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訊 (記者 耿諾) 車險的優惠幅度被統一劃定以后,越來越多的車主開始投奔能打“折上折”的電話車險,各公司電話車險的業務量自開通以來都在大幅增加。但記者昨(23)日發現,雖然電話車險讓保費打了八五折,但繁瑣的理賠手續、一些中間環節省略后被制造的麻煩也接踵而來。
記者撥打平安電話車險熱線電話,客服人員計算出,售價為12.48萬元的新車如果上車損、三者、車上人員責任險、玻璃、劃痕、盜搶、不計免賠等7項險種,保險基準價為5380元;如果委托4S店或者直接找保險公司業務員承保的話,在業務員沒有返點的情況下車主應交保費4957元左右;如果通過電話車險投保,保費將在已經打折的基礎上再打85折,最終保費為4214元,比通過傳統渠道投保省了743元。
在北京地區商業車險費率浮動制度于今年年初實施以后,商業車險費率系數最低可以達到0.6885,但是通過保監會已經批準、通過專用電話號碼銷售的電話車險渠道可以在此基礎上再優惠15%,系數達到0.5852。保費越高的車,省的越多。正是因為如此,車主紛紛轉投電話車險。受到良好市場預期的影響,已經有12家保險公司開展電話車險業務。位于電話車險銷售龍頭老大地位的平安去年完成保費42.5億元,率先實現成本低于100%,達到了1.5%的盈利,今年平安電話車險保費業績預計將達到90億元。
和電話車險市場的興旺、投保人所省下的數百元保費相比,電話車險也帶來了一些麻煩。記者咨詢多家電話車險客服均稱電話車險打折是因為減少了中間環節的費用,后期理賠沒有差別待遇。但一些曾經由中間環節帶來的方便也隨之消失。“要是怕麻煩,就別辦電話車險。”一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電話車險沒了和業務員溝通的“人情味兒”,一些能夠由業務員、保險代理代辦的事兒就要車主親力親為了。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雖然有些大公司的電話車險理賠業務已經相對完善,但相當一部分已經開通了電話車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并沒有將后期環節連接起來。車主在通過電話車險投保以后,不能一個電話打了了之,萬一出現事故就要先報案、去保險公司定損點定損、再去修理廠修車,結賬以后再去保險公司做理賠,整個流程走下來至少要兩三天。
記者還發現,由于減少了15%的費用,相當于減少了原本中間環節的盈利,部分4S店對電話車險理賠“人工設卡”,有些說不明白的剮蹭“能不賠就不賠”,車主自己修車的費用將遠高于15%的保費。
市民李先生的新車沒在4S店做車險,而是投保的電話車險。他的車在年初下大雪時被樹枝剮蹭,經歷了幾次折騰到現在仍沒修成。記者咨詢多名業內人士,都表示,李先生很可能是被4S店“卡住了”,“4S店的做法不規矩,是想讓李先生知難而退,重新到店里上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