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排放門”尚未平息之際,三菱“油耗門”的曝光再次引發人們對汽車業造假現象的關注,并直接導致三菱汽車被日產汽車收入囊中。關于油耗造假事件,5月18日,按照日本國土交通省要求,三菱汽車提交了相關報告,承認該公司長期以來,在油耗測試中采用了大量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手段和方法,并肆意操縱燃油效率數據。
■三菱油耗測試亂象
在向日本國土交通省提交的報告中,三菱汽車匯報了該公司內部調查結果,發現存在大量違規現象。
最初卷入“油耗門”的是4款微型車,分別是eK Wagon、eK Space、Dayz和Dayz Roox。三菱汽車內部調查顯示,考慮到競爭對手所推車型的燃油效率,三菱先后5次上調eK Wagon和Dayz的燃油效率目標。根據日本的有關規定,應該用實際車輛測試出行駛阻力,但為了達到目標,三菱采用了現實中無法實現的推測數值,并以此為基礎計算出燃油效率。之后發售的eK Space和Dayz Roox的行駛阻力,則是以eK Wagon和Dayz的行駛阻力為參考計算出來的。
按照日本政府的要求,車輛行駛阻力的測試應該基于日本1991年通過的《道路運送車輛法》中規定的“怠速法”,而不是在北美地區廣泛使用的“高速怠速法”。不過,三菱汽車內部調查顯示,除了Mirage、歐藍德插電式混動車、Delica D:5柴油版之外,其他車型在測試行駛阻力時均采用“高速怠速法”。
三菱在上述報告中寫道,該公司曾有數次機會更改為正確的“怠速法”,但最終還是繼續使用“高速怠速法”,原因可能是公司2001年測試發現兩者最大差距只有2.3%,所以沒有做出更改。
國際信貸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將三菱汽車的長期信貸評級下調兩級至BB-。標準普爾指出,三菱在企業風險管理和內部管理方面存在嚴重不足。
■日產低價收購三菱
三菱“油耗門”始于4月20日,短時間內引發三菱汽車股價大跌,相關車型停售,品牌聲譽大受影響。在各界普遍猜測三菱汽車會得到三菱財團資助時,令人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5月12日,日產和三菱汽車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雙方達成基本協議,日產將出資237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1億元)收購三菱34%的股份,成為三菱最大股東。日產和三菱汽車將于5月25日正式簽訂合同,且需在一年內完成交易,否則協議將作廢。
目前,三菱財團旗下有三家公司是三菱汽車的主要單一股東,其中三菱重工持股20%、三菱商事持股10.1%、三菱東京UFJ銀行持股3.9%。分析人士表示,由于三菱汽車市值蒸發近半,日產以較低價格獲得了三菱汽車的股權。如果是在“油耗門”丑聞前,交易價格可能會是現在的兩倍多。
三菱計劃將其董事會成員從13名減少為11名,其中,日產可在三菱董事會提名4名董事,并能在董事會行使一票否決權。這項收購協議強化了日產和三菱汽車的合作伙伴關系,兩家公司將在采購、平臺共享、利用工廠產能和技術研發等多個領域深化戰略合作。
日產汽車CEO戈恩表示,日產將利用其與法國雷諾的成功聯盟經驗來指導其與三菱汽車的聯盟關系。“關鍵是要避免步伐過快,兩家公司要共同制定每一步計劃,并確保兩家公司的獨特定位。我們有完成類似工作的經驗。”戈恩表示。
三菱汽車董事長益子修表示,日產和三菱汽車的關系因為近期的事件增強了。事實上,這兩家公司近年來一直通過項目合作來增進彼此的信任。“單獨應對挑戰是很困難的,我們需要一個值得信賴的伙伴。”益子修說。
■抄底還是雙贏?
