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第三站
小區牧場和奶站
飼料霉變已被公眾接受為是此次事件的主因。而在四川眉山,究竟飼料是否極易霉變?在探訪過現代牧場后,記者又來到了現代牧場附近東岳鎮的一家小區牧場。所謂的小區牧場,即是由幾十家農戶共同組建而成的牧場,每家農戶將自有三五頭奶牛集中飼養,飼料、擠奶等均進行統一管理。
據了解,除現代牧場等規模化養殖場提供大部分原奶外,蒙牛其余補充原奶則由這類小區牧場提供。
業內人士:飼料存放不當易霉變
在探訪過現代牧場后,記者又來到了現代牧場附近東岳鎮的一家小區牧場。除現代牧場這類規模化養殖牧場和奶農散戶養殖外,小區牧場是奶牛養殖的第三種方式。
記者在上述小區牧場看到,飼養員正用搭配好的飼料喂養奶牛,現場可聞到一種帶汁干草狀的飼料發出一股發酵酸味。洪雅縣規模奶牛動物衛生監督員熊勝遠告訴新快報記者,這種發酵飼料名為青貯飼料,是由代苞玉米發酵而成,目的在于促進消化吸收。
據了解,若制作方法不當,如水分過高、密封不嚴、踩壓不實等,青貯飼料有可能腐爛、發霉和變質等。同時,已開窖的青貯飼料也易變質,尤其是取料后,與空氣接觸面大,不及時利用其質量易變差。
此外,小區奶場喂養奶牛的飼料還有青牧草、干牧草、紅薯等粗飼料及玉米、豆粕等精飼料。牧場的飼養員告訴新快報記者,一頭奶牛一天至少要吃八九十斤各類飼料。據介紹,青草是牧場附近的田地里每天現割的新鮮牧草,玉米豆粕類成品飼料則由兩層塑料袋封裝。不過記者看到,這里干
草的儲存是直接堆放在倉庫,并未做到離墻離地。記者還走訪了數家奶農看到,干草的儲存亦是如此,且部分倉庫地面還有水跡。
如此儲存是否會產生黃曲霉毒素?奶農們表示并不知情。
業內人士表示,干牧草飼料極易因運輸、存放不當霉變,產生黃曲霉菌類等,而國內奶牛養殖對飼料質量缺乏足夠的重視,對于霉變部分,大多數牧場也只是簡單挑揀一下然后混入到飼料中。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表示,目前奶牛養殖基本上是由20%精飼料和80%粗飼料組成,其中精飼料主要是玉米、豆粕構成,而四川氣候濕熱,飼料保存過程中容易出現霉變,尤其是玉米特別容易受到黃曲霉毒素的感染。而奶牛長期吃這種霉變的飼料后,加上黃曲霉毒素并不能通過代謝消滅,其后原奶就會受到污染。
四川眉川:8分鐘檢測黃曲霉毒素M1
蘇學文表示,小區牧場的投資少、缺設備,無法做到對原奶中的黃曲霉毒素M1進行檢測。同時,記者在當地菊樂和新希望兩家乳企位于東岳鎮收奶站也了解到,其奶站也無法做到對黃曲霉毒素M1的檢測。
菊樂奶站每天天剛放亮就開始收奶,攪拌牛奶、取樣、進行感官評定、比重實驗、酒精實驗、玫瑰紅酸實驗、乳成分分析、采集奶樣、過濾……每家奶農送來的奶都要進行上述步驟的檢測。
其中,感官評定是目視觀察牛奶的顏色、稠度,聞氣味、品滋味;比重實驗為檢測牛奶的稠度;酒精實現則檢測牛奶的新鮮度;玫瑰紅酸實驗是檢測牛奶中有無堿性物質;乳成分分析即檢測牛奶的理化指標,包括檢測脂肪、蛋白、非脂肪乳固體;此外,還有駐站員監督收奶的全過程,并每周一次檢測三聚氰胺。
上述流程中,均未涉及到黃曲霉毒素M1的檢測。
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陳渝表示,產品批批檢測費用是個天文數字,抽檢方式則便宜些。一個中型企業,三聚氰胺一項檢測費一年需要1000萬元,乳品屬于微利,企業難以做到批批都要自檢。
不過,在元旦期間,四川省眉山市等地推出一款黃曲霉毒素M1快速檢測卡,只需將原奶滴入快速檢測卡內,等8分鐘就可得知原奶中的黃曲霉毒素M1是否超標。
溯源第四站
洪雅縣畜牧局
