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11月11日上汽集團與奧迪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已經過去了10天。這10天來,圍繞這一爆炸性新聞,各方表現各異:當事的一汽至今沒有發聲,大眾中國11月14日發表聲明,表示和一汽集團之間已密切合作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未來會繼續擴大成功合作;上汽在同一天也發布官方公告,稱與德國大眾簽署《在中國制造和銷售奧迪品牌產品,銷售奧迪品牌進口汽車,并提供相關移動服務的合作框架協議》的諒解備忘錄。
《證券日報》記者從接近奧迪方面的人士得知,11月21日晚間在廣州佛山洲際酒店舉行的奧迪公司與中國奧迪經銷商代表的會議,僅僅持續了20分鐘就匆匆收場。席間經銷商代表甚至沒有給奧迪公司發言的機會。經銷商代表一致表示,要求德國奧迪方面中止與上汽方面的合作框架協議,而且必須在十個工作日內給予正式答復,否則從12月份起將停止進口和銷售奧迪全系車型。
對此,奧迪公司管理董事會市場和銷售董事馮德睿表示,上汽已經連續5年向奧迪主動拋出橄欖枝。有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奧迪或遭遇艱難選擇,但從目前德方的態度看,終止合作協議、給予賠償的可能性很小。
經銷商集團合力阻擊
實際上,與一汽、上汽、大眾中國的刻意低調相比,作為另一個利益相關方,一汽-大眾奧迪的經銷商始終在為了自身權益奔走疾呼。
11月10日,也就是上汽與奧迪簽署合作框架協議的前一天,CADA奧迪經銷商聯會(籌)戰略投資人座談會在珠海召開。當上汽奧迪簽署框架協議的照片公開后,CADA奧迪經銷商聯會(籌)就發出了“關于奧迪與上汽大眾合資可能損害奧迪經銷商權益的問詢函”。
11月15日,一汽奧迪全國經銷商大會在上海舉行,在當天下午則召開了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奧迪經銷商聯會(籌)籌備會議。對于這場會議,媒體均描述為“出乎意料的平靜”、“預想中的奧迪經銷商造反沒有發生”。
據此外界猜測,這次因為奧迪與上汽聯姻引發的一汽奧迪經銷商甚至一汽集團的不滿,或已得到了化解。然而,這只是一種假象。據參加此次會議的某經銷商透露,當時參會經銷商情緒非常激動,一汽奧迪全國經銷商會議里的外方會議環節,有三分之二的經銷商選擇不參加直接退場。后經中方的調節,雖挽回了一部分經銷商,但最終還是有超過四分之一的經銷商選擇離開。
而就在11月21日晚間,《證券日報》記者從接近奧迪方面的人士得知,當晚在廣州佛山洲際酒店舉行的奧迪公司與中國奧迪經銷商代表的會議,僅僅持續了20分鐘就匆匆收場。席間15家經銷商代表甚至沒有給奧迪公司發言的機會。經銷商代表一致表示,要求德國奧迪方面中止與上汽方面的合作框架協議,而且必須在十個工作日內給予正式答復,否則將停止進口和銷售奧迪全系車型。
奧迪將面臨艱難抉擇
據上述人士透露,奧迪公司管理董事會市場和銷售董事馮德睿稱,上汽已經連續5年向奧迪拋出橄欖枝,這次終于得償所愿。從目前德方的態度看,終止合作協議、給予賠償的可能性很小。但另一方面,“如果一旦奧迪經銷商聯手不再提貨,對于奧迪的影響也將難以估量”。
事實上,從2014年起,奧迪已經連續三年向經銷商發放補貼。其中,2014年奧迪給予經銷商們20.5億元的補貼;2015上半年,奧迪再次為中國經銷商提供12億元的補貼;今年雖然沒有公開補貼的金額,但至少在上半年奧迪已經對經銷商進行了補貼。
數據顯示,一汽-大眾奧迪在中國共擁有431家經銷商,還有52家已經獲批正在建設過程中。統計顯示,2015年奧迪在中國銷量取得了57.76萬輛的成績,其中,一汽-大眾奧迪占51.52萬輛。
在11月17日大眾集團廣州車展溝通會后,德國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推進奧迪與上汽合作的重要理由,是基于我們對豪華車市場高速增長的判斷。他表示“奧迪與上汽的合作對一汽、一汽-大眾沒有絲毫的損害。”
然而,從奧迪經銷商激烈的反映才看,損害不僅僅是“有”,而且絕非“絲毫”。關于事件的后續發展,本報記者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