不少業內人士猜測,日產在三菱陷入困境時提出收購,有“抄底”之嫌。也有人認為,此舉能夠給日產和三菱都帶來一些好處。
對日產而言,三菱汽車在東南亞國家的市場布局正是其所需要的。日產一直在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積極投資,但效果并不理想。日產在印尼的市場份額僅為2.5%,而三菱汽車在該國的市場份額為11%,經銷商網絡薄弱是日產業績不佳的原因之一。“在東南亞國家,三菱汽車的營業利潤率超過7%,而我們去年的利潤率為負。三菱汽車的優勢正好是我們的弱點,因此他們能在該地區給予我們很大支持。”戈恩表示。此外,三菱汽車的小型轎車是新興市場的寵兒,而運動型車也受到東南亞中產階層的青睞。
戈恩表示,作為三菱汽車最大的股東,日產將維護三菱汽車品牌,并將其發揚光大。日產將為三菱汽車提供公司管理經驗,幫助三菱汽車恢復公眾對其品牌的信任。“這是一個具有突破性意義的交易,對交易雙方而言是‘雙贏’。這個交易將給汽車業帶來一股新的力量,使汽車業的合作更加緊密,從而產生具有規模的聯盟。在三菱汽車重拾信任的過程中,我們將給予支持,并歡迎三菱汽車成為雷諾日產聯盟的最新成員。”戈恩說。
對于在丑聞中苦苦掙扎的三菱汽車而言,日產對其股權的收購為其提供了穩定的資金來源。益子修表示,三菱汽車需要日產的幫助,與日產深化伙伴關系是該公司重拾信任的重要舉措。
研發方面,未來三菱的研發工作可能要由日產主導。“我們需要一些大膽的行動,因為恢復消費者對三菱汽車的信任絕非易事。”益子修稱,“希望未來研發部門負責人來自日產,因為外部觀點有助于三菱汽車推進改革。”
戈恩表示:“研發費用可以共同承擔。兩家公司還可以在皮卡、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等領域展開合作。”
另外,因“油耗門”事件,5月17日,三菱社長相川哲郎宣布引咎辭職,其職位暫時由益子修兼任。
【言論】日本汽車業整合加速
日產對三菱汽車股權的收購,一方面加深了雙方的業務合作,另一方面進一步鞏固了豐田、本田和日產在日本本土市場上的三足鼎立局面,是日本汽車業新一輪整合的重要一步。
日產收購三菱,在某種程度上與豐田收購大發有異曲同工之妙。今年2月,豐田以32億美元收購大發工業公司的全部股份,大發成為豐田全資子公司。這則消息在業內引起很多關注。不少分析機構預測,日本汽車業將加快整合,今后將出現更多車企結盟或并購的案例。
美國投行杰福瑞集團汽車分析師中西孝樹認為,隨著汽車排放、安全等標準越來越嚴,到2020年,日本汽車制造商的數量可能減縮到三家以內。他認為:“一個國家擁有一到兩家大型的汽車集團是正常的,而且有助于提高車企競爭力,但日本汽車制造商數量太多了,而且資源分散,因此整合現有資源、減少浪費就成為自然趨勢。”《凱利藍皮書》也預測,由于成本激增,到2021年,日本大型汽車制造商將縮減至3~4家。日產對三菱的收購似乎驗證了上述預測。
與德國和美國相比,日本本土車企的數量確實不少。日產通過收購三菱,可以整合雙方資源,節省研發成本。在眾多車企火熱角逐清潔能源動力系統和自動駕駛的當下,就連資金雄厚的大企業也選擇技術共享,以節省成本。對于小眾汽車制造商而言,這些技術的投資成本更是有些高,憑一己之力或許很難跟上不斷發展的技術。
此外,日產收購三菱,對于全球汽車業也會帶來一定影響。從2015年全球銷量來看,雷諾日產聯盟以822萬輛的銷量排在第四位,而三菱汽車約為107萬輛,三者相加,直接逼近排在第三位的通用(984萬輛)。也就是說,通過收購三菱,日產不僅可以強化在東南亞車市的地位,還可以向全球前三發起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