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廣州市統計局公布一系列數據透露出經濟回暖信息,但不容樂觀的是三大支柱產業增速比前10月回落0.1個百分點,連續第二個月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廣州市經濟運行呈穩中趨升態勢,工業生產、消費品市場、投資增速均為今年以來最高。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648.6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7%,增速比前10月提升1.0個百分點。規模以上輕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649.95億元,增長14.1%,增速比前10月增速加快1.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股份制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941.15億元,增長14.8%。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小微型企業工業總產值、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分別增長15.6%、15.4%和12.1%,與前10月相比,增速分別提升2.1個、1.0個和0.9個百分點。
需要警醒的是,三大支柱產業增速回落,特別是汽車制造業增速由升轉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三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506.15億元,增長6.9%,增速較前10月回落0.1個百分點,連續第二個月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電子產品制造業和石油化工制造業總產值分別增長16.2%和10.9%,而汽車制造業工業總產值由前10月的增長1.0%轉為下降2.7%,11月當月汽車制造業產值下降41.2%。
此外,前10個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為23.83%,是今年以來最低;虧損企業虧損額119.37億元,增長45.3%,增幅較前9月回落21.5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50.19億元,同比下降9.6%,降幅較前9月擴大1.1個百分點,呈現出與全國(轉降為升,增長0.5%)和全省(前10月降幅比前9月收窄3.0個百分點)效益好轉相反的趨勢。受“釣魚島事件”繼續發酵的影響,汽車制造業利潤(占比為37.0%)的降幅為20.1%,較1-9月擴大了9.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