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賬】
“虛報”盈利月入兩萬元
按照蜀國烤魚分店店內的菜單報價,草魚38元每斤,鲇魚和烏江魚48元每斤,飄香饞嘴蛙賣48元一斤,江團魚68元一斤。
根據新發地批發市場最新的批發價,草魚每斤在6元左右,鲇魚每斤約為8元,烏江魚約為每斤10元,而牛蛙每斤也約為10元。
“魚和蛙在做的時候,無論多重,用的配料和油都是相同的。”蜀國烤魚分店閆經理說,“每條烤魚(在重量上)多報個2兩很正常。”
由于賣出烤魚的重量均在2.8斤以上。如果按照虛報出2兩的分量計算,一天售出70條烏江魚和鲇魚、10份饞嘴蛙來計算,加上每斤48元的售價,保守估計,靠著虛擬出的分量,烤魚店日均將多賺取約800元,一個月下來,光是在缺斤短兩上的盈利,就至少可達2萬元。
“要過水的菜都不用洗”
記者調查簋街4家烤魚店,3家店在用工、衛生等方面有問題
一周內,記者對簋街4家烤魚店衛生狀況做細致調查。調查中,另三家烤魚店未發現如蜀國烤魚分店缺斤短兩、“口水”辣椒等情況,但有兩家烤魚店后廚在環境衛生狀況上,有多個方面都不符合相關標準。
殺魚間和垃圾間共用
同在蜀國烤魚分店,用餐大廳和后廚的衛生狀況,差別極大。
做菜過程中,烤魚師傅老楊會用手指戳魚檢驗有沒有烤熟,配菜員小李直接用手抓涼菜和豆腐。
后廚殺魚間、垃圾間、剩飯間以及部分配菜間,在同一間屋子里。這房間被隔斷出來,約有8平方米左右,燈光昏暗,進門左手邊地上的盆里泡著萵筍和藕,一旁就是濾油的垃圾桶,中間擺放著1米高的垃圾桶;房間右邊,強子在不斷地殺著魚,內臟和鮮血在地上橫流。魚池里的水已經發黑。
最快時洗個碗不足5秒
洗碗間緊鄰垃圾間,從下午3點到凌晨3點,幾十個盛放烤魚的鐵盤及數百套餐具,均由洗碗工蕭姐一個人清洗。
洗碗間共有3個水池,殘渣池、消毒池、漂洗池。“每天要洗的碗實在太多。”2月14日,蕭姐抱怨。
當天,蜀國烤魚分店賣出一百多條烤魚,這意味著最少300套餐具。最快時,每個碗過一次手不足5秒。
蕭姐還擔負煮飯任務,地點同樣在洗碗間。由于洗碗間與垃圾間緊鄰,新蒸米飯的香味和剩飯的餿味,總是在后廚混合著。
食品儲存間墻面現霉斑
而儲存食品的倉庫約有5平方米大小,由于面積有限,各類食品和調料被堆放到一起,墻面已經產生黑色霉斑。
前臺在點菜之后,會使用“點餐寶”將菜單發送到后廚,一張白色的紙片上記錄著桌號、菜名等。為省事,廚師都會把這張紙片直接扔在烤魚盆內,基本每張紙片都會浸泡在烤魚的油中,有的時候甚至連紙片上的黑色字跡都溶化在了油里。
生熟半成品混放
在仔仔烤魚店總店后廚,冷柜里裸露冰凍著生雞肉、生五花肉、生青蛙,同樣裸露著存放在一起的,還有熟鴨肉、熟排骨等。切辣椒丁前,記者詢問是否需要清洗,后廚人員說,“不用,一般(烹制前后)需要過水的菜都不用洗。”
當然,并不是所有蔬菜都未進行清洗,部分蔬菜如筍、藕等需要去皮,并放在水中浸泡。
昨日下午3點半左右,記者致電東城區衛生監督部門,值班工作人員稱,如果餐館存在辣椒重復使用等情況,那確實是違反相關規定的。工作人員已將本報記者投訴記錄在案,今日將轉達負責人員進行衛生檢查。
該值班工作人員稱,根據《北京市餐飲業衛生量化分級管理評分標準》,衛生部門對轄區內有資質的餐館都已進行了分級,包括簋街。日常情況下,工作人員會根據各餐館的分級不同,按照規定,定期對餐館的衛生條件進行檢查。(記者 易方興 張晗)
(新京報 易方興 張晗)
- 1
- 2
- 3
- 4
- 上一頁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