蒙牛“問題奶”曝光后,洪雅縣畜牧局一直繃緊神經,兵分兩路對奶源進行檢查。12月27日起,洪雅縣各部門分兩個工作組,對全縣28個收奶站展開抽樣檢查。
根據其提供的檢測報告,包括現代牧場在內的各牧場和奶站檢測的所有項目均在國家規定的限定值內,黃曲霉毒素M1均小于0.5微克/公斤。
文件顯示:加工企業無檢測報告
“包括黃曲霉毒素在內的其他有害物質事故,在洪雅奶牛養殖史上都沒有發生過。”2011年12月29日下午,在洪雅縣縣政府,洪雅縣奶牛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負責人張德祥對記者如是說。
另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洪雅的產量遠遠不夠蒙牛的需求,蒙牛的問題奶源到底在哪,我們也不知道。”
不過,在洪雅縣縣政府,新快報記者看到一份未公開的官方文件,內容是縣畜牧局關于蒙牛乳制品黃曲霉毒素M1檢查的情況匯報。文件在對現代牧場的調查結果中有一行文字如此描述,縣畜牧局要求現代牧場提供近期的檢測報告清單和蒙牛眉山生產基地檢測報告單,“從提供的部分檢測單看,鮮奶質量合格,但無加工企業檢測報告單。”該“加工企業”即指蒙牛眉山生產基地。
為何“無加工企業檢測報告單”,其中玄機不得而知。但是,現代牧業與蒙牛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現代牧業成立于2005年9月,公司絕大部分股東是由蒙牛集團中層以上管理人員組成,公司成立的宗旨就是按照蒙牛集團的要求:哪里有廠,哪里缺奶,就到哪里建牧場。按照現代牧業與蒙牛簽署的戰略合作合同規定優先為蒙牛提供90%的奶源。
現代牧業也跟隨蒙牛的發展而大舉擴張——由2009年-2010年度11個牧場、7.2萬頭乳牛的規模,擴大到2010年-2011年度的17個牧場、11萬頭乳牛,營收在2010年-2011年度達11.134億元,同比增88%,凈利潤增100%。
行業標準:“必檢項”卻未驗出問題奶
“我們主要檢驗原奶的理化指標,包括蛋白、脂肪、微生物等。因為原奶收購是以質定價的,我們的指標均高于國標。”現代牧場負責人劉長軍表示。對是否有檢測黃曲霉毒素M1一項,他稱,黃曲霉毒素M1不是常規檢測項目,只是一種抽檢項目。
蘇學文對新快報記者表示,在乳品生產加工企業有兩個環節可檢測出黃曲霉毒素M1。“乳品進場之前要進行檢測。正常情況下,檢測合格后會有一個報告告知牧場。如有異常,還要向奶辦報告,否則屬企業違規。除收奶之前檢測外,加工成品后應還有一次黃曲霉素M1的檢測。”
據《企業生產乳制品許可條件審查細則(2010版)》規定,乳制品生產企業需要檢測項共有37項,其中黃曲霉毒素M1是明確要求為“必檢項”。
在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對外宣稱,除了就國家規定的項目進行檢測之外,蒙牛還增加了對幾十種有害物質的檢測;在產品出廠之前,自檢合格的產品還必須通過中國檢驗檢疫科學院進行第三方獨立復檢合格后才能進入市場。
公司宣傳資料顯示,蒙牛高科技乳品研究院的分析中心配置了近3000萬元的先進儀器和設備,擁有碩士以上學歷人員27人,定期對公司的原料和成品進行農藥殘留、獸藥殘留、致病菌鑒定、營養成分、維生素、添加劑、重金屬、微量元素等共367項食品安全項目檢測。
在如此嚴格的檢測程序后,蒙牛仍有黃曲霉毒素M1超標的成品牛奶,令人匪夷所思。而為何洪雅縣畜牧局在檢查后得出“無加工企業檢測報告單”的結論,更是一個未解之謎。
- 1
- 2
- 3
- 上一頁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