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李書福來說,“用沃爾沃技術打造吉利汽車”的夢想正在逐步實現。日前,在香港上市的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沃爾沃與其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團已簽署了三份技術合作協議,主要涉及GMC(中級車型)平臺升級、車內空氣質量控制系統以及GX7車型安全技術。
該部分協議被看做是今年3月份公司與沃爾沃簽署的技術轉讓備忘錄的延續,“有望在提高吉利汽車技術水平的同時幫助沃爾沃降低成本。”吉利控股集團的新聞發言人楊學良稱。
據楊學良介紹,目前這三份合作協議還屬于意向性條款,雙方隨后將訂立正式協議,所界定的內容將包括項目資金、使用成果的權益、授權等。但與外界所猜測的中級車平臺合作僅是由沃爾沃向吉利轉讓老舊平臺的說法不同,吉利與沃爾沃此次的合作將是由雙方的研發人員共同開發下一代的中級車型平臺。
這樣的作法將類似于目前的大眾與奧迪。而事實上,雖然李書福在購買沃爾沃之后,讓吉利汽車與沃爾沃之間實現協同效應本是應有之義,但對于亟待在中國落地扎根的沃爾沃和急欲在全球化有所突破的吉利來說,選擇這個時間節點將雙方此前做出的技術共享承諾真正付諸實施,其意義顯然已超出了降低成本的范疇。
兄弟聯手
盡管在收購完沃爾沃之后,李書福便一再強調:“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但他還是希望兩者之間能早一天發生“化學反應”。
于是,在收購沃爾沃不久后,吉利集團董事會便下設了“沃爾沃-吉利對話委員會”,由李書福親自擔任該委員會主席,吉利與沃爾沃各派4名代表,主要職責為,保證雙方在平等基礎上的對話和溝通,為解決中外分歧打通橋梁,也為日后吉利與沃爾沃之間的戰略合作埋下伏筆。
據悉,自該委員會成立后,吉利與沃爾沃之間便始終都在汽車制造和相關產品的采購、新產品開發及相關技術、上述產品對潛在客戶的營銷和銷售,及對人才培養等領域實現著資訊共享。但考慮到此前中國車企海外收購的教訓以及海外收購的復雜性,二者在實操層面的合作卻始終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不過,當沃爾沃全球市場復興,尤其是在中國市場落地的腳步加快之時,這樣的情況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今年3月9日,沃爾沃與吉利便在上海簽署了一份“沃爾沃汽車公司向吉利汽車公司轉讓技術協議”。根據這份協議,沃爾沃將向吉利轉讓一些技術。同時,雙方還宣布,正在積極推進,聯合開發小排量、高性能、綠色環保系列發動機,環保型的小型車平臺,及電動車、油電混合車及插入式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總成系統技術。
“吉利和沃爾沃不是一個簡單的財務合并,吉利也不是一家銀行投資公司,兩者之間一定要相互幫助、互相支持。”彼時,李書福在接受采訪時稱。而隨后,在北京車展上,沃爾沃全球副總裁、中國區董事長沈暉也表態,上述協議雖然只是一個框架協議,但“到今年第三季度,我們會公布更多的信息。”
目前,沃爾沃與吉利在本月初簽署的三份技術合作協議應是吉利收購沃爾沃兩年以來,雙方第一次的實質性合作。吉利汽車在公告中稱,吉利和沃爾沃雙方互有優勢,可在未來的幾年實現對方的戰略目標,并協助完成更重要的任務。沃爾沃在許多技術方面具有領先優勢,包括安全技術創新方面的良好信譽。這些技術和經驗對于吉利拓展海外市場和提升產品品質都非常寶貴。吉利在本土市場的開拓經驗與成本控制則有利于沃爾沃汽車開拓中國市場和提升競爭力。
而事實上,隨著該協議的簽署,吉利與沃爾沃之間一系列大規模的合作也已陸續展開。12月18日,由沃爾沃集團贊助的中國-瑞典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在正式成立。在成立儀式上,沃爾沃汽車中國研發副總裁沈峰向理財周報記者透露,未來吉利也會加入到安全中心,與沃爾沃一起研發安全項目。
“中國版”大眾與奧迪
在市場研究機構海通國際看來,三份技術合作協議的簽署,尤其是在中級車平臺領域的合作對于吉利汽車來說應是受益匪淺。因為目前吉利的生產平臺是基于單個車型的“產品平臺”而非“技術平臺”。但在與沃爾沃合作后,吉利將會擁有一個真正的中級車平臺。該平臺可以兼容多種車型,不同車型還可以實現共線生產。“這將使公司中級車共享零部件比例將從目前的25%-30%提升到60%-70%,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并降低研發成本,同時新車型推出速度將更快。”海通國際稱。
不過,吉利汽車內部人士卻透露,這一平臺也并不僅僅會在吉利的產品線上予以體現,同時沃爾沃下一代小型車的生產也有望基于該平臺。那么,由于吉利品牌相對低端,李書福將如何避免吉利與沃爾沃共用平臺及技術后對沃爾沃品牌形象的影響呢?
