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用車將出新政
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受青睞
□ 本報記者 張海燕
日前,國家有關部門正在研究起草《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配備更新管理辦法》,據悉新辦法有望進一步降低公務車的采購門檻。一般公務車的排量從2.0升降低到1.8升,價格從25萬元降低到16萬元。辦法將主要向自主品牌汽車傾斜,尤其集中在一般公務車范圍內。此外,新能源車將成為今年政府采購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主品牌再次受寵
隨著中國車市的快速發展,自主品牌汽車顯然已步入快車道,并受到政策的鼓勵和扶持。2009年底,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各級政府和公共機構配備、更新公務用車,自主品牌汽車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的議案。之后,如沐春風的自主品牌加快了針對政府采購市場“排兵布陣”的步伐。
據了解,本土企業奇瑞對旗下的不同產品進行了相應的市場細分。東方之子、瑞虎側重工商、公安等執法部門用車,A5側重一般政府部門用車,新推出的高端產品瑞麒G5以及即將上市的G6則作為省市領導用車。同樣,江淮也對產品進行了詳細的定位,并制定了相應的推廣策略。賓悅開拓的重點是縣級市、鄉鎮等基層政府領導用車,同悅的重點是基層政府一般用車。以往在政府采購方面著力不多的長安汽車,也在今年年初成立了大客戶部,下設5個分部,今年的銷量目標是12萬輛,其中公務車采購、行業采購兩個部門都是專門針對政府采購。
低碳環保是發展方向
在各行各業都在追求“低碳”的今天,汽車業早已走在了減排節能的前沿,發展新能源車已成為汽車行業的必然趨勢,在政府的采購規劃中顯然也重點體現。據了解,新能源車的采購將成為今年政府采購汽車的重要一環,在部分車型入圍采購清單中,新能源車已成為政府采購傾斜的重要導向。
有關專家提出,雖然新能源車在節能環保等方面具有諸多優勢,但高成本和配套設施的不完善嚴重制約了其市場化進程。而新能源汽車進入公務車采購范圍,則有利于國家推進新能源汽車戰略。此外,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在政策及資金補貼方面的扶持,今后還將有越來越多的節能環保型汽車走向公務車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促進企業自主創新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保護民族工業等各種政策目標的實現,政府采購都可以從中發揮積極作用。
相關細則應隨之出爐
政策的扶持無疑對自主品牌汽車及新能源車的發展將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如果運用不當也會適得其反,由此可能引起的不良現象應該及早考慮到。有關專家擔心,隨著更多的自主品牌企業盯上政府采購這塊蛋糕,由此引起的企業間的競爭將不可避免,甚至可能出現相互壓價及地方保護等不正當競爭行為。
有關專家提出,按照目前各級地方政府采購汽車產品的招標細則,汽車價格因素所占的分數比重最大,其次是服務、供貨及時、品牌等。在目前以車價為主要考量因素的招標評分體系之下,難免會出現擾亂市場秩序的現象。另外,現在全國幾乎一半大省份都有自己的汽車企業,為了增加財政收入等,政府在采購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地方保護主義。因此,專家認為,在政府采購新政出臺的同時,應當通過出臺相關政策細則予以規范,避免可能出現的市場惡性競爭。
另外,對于政府采購中50%的界定,企業存在疑問。自主品牌在每年的政府公務車采購中,雖然轎車占大頭,但也有為數不少的工程用車、皮卡、MPV等車型。如果不分車型,只是籠統規定總量不少于50%,自主品牌轎車在政府采購中很可能沒有多大提升余地。有企業提出,如果規定中央和地方政府采購的轎車、SUV、MPV等乘用車產品,采購自主品牌金額均不得低于50%,才有可能保證自主品牌得到實惠。
這也是政府在制定政策時要考慮的,不過,專家指出,作為自主品牌企業,還是應該在享受國家相關傾斜政策的同時,多在產品質量及核心技術上動腦筋才對。無論任何時候,不斷提升產品技術,內修功力,筑牢質量根基,才是企業生存的根本。其他任何旁門左道都是一時的,都是靠不住的。《中國質量報》
張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