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可以做業內最低價,但是它不會,無論EMS如何降價,都不會低于“四通一達”。”對此,昨日有EMS內部人士這樣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他們看來,EMS以國有的身份區別于“四通一達”,需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相比民營快遞公司,EMS的服務網絡也覆蓋最廣,到達各鄉各村,其網絡成本也高于“四通一達”,同時,國家需要扶持民營快遞,不允許EMS通過惡意壓價的行為來爭奪市場。從客戶區分度來說,以商務、高端為主的EMS和以低端、電商為主的“四通一達”也不會形成直接競爭。
中通速遞華北區總經理司立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他們也并不會因為EMS降價而感受到特別的壓力。“EMS在降價,‘四通一達’也在努力提升服務質量,大家都在向著更合理的價格和服務區間靠攏,這必定會是一個共存的區間,而非你死我活。”司立垚同時認為,相比純粹以市場化打拼起家,并以價格賴以生存的“四通一達”來說,EMS完全市場化仍需時間。
“依照目前的降價趨勢,EMS在自身現有業務量基礎上可以提升20%,只有持續降價超過一年,同時保持高服務質量性價比,才有可能影響到‘四通一達’的市場格局。”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表示。受油價、人力成本,以及普遍提升服務質量的需要,EMS幾乎是目前唯一能夠承受降價壓力的快遞公司。
此外,在不少EMS市場人士看來,EMS和順豐的競爭是完全有別于“四通一達”的。經過近兩年的價格調整,EMS的價位和順豐已經不相上下,某種程度上甚至更低。“比如上海到長三角的一些大客戶,現在已經可以做到 ‘10加2’(起重500g及以內10元,續重2元,以下類同)。”上述上海EMS員工告訴記者。
而以北京的同城標準快遞為例,盡管EMS全國客服熱線對外口徑依然是“20加4”,但北京EMS的內部員工告訴記者,從2011年起,他們對很多客戶實際都執行的是 “12加3”,與順豐的北京同城“13加2”完全不相上下。或許,順豐才是EMS眼中的“勁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