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越來越重視種糧過程的綠色有機,但糧食收獲以后的管理卻依舊較粗放。“市政協委員、市農業局政策法規處處長馮桂萍說。目前普遍采用的傳統糧食干燥方式大多為農民在公路直接晾曬,既影響交通安全,又受到沙子及揮發性化學物質的污染,同時拋撒損失嚴重,與國家提出的糧食安全要求已不相適應。
經過國內外實踐,糧食干燥機械化是解決上述矛盾的一條有效途徑。”但是糧食干燥機械成本、場地要求高,配套要求多,技術要求細,不適宜一家一戶,或者幾家幾戶的發展,因此需要由政府進行統籌規劃,重點在區域配置、機型選擇、技術人員培訓、提供高比例購機補貼、建立統一組織協調的糧食干燥機械化平臺等方面完善政策。“馮桂萍建議。
糧食干燥機械化的推廣使用是農業生產方式上的重大變革,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政府大力支持農機推廣部門立項,并對投資者購機時在貸款、場地使用、工商、稅收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鼓勵集體、個人及合伙人購機。馮桂萍提出,組建糧食烘干機械化專業技術服務組織,全市統一組織協調,通過農機推廣部門和具備從事烘干機專業的專家組成專業技術服務組織,進行技術咨詢、方案策劃、工藝流程設計、設備選型、工程監督,為新上烘干線的單位和個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