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曝出一份疑似北京現代因長期拖欠供應商貨款,導致供應商運營資金不足,停止供貨報告。該報告由中韓文顯示,里面列明供應商名稱、停止供貨產品,以及工廠停線時間等等。
曝出的報告抬頭為“由于北京現代長期未支付貨款,導致供應商運營資金不足,停止供貨報告”,供應商名稱為北京英瑞杰,其股份構成為彼歐英瑞杰占60%,海納川占40%,為中外合資公司。
其中北京英瑞杰全稱為北京彼歐英瑞杰汽車系統有限公司,主要經營范圍為生產塑料燃油系統(燃油箱、注油管、汽油機和柴油機燃油泵)等。同時,涉及的問題部件為(PLASTIC FUEL TANK)塑料燃料箱,為車輛重要組成部件。
報告中還顯示,8月21日就收到停止供貨公文,從8月22日英瑞杰停止向北京現代全部工廠及物流運送,預計缺貨時間為8月22日10:00,涉及北京現代全部工廠。也就意味著,如果貨款還未支付完成的話,北京現代工廠至今也處于停線狀態。
北京現代目前投產的四家工廠,有三家位于北京順義,另外一家位于河北滄州,另外位于重慶的第五工廠也在年內落成投產。
此前網上曝出北京現代在7月29日-8月6日放假9天,工廠停工,只針對北京現代的供應商也集體放假。盡管官方稱之為正常工作安排屬“例行休整”,不影響各項目如期推進。但“莫名其妙”的放假,還是引發了各方對其有意釋放庫存壓力的揣測。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在八月天放高溫假是較為知名的大型企業每年的慣例。
北京現代上半年累計銷量30.1萬輛,同比下跌42.4%,對應今年125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標,完成度僅為24.1%。經中韓雙方商定,北京現代下調年初制定的125萬銷售目標至80萬輛,下調幅度達到45萬臺。新工廠落成,好不容易將產能由135萬輛提升至165萬輛,然而銷量暴跌讓北京現代陷入困境。
北京現代7月銷量有所回升,業界也稱之為韓系車在經歷低谷后的回暖之勢。根據北京汽車發布的上半年業績預告,受北京現代和自主業務影響,預計上半年凈利潤下降約60%至9.6億元,估價也一度低迷。
然而,拖欠貨款、供應商停止供貨等消息流出,是否也意味著北京現代還未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