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記者 韓樂悟
餐館使用的一次性餐盒質量安全狀況令人心驚:記者今天獲悉的一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20家飯店中,使用真正有質量保證的一次性餐盒的只有兩家,合格率只占15%,85%的餐館使用的一次性餐盒有安全隱患。
在今天由北京市飲食行業協會、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及《商品與質量》打假保優維權辦公室聯合主辦、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承辦的“北京市百家一次性餐飲具質量放心單位”的培訓活動上,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公布了上述調查結果。
2010年7月28日至8月2日,該協會對北京市海淀區彰化路、正福寺路和藍靛廠南路沿線及周邊共20家餐館進行了走訪調查,調查發現這些餐館共使用了22種不同型號的一次性打包餐盒(碗)。其中北京楚天鴻酒家、北京曙光大鴨梨餐飲有限公司(大鴨梨曙光花園店)使用的純聚丙烯(PP)透明吸塑餐盒和紅菜苔酒店、北京味在楚湘酒家(味在楚湘酒家)、北京時間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上島咖啡牛頓明星店)使用的純聚丙烯(PP)透明注塑餐盒,及北京時間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上島咖啡牛頓明星店)所使用的型號為“HJ-017”的內紅外黑餐盒,安全性較高,屬于獲生產許可證(QS)企業生產且質量合格的產品。
但更多的是令人擔憂的信息。調查發現:北京映魁閣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食堂)仍在使用早在2000年底就在全國范圍內被淘汰了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北京吉來順餐飲有限公司(全家福餃子館)和北京映魁閣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食堂)所使用的型號為“FJ-108”和“FJ-068”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屬于未獲得生產許可證(QS)的企業生產且產品質量嚴重不合格;北京巫山烤魚店店使用的紙碗沒有標注任何生產企業或產品信息及生產許可證(QS)標識、編號,因此來源無從追溯,存在質量隱患;其余15個餐館使用的12種不同型號的產品雖然獲得了生產許可證,產品上標注有生產許可證編號,但疑似不合格產品。
根據多年與劣質一次性塑料餐飲具的斗爭經驗判斷,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告訴記者,這些產品一撕就破,易滲油滲水,內有明顯雜質,折痕明顯并伴有難聞的氣味,符合有毒有害劣質一次性餐盒特征。其中型號為“HY-022B”、“JZ-03”、“HX-124”、“JZ-088”的4種產品,雖然內表面為純聚丙烯(PP)覆膜,但由于覆膜太薄,外層原料中添加有回收廢塑料和工業級原料如碳酸鈣和石蠟等,很容易造成蒸發殘渣指標超標。
而北京時間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上島咖啡牛頓明星店)、北京味在楚湘酒家(味在楚湘酒家)及北京曙光娟娟餐廳(品淳湖南小灶)等3個餐館雖然所使用產品部分合格,還有部分產品疑似不合格。
“根據以上情況判斷,可以說在20家飯店中真正使用質量有保證的只有兩家,合格率只占15%,85%的餐館使用的餐盒有安全隱患。”董金獅說。
記者被告知,劣質餐盒由于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大量回收廢料及工業級碳酸鈣、滑石粉等填充料,在使用過程中容易被食品中所含的水、醋、油等物質溶解遷移到食品中,隨食品進入人體后,會引發消化不良、局部疼痛以及肝系統病變等多種疾病。
本報北京8月3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