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車企正在借助SUV的熱銷,快速提升市場地位,業內人士分析,中國品牌SUV的熱賣與今年乘用車市場“SUV化”的趨勢有關。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5月份,轎車銷售90.70萬輛,環比下降2.69%,同比下降10.08%;SUV銷售45.93萬輛,環比下降0.50%,同比增長43.90%;MPV銷售14.05萬輛,環比下降15.88%,同比增長7.86%。今年前五月,SUV前十名銷量為80.17萬,其中中國品牌占據了7席,共銷售58.55萬輛。
中國品牌SUV前五月發力
高速增長一方面讓在SUV市場占據先機的中國品牌率先嘗到了甜頭,中國品牌借SUV破局正在成為可能;另一方面,部分中國品牌SUV的銷量“神話”過度依賴于某一款產品。在這一情況下,合資品牌的降價以及SUV產品的蜂擁而入,都讓中國品牌的后續發展面臨風險。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SUV銷量基數將達到一定規模,持續的高增長不能維持。因此中國品牌能否借目前SUV的優勢實現整體破局,是其面對的重要挑戰。”
而另一方面,合資品牌的競爭壓力也在不斷加強。價格不斷下探,也讓很多中國品牌不得不做出調整。
日前,長城汽車突然宣布兩款主力車型哈弗H6、哈弗H2降價措施,頗令人意外。一般來說,降價行為都是發生在市場銷售不暢的企業或者產品上,對于暢銷車型實施降價,長城汽車當屬罕見的少數派。
汽車分析師張志勇認為:“2015年或者2014年第四季度,中國汽車市場的大部分細分市場,比如商用車、轎車、交叉型乘用車就已經開始出現銷量逐漸下滑的局面。到5月,中國汽車市場更是出現產銷同比下降的局面。這也正是越來越多的合資公司乃至中國品牌汽車企業實施降價的因素之一。”
與合資品牌不同,SUV車型銷量的下滑對于中國品牌車企的影響可能更大。據了解,前五個月哈弗H6的銷量為14.85萬輛,占據長城銷量的46%。
不只是長城,銷量高度依賴于某一款SUV產品的情況在中國品牌車企中并不少見,江淮S3今年前五月的銷量為7.84萬輛,這款車的銷量為江淮乘用車貢獻了57%的銷量。
此外,長安的兩款SUVCS3和CS75也在市場上活躍,占據了一定的份額。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15年5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63.31萬輛,環比下降7.77%,同比增長8.20%,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9.34%,占有率比上月下降1.79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升2.55個百分點。此外,今年前五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361.28萬輛,同比增長17.25%,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2.09%,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3.91個百分點。
熱銷下的質量思考
哈弗H6一直占據著SUV銷量榜的冠軍,長安CS35也在今年沖進了前十。此外,在去年底,長安推出的CS75也在4月和5月站上了銷量的第三名。除此之外,今年前五月,瑞風S3、北汽幻速、瑞虎和哈弗H2都占據銷量前十的榜單。
據中國質量萬里行投訴部統計,近兩年,哈弗H6和長安CS35是投訴較多的兩款SUV車型。哈弗H6存在制動異響和無法換擋問題,長安CS35一直被機油乳化困擾,而長安CS75也開始出現發動機漏油和汽油箱異響等問題。
相比中國品牌里這些熱銷的車型來說,其他中國品牌SUV也同樣面臨著諸多的質量問題。去年年底,江淮瑞風S5被爆變速箱異響問題,消費者懷疑該變速箱技術不成熟,存在天生缺陷。北汽幻速S3也出現剎車失靈、離合器異響以及無法換擋等問題。
