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質量熱點:家電越變越聰明 “暗示型產品”蒙事
主持人:林 鳴
家電越變越聰明
近期在上海舉辦的家電博覽會讓來賓眼前一亮,展品不僅“漂亮出眾”,而且“聰明伶俐”。無論在技術或外形上,“中國制造”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海爾的一款酒柜產品能夠識別酒的生產年份;有的新冰箱不僅能實時監測冰箱內的食物、提供科學的飲食建議,還能與手機遠程連接,讓用戶隨時了解冰箱內食物的信息。參觀者欣喜地說:“從此廚房不再沉悶。”
創新成為中國新家電的主旋律。聰明的家電產品給消費者帶來更高端、更個性化的服務和體驗。同時,企業的產品設計也向低碳和健康的方向轉變。一句話,聰明家電更像是您的“家庭成員”了。
“暗示型產品”蒙事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目前有4成以上的市民有睡眠障礙,不少人為了能改善睡眠購買保健枕頭,花了不少錢也沒啥效果。有顧客稱“光保健枕頭就換了4個”。醫生笑著說,這類枕頭只是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并不能真正改善睡眠。
環顧市場,“暗示型產品”真不老少:神乎其神的保健藥品、防輻射孕婦服等等。那么,“暗示型產品”到底有何神奇?業內人士揭示,關鍵在于成功的心理暗示。就像有些人靠吃安眠藥才能睡著,但如果偷偷把安眠藥換成維生素,他們也能睡得挺香。
“早產”食品靠不住
劉女士買了一袋面包,回家一看,生產日期居然還沒到。雖然最終店方同意退貨并作出賠償,她還是很困惑:“食品生產日期也能提前?”一個時期以來,經常曝出此類新聞,細心的消費者發現:從牛奶到面包,“早產兒”還真不少。
令人憂慮的是,“早產”食品不僅成為一些企業和商家的經營秘籍,并日漸成為行業的潛規則,給消費者的健康安全造成威脅。知情者透露:企業將生產日期超前標注,可減少庫存與銷售壓力——您倒是輕松了,可壓力都讓消費者扛了,這公平嗎?
買貴重商品要認真
人人愛珠寶,人人“怕”珠寶。珠寶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不少知名珠寶品牌頻頻陷入“質量門”。有消費者發帖,他在洛陽一家某品牌珠寶店購買了一條10多克的千足金項鏈,不料戴一個月后項鏈就發黑。他將金鏈帶往廣州檢驗,結果顯示,金鏈含金度為99.4%,與店家宣傳的千足金不符。
專家提醒,購買珠寶首飾時,要索取合法有效的購貨憑證和商品檢驗證。標簽上應有商品名稱、總質量、價格、生產或銷售企業名稱等信息;其他標志物包括執行標準、合格證、生產或銷售企業地址、聯系方式等信息;印記應包括生產廠家代號、貴金屬名稱、貴金屬純度等信息。總之,購買貴重商品,咱得有點“會計師”的認真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