“這個問題就有點像大眾與奧迪之間的關系。”楊學良稱:“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節約成本及保證質量。而且吉利也將確保未來的市場領域和沃爾沃不會發生重疊。”
資料顯示,奧迪低端車型與大眾共用車型平臺早已是一個眾人皆知的秘密,比如奧迪A1便是一款與大眾新POLO同平臺的產品。而有消息稱,未來大眾的高爾夫7和奧迪A3還有望在一汽大眾的佛山工廠共線生產。
據悉,目前吉利已經在著手構思如何在吉利品牌與沃爾沃品牌之間構筑一道防火墻,以防止沃爾沃品牌價值的弱化。而具體的作法便是為吉沃技術融合之后的產品單獨打造一個全新品牌,這樣吉利集團旗下將形成吉利、沃爾沃及全新品牌三箭齊發的品牌戰略格局。這其中,沃爾沃將是吉利集團之下的豪華品牌,全新品牌會占據中高端市場,而吉利品牌則將面向大眾消費人群。
沃爾沃國產化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李書福曾正式向外界表示,由于國家相關政策的規定,沃爾沃已經被認定為外國公司、外資品牌,這意味著沃爾沃要在中國成立整車制造企業,就必須要跟吉利合資,就必須推出合資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車。
這也使得吉利與沃爾沃共同開發產品平臺的過程看起來也是為了滿足“沃爾沃國產就必須要推出合資自主品牌”的政策門檻,而全新品牌的推出在實質意義上也就變成了吉利與沃爾沃的合資自主品牌。
目前,隨著2013年推出首款國產車型的時間日益臨近,沃爾沃也正在加快國產項目的審批進程。無論是沃爾沃成都、大慶、張家口等3個工廠以及上海研發中心的進程都在加快。據悉,在沃爾沃在華業已開始興建的工廠中,成都工廠已確定成為沃爾沃首個啟用的工廠,該工廠計劃于2013年6月投產,首款國產車型是S60L。
按照規劃,2013年將是沃爾沃品牌發展的重要一年。沃爾沃汽車中國銷售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付強表示,沃爾沃從明年開始將進入產品投放密集期。他預計,2013年中國豪華車市場增速可以達到20%,而沃爾沃的市場表現將會高于豪華車市場的整體水平。
此外,在品牌塑造上,沃爾沃也正在發力。“沃爾沃是一個老牌豪華車品牌,我們希望在2013年把蒙在品牌上面的浮塵去掉,讓品牌的影響力和內涵更清晰。”付強稱。
同樣是在12月,沃爾沃汽車集團宣布,未來一代沃爾沃汽車的核心部分:SPA(可擴展整車平臺架構)和VEA(沃爾沃發動機集群)已經完成主要研發工作,進入實質產品設計、生產設施升級的運營階段。
據悉,上述兩項平臺是沃爾沃自去年起,面向未來的戰略投資項目中最重要的部分。SPA可擴展整車平臺架構,涵蓋了沃爾沃汽車集團未來的大部分車型。它將形成一個產品系列,由共享模塊、可擴展系統和部件組成,全部生產將在柔性生產系統中完成。沃爾沃汽車集團研發高級副總裁彼得·默滕斯表示:“SPA可擴展整車平臺架構下的產品將占據未來總銷量約三分之二。約40%的零部件將在所有車型上通用,無論車身大小。我們將形成規模效益,極大提升沃爾沃汽車的競爭力。”據其介紹,這兩個全新架構將全面提高沃爾沃汽車產品在設計、駕駛樂趣、排放等各個方面的競爭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