而讓大多車主更苦惱的是,對于如何解決車子出現的質量問題,各個廠家似乎都有些束手無策,但并不是不能解決問題,更多的處理方式是對消費者的回避和敷衍。
綿陽的李先生今年年初全款購買了一輛奇瑞瑞虎5手動家悅版汽車,截至5月15日汽車拋錨前跑了大概3000公里左右。
李先生介紹:“當時是去接孩子放學,車速40碼左右,半途突然熄火導致后車差點追尾,隨后立即停車,重新打火就不著了,儀表卻一切正常,后來撥打奇瑞客服進行現場處理,結果工作人員無法判斷故障,后又拖回4S店進一步排查。”
為了明確故障范圍,4S店工作人員說是發動機故障,不需要拆機,但外圍檢查完畢后4S店通知李先生需要拆發動機檢查,為了明確故障原因及責任,李先生同意拆機檢查。拆機后,工作人員說是因為正式帶輪因質量問題導致鎖卡斷裂不能轉動,以至于氣門被全部頂壞,最后測缸壓皆全無壓,4S承認是發動機質量問題,但4S說廠家說了只修不換。
跑了3000公里的新車,發動機竟然要大修?這讓李先生著實擔心,他給奇瑞廠家打電話說明了情況,但廠家也拒絕更換發動機。
海馬汽車近兩年開始在SUV市場全面發力,在先后推出海馬S7、S5等新產品,今年5月又推出中期改款的新海馬S7。
汕頭的陳先生去年購買了一輛海馬S72.0手自一體智享版,但陳先生開車的時候一直感覺車輛無力,上坡不會降檔,開高速無法超過120邁,4S店的解釋是油門踩到底就能到120邁,廠家的解釋是出于節能,省油。
陳先生告訴中國質量萬里行投訴部,這輛車根本不省油,百公里油耗12升。今年5月14日,他開車準備去上班,車子啟動正常,但是掛了倒車擋,沖擊非常大,儀表盤沒顯示擋位,前進擋掛得進去,但是擋位被鎖死在三擋。
陳先生開到汕頭鷹達4S店,服務店維修人員卻不受理,說電腦讀不進,叫陳先生把車放那里,也沒回復什么時間可以修好。陳先生要求4S店查出問題,該保修的要保修,結果4S店置之不理。陳先生后來打電話到廠家投訴后,4S店維修人員一下就查到發動機電腦壞了,要更換新的發動機電腦。可之后,陳先生就一直在等著廠家給發新的發動機電腦。
與海馬汽車一樣眾泰汽車推出的T600,在今年3月份也擠進了SUV銷量的前十。盡管對于眾泰來講,算是不錯的成績,可依然面對很多質量問題考驗。
拿眾泰T600來說,據消費者的投訴反饋,發動機異響、變速箱異響、熄火等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廣西的李先生剛買的眾泰T600,行車時5檔脫檔。李先生告訴中國質量萬里行投訴部:“這可是新車啊,出廠就有問題,本來想支持國產車,但能給國人信心嗎?”
中國品牌SUV需要核心競爭力
隨著SUV車型在國內市場的持續火爆,大力發展SUV車型成為近幾年來各大車企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如今搞汽車的,拿不出一款SUV,都不好意思跟同行打招呼。不是汽車企業們湊熱鬧、圖虛名,而是SUV確乎愈發受到消費者推崇,已經成了氣候,成為車企巨大的利潤源。
面對火爆的SUV市場,不止一家企業有僥幸心態:明知道產品不成熟卻強行上市,期待邊搶占市場邊優化改善,以免貽誤市場先機。
這種把消費者當實驗白鼠的心態最終會讓品牌受到傷害。
不過,中國品牌SUV走的依然是強調性價比、注重低端市場的老路,而伴隨左右的還是盈利能力偏弱、品牌溢價不高這種老問題。
業內專家指出,要想在SUV市場取得一席之地,中國品牌SUV不能只追求“形似”,必須打破處于產業鏈下游進行低端價格戰的宿命以及模仿拼湊的痕跡。中國品牌SUV產品只有著眼在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技術等多方面掌握并運用核心技術,才能在市場中站穩腳跟,確立地位。
目前,部分中國車企推出的中高端SUV,開始注重運用核心技術,提升產品性能,這是正確之路,而中國SUV要有更大的發展,必須向中高端邁進。但向中高端挺進,必須要講究戰術戰法,不能各自為戰,盲動失機。
長城歷經幾年才推出H8,盡管過程里磕磕碰碰,很多技術環節上與國外技術還有差距,但如果不走出這一步,那么國產SUV只能在低端市場上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