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球小麥減產,中國小麥量質齊跌的背景下,隨著傳統面粉消費旺季臨近,小麥市場糧源緊缺、現貨緊俏的局面短期難以改觀,強麥價格沒有理由不強,后市有望穩步走高。壓制強麥期價的巨量倉單是否會持續增加值得考量。
全球小麥供應緊張,期末庫存創四年來新低
根據美國農業部11月供需報告,2012/2013年度全球小麥產量預估為6.51億噸,同比下降6%,并低于5年平均產量2%,主要原因是黑海地區大幅減產,同時,主要小麥出口國澳大利亞和阿根廷出現不同程度減產,出口量大幅下滑。而全球小麥的消費量雖然由于飼料需求減少而小幅下調3%,但依舊高達6.75億噸。全球小麥期末庫存受此影響,大幅下降17%,至1.74億噸,為近四年來最低水平。不僅如此,不少主要出口國紛紛出臺限制小麥出口政策,進一步加劇全球小麥緊張局面,貿易量驟減15%,甚至低于5年平均值。雖然價格受到全球經濟低迷和玉米價格回落等影響顯得疲弱,但在供應緊張的支撐下,明顯抗跌。
國內小麥貨源緊俏,現貨價格持續走高
中國糧食產量雖然喜獲九連增,但小麥卻因為天氣惡劣和病蟲害等出現較大幅度減產。據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統計,2012年中國小麥預估產量將調降至1.18億噸,此前預測為1.203億噸。據了解,今年我國南北方小麥減產的原因各不相同:赤霉病影響南方產區小麥產量與質量,而干旱天氣導致北方產區小麥早衰。而與此同時,今年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2012年產小麥5762.5萬噸,造成小麥市場糧源較往年少2500多萬噸,市場流通糧源減少。隨著近幾個月的消化,面粉企業收存的新麥幾乎消化殆盡,而農民手中要么無糧,要么持麥待售,惜售心理嚴重,糧貿商更是囤貨居奇,現貨市場漲聲一片。
臨儲小麥成為亮點,質量堪憂難解粉企之渴
在國內主產區小麥市場供應趨緊之時,原本“門庭冷落”的臨儲小麥近期成為亮點,時隔近20個月,成交量再度超過100萬噸。國家自10月24日起,對小麥競價銷售交易細則進行了修改,加大和放寬了投放數量和投放區域,但最近一段時間依然量價齊升。但是,近日臨儲小麥大多為2009、2010年收儲的陳麥,當年因收獲時節普遍降雨造成芽麥較多,小麥由于多年儲存后質量進一步下降,制粉企業普遍反映難以達到磨粉要求,這就大大降低了臨儲小麥緩解市場緊張的效果,難解制粉企業之渴。此外,不少糧企在拍賣來麥子之后,真正投入制粉的量微乎其微,更有甚者會繼續囤積,等賣高價。雖然有人認為今年進口量增加可以緩解供應壓力,但鑒于進口量相對于近期國內需求來說是杯水車薪,并且進口麥相對價高更適合南方港口企業,對于大量缺糧的北方面粉企業而言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因此,隨著消費旺季來臨,在國儲拋售2012年新麥之前,現貨市場貨源緊張狀況難以緩解,現貨價格更是易漲難跌。
但值得注意的是,與現貨市場的熱火朝天截然不同,期貨市場卻顯得不溫不火,主要原因是目前倉單高達5萬張。
注冊倉單數量從今年8月開始就快速增加,并且注冊時間集中在8、9月。而當時強麥期貨自年初高位回落后,在2450—2600元/噸區間振蕩較長時間,行情方向不明朗,現貨供應充裕,企業套保需求大,因而大量注冊倉單,在9月底就達到了將近5萬張。然而,最近一段時間,現貨市場供需面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在將近半年的消化之后,新麥幾乎消化殆盡,糧源緊張,現貨緊俏,甚至出現搶糧情況。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強麥自1307合約開始就將改為新的合約,以前注冊的老倉單要在2013年5月31日前全部注銷,即使重新注冊,由于新的合約標準更加寬松,對老倉單必將產生不利影響。由此看來,巨量倉單是否會持續增加值得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