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汽配充斥市場
日前,記者從杭州市質監稽查支隊了解到:就2005年1-6月的5540次投訴電話中關于假冒汽配和汽配質量問題的投訴就有237件,比2004年同期增加7.24%。其涉及的主要品牌包括:中華、紅旗、帕薩特、奧迪、奔馳、桑塔納、別克、北京現代、長安、江淮等。如何斬斷伸向汽配市場的“黑手”,已成為現階段規范市場秩序的最大難點之一。
日前,杭州質監稽查執法人員在浙江汽配城,對5家涉嫌出售假冒進口本田汽配的經銷商進行了突擊檢查。在其中一家倉庫里發現幾乎所有的汽車配件都是“假本田”,無一通過條形碼測試儀的掃描。仿造的配件外形和條形碼與原裝進口配件十分相似,但是假冒的濾芯器的分量卻比正廠產品要輕,而且濾芯器下面的橡皮圈也要硬些。執法人員當即開出查封清單,清運假貨時,足足用了10多只大小不一的紙箱。這些假冒汽配進貨批發價一般只要10-20萬元,如果按正廠配件零售價計算起碼要70萬元。據悉,這次查獲的假冒配件共有1832件。這些假冒汽配件種類多得幾乎可以組裝“本田”轎車(除了發動機以外)。
無獨有偶,類似的查獲假冒汽配案件已多次出現。執法人員曾在杭州某汽配經營部的被突擊檢查中,其所在經營部和倉庫內被查獲了17種型號,447副付涉嫌冒用他人廠名、廠址以及偽造產地的剎車片。其中,標注MADE IN GERMANY(德國制造)用于帕薩特、波羅、寶來、奧迪的前后剎車片共158副;標注HONDA(本田)、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的剎車片84副;標注杭州某摩擦材料有限公司制造的飛雁牌剎車128副;標注NISSAN(五十鈴)等涉嫌假冒國內外知名汽車品牌剎車片77副以及這些品牌剎車片外包裝、不干膠標簽3箱,價值共計6萬余元。
假冒汽配的材質低劣,技術落后,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使得車輛使用過程中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市場上假冒汽配橫行?杭州市質監稽查支隊李隊長給了記者答案:一是利益驅動。修理廠正是利用正品與偽劣產品之間的差價,大賺昧心錢。二是消費者縱容。據調查,有的車主因為便宜的緣故,點名就是要買假冒汽配。三是強制性標準少。國家目前對汽車配件質量的強制性標準不足以制止假冒汽配的存在。
汽配維修亟待規范
由于絕大多數的消費者都是“門外漢”,進了維修點,只能聽任擺布,一旦維修點缺乏誠信,消費者的權益就難以得到保障。進口汽車配件維修收費高、工時長、最新車型無力維修等,是近年來新出現的問題。
記者深入到杭州的汽配市場了解到,目前汽車配件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偷換汽車零件,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虛報維修項目,收費混亂;作業不按技術規范,漏項或減項等。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市場人員介紹,在一些小店里,修理工往往會把前一個客戶換下來的配件,修復之后換給下一個客戶。經過翻新后的汽車配件就成為維修廠的一個穩定的財源。
一位車主告訴記者,到授權維修點修理,一次常規維護就要上千元,稍微小修,就得過萬元。比如換一個進口配件,不同的汽修廠家提供的配件五花八門。有原裝廠裝車時提供的配件,有該汽車品牌授權在生產國專業廠家生產的產品;有在生產國未經授權的產品;有合資產品;還有無證無照的小作坊產品。不同級別的產品,從外觀來看相差無幾,市場價格卻有不小的差距,質量更是參差不齊,普通消費者很難看出其中奧秘。
在《中國質量萬里行》投訴過的杭州一消費者反映說,他在浙江寶通汽車有限公司購買了一輛價值165500元的寶來汽車,在購買后的第三天就出現了異常。儀表盤顯示汽車有多處故障,發出鳴叫并指令停車。當天維修時,技術人員檢測后認為是數據沒有調試好,于是當即清除了錯誤。時隔十多天,汽車又出現了同樣的故障,經技術人員的再次檢測,認為是由于汽車的電腦系統有問題而導致數據傳遞錯誤,于是全部調換了儀表總式。但是在調換當天下午又發生了的同樣故障,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檢測,仍沒有找到原因所在。最終以重新置換一輛汽車而告終。
記者從浙江省法制處了解到,近期出臺的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規定中,機動車維修企業應當建立維修車輛登記制度;機動車相關人員不得擅自改變機動車已登記的結構、構造、特征以及其他登記內容。法案的實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汽配維修市場的混亂局面。
聯合打假刻不容緩
由于假冒偽劣汽車配件的沖擊,一些大型企業汽車配件銷售量不僅嚴重下降,而且聲譽受到極大損害,一些正品汽車配件生產企業每年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達數百萬元甚至數億元不等。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假冒汽車配件給杭州杭城摩擦材料有限公司帶來了很大的影響。2005年1—6月比2004年同期該公司大眾、捷達系列摩擦片的銷售量下降了10%�,F在,市場競爭已經越來越激烈,作為企業一方面要有自我保護意識,主動配合工商、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打假,另一方面國家應出臺《產品質量法》的相關配套法規,使制假者不敢制假,使得經營假冒產品的不敢銷售,使得假冒產品無法生存。
針對市場上大量的假冒產品,杭州杭城摩擦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一方面要依靠工商、技術監督系統進行打假。如前幾年打掉桐鄉一個生產點,2003-2004年在浙江汽配城也進行了打假。另一方面,在防偽上多次改進防偽標志,改進包裝等手段。還有參加上海大眾的打假組織,同時也對舉報并查實者給予一定的獎勵等等。
浙江省玉環縣是我國南方最大的汽配基地。作為玉環工業第一支柱產業,當地的汽車配件業年產值近70億元,占了全縣工業經濟總量的30%。除了汽車發動機、外殼以外,其他配件產品應有盡有。至2001年,國家質檢總局會同浙江省質檢系統進行大規模的汽車零配件打假,查獲案值500余萬元假冒產品,收繳近7000件假冒產品后,玉環成為全國打假的重中之重。針對這種情況,玉環縣執能部門開展了一系列打假活動來遏制制售假冒汽配的違法犯罪行為。據了解,自2004年8月份全國開展保護知識產權專項行動啟動以來,玉環質監部門持續開展一系列活動,深挖案源抓檢查,共立案查處各類案子174起,其中汽配假冒案124件,貨值金額228.85萬元,罰沒款186.36萬元,打假工作頗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