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波
湖南金浩茶油被發現致癌物超標之后,湖南食品安全質監當局竟然為其隱瞞長達半年之久。若不是媒體的曝光,真相或許將永難見天日。
在輿論對其進行責問之際,湖南質監局不但不認真檢查自己的問題,不對其不作為所帶來的過失進行檢討與反省,反而“上下其手”,一邊將召回的責任全部推向其管轄下的企業,一邊將信息公開的責任推卸給上級部門。
為公眾看守食品衛生與安全問題之門,本應是食品安全監督部門之天職,如今,它卻淪落為食品安全的“敵人”。
我們不能不認真審視其角色轉換中,所折射出的權力扭曲。不能不警惕權力扭曲背后,所蘊含的利益勾兌、轉換與輸送。
一個正常的社會,公權力必須“不增不減”地在其正常的軌道上運行。如果權力不受規則的限制,隨意給自己擴大權力,就會給社會造成某些資源與要素的稀缺。這種干預與管制,將給權力自身帶來巨大的“尋租”空間。一般來說,一個自由的市場與一個受約束的政府,理論上比較難產生權力尋租空間。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經典意義上的“權力尋租”理論。
“金浩問題茶油”事件中,政府的行政行為十分值得我們玩味。湖南質監局作為一個具有強勢權力的公權部門,不但沒有擴大自己的權力,反而“自廢武功”,出現十分嚴重的“不作為”現象。
一個公平的營商環境和一個健康的社會,必須有充分的信息自由。這種信息自由,包含專業社會機構與專門行政部門,對特定領域、須具有專門知識的事物進行專業的監管與信息披露。沒有這種監管與披露,就會產生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形成灰色地帶,導致社會陰暗與敗壞。這也是我們需要政府提供必要的監管與信息公開的理由。
湖南質監局就是一個這樣保證公平營商環境與社會健康的重要政府部門。當這樣一個部門不作為時,消費者權利就會受到損害。這種權利損害從“知情權”開始,以公眾“健康權”甚至“生命權”之重要人權被損害作為結果與代價。
一個正常的社會,監管者必須依法將其所檢查出來的問題,向公眾披露。而此信息一旦披露,就自動打破了權力對信息的壟斷,也就打破了其尋租的機會。
湖南質監部門,冒著被公眾譴責、被上級處分的風險,對其掌握的信息進行有目的的隱瞞,我們不得不質疑其中蘊含的種種利益。因此,我們呼吁各級政府、監察機構,對該部門的行為進行徹查,看看其中,是否確實發生了挾公眾知情權的“權利尋租”行為。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