞累計與1000多位業內專家和機構建立合作,實時辟謠平臺為用戶提供了超過3.5億次服務。
自疫情發生以來,在騰訊,有人主動退票回到公司參加抗疫;有人為產品上線連續兩天通宵;有人一邊照顧發燒的孩子,一邊隨時在線支持;有人連續加班發燒不得不回家隔離,吃完退燒藥繼續工作……
為何要這么拼?回答很簡單也很相似:“疫情這么嚴峻,我們很希望我們的產品和服務能幫到更多人。我們每天就工作得很有成就感,沒有什么問題。”……欣慰的是,付出很快看到回報。各種“抗疫產品”陸續上線,各種數字化服務快速放量,就像一個個捷報從前線傳回,鼓舞著每個奮戰的人。肺炎實時動態、實時辟謠平臺、發熱門診地圖、疫情督查專頁、在線問診平臺、發熱自查功能、在線捐贈專頁……
全民戰疫還在持續,“超人精神”繼續發揚,騰訊系“抗疫產品”名單不斷加長,都將成為騰訊企業社會責任的優秀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