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家居頻道以“家居萬里行 樂享新生活”為宗旨,立足業內,觀察報道,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更好地促進市場經濟良性發展,助力知名企業健康成長,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得到相關國家檢測機構、行業協會及業內專家的大力支持,并特聘多位業內專家成為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團,為頻道發展提供政策指導及權威支持,為家居建材行業的有序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近日,中國質量萬里行工作人員來到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就我國人造板、木地板工業的發展趨勢及我國林產工業在科技進步、優化產業結構等方面內容,請聯合會相關領導做了重點介紹。

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秘書長、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執行會長王滿
人造板、木地板工業的發展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林產工業不斷壯大,結構不斷優化,總量不斷增長,已成為世界林產品生產、消費和進出口第一大國。
人造板產業是森林資源綜合利用和提高附加值的加工業,在林產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十二五”前期,我國房地產調控處于關鍵階段,經濟下行將導致需求下降,產能過剩凸顯,企業經營困難最多。“十二五”后期,城鎮化率進一步提高,經濟平穩增長,住房剛性需求持續,結構型減稅政策陸續出臺,內需提升空間增大,預計2012年我國人造板產品消費量將達到2.2-2.3億立方米。
今后,我國木地板行業的總體發展趨勢將呈現生產規模合理化、質量標準化、品牌集中化、市場國際化、品種多元化、消費理性化、服務規范化等特點。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更多的國內品牌將走向國際市場,國外品牌也將進入中國市場。國際市場的開拓已經拉開序幕,我國木地板產業的出口已經開始從簡單的代加工轉向了品牌輸出,一些優秀企業也已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營銷網絡。
地板產業在突飛猛進的同時,也面臨一些新的挑戰。如強化木地板素板供應數量和質量的穩定問題,許多企業規模結構不盡合理,木地板企業和品牌眾多,顯然不可能長期共存。出口依賴低價競爭,不斷遭遇反傾銷等貿易壁壘。產品品種仍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的需要,研發和創新是行業的軟肋,原創型的自主知識產權稀缺,專利權已成為我國強化木地板走向歐美發達國家的重大障礙。信息化處于起步階段,市場紊亂嚴重影響行業正常運行,低價傾銷、假冒偽劣仍是行業的頑疾,管理理念守舊也制約了行業的發展,部分企業品牌意識淡薄妨礙了企業和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此,只有實施資源大整合,大力提升企業檔次和行業水平,才能實現跨越式大發展。
產業技術革新推動地板行業可持續發展
地板行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技術革新和進步是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標準化,行業逐步規范化發展。
產業技術革新靠科技領航,要求地板產品必須突破款式單一、風格老套的傳統概念,推出含金量高、競爭力強的優勢產品,以更細膩豐富的視角開發產品。未來,地板市場格局將朝多元化方向發展。企業大力研發新產品,一方面可以提升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可以加速產品的更新換代,為地板市場輸送新鮮血液。
以環保低碳作為產品的出發點。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環保低碳的理念已經深入到每位消費者的心里。地板產品在研發過程中,要把環保低碳作為產品的重中之重。企業要從原材料到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嚴格把關,包括次生林的種植采伐、地板的生產、運輸等真正做到環保低碳。
目前,我國地板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已不容小覷,雖然在國際競爭中仍會遇到各種困難,但是前途一片光明。#p#副標題#e#
林產工業科技進步
我國林產工業己成為世界制造大國,從主要產品的產量、市場的輻射面、主流企業的規模、裝備水平、工藝技術、管理理念、產品品種質量、品牌建設都已經或正在與國際接軌,從大國走向強國。
近年來,我國林產工業尤其是精深加工業發展迅猛,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優化產業結構,重點強化了對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扶持名牌產品,鍛造優勢企業。以林產工業的大發展,帶動資源培育的集約化、定向化、林紙和林板一體化。行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增強,對新技術、新設備的利用程度增加,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了全國其他行業40%的平均水平。新興產品和尖端技術研發能力與國際水平相比差距越來越小,產業科技投入多,已經形成長期有效的科技投入機制。
一大批外資、合資、民營企業的木材加工生產企業相繼竣工投產,產業素質明顯提高,主要表現在林業加工企業規模越來越大、高檔產品多、精深加工產品多。木漿造紙、刨花板、中密度纖維板和定向刨花板的平均規模均和世界水平接軌,我國林產工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和設備現代化程度等方面也越來越高,林業產業素質不斷增強。
---林業企業加強技術開發和改造,提高產品競爭力。
---鼓勵科技人員到林業生產第一線,開展技術承包、技術服務,創辦經濟實體,對成績突出的給予重獎。
---充分發揮林業科技作用,推廣應用先進的林業科技,推廣良種良法;調整樹種布局,多造松闊混交林,少造純林,提高抵抗病蟲害能力;加強中幼林撫育管理,大力促進我國森林資源的發展。
---建立產學研聯合體系。采取多種方式,鼓勵科研機構及人員加強同企業的聯合。分配科技資金時,對產學研合作研究開發的項目實行優惠;對計劃中的應用性項目,產學研合作的申請優先考慮;企業購買國內技術,有政策性鼓勵。
---建立包括支持、服務、激勵、質量監督等在內的完整的技術創新體系,使技術創新具有良好的環境條件。積極扶植科技型企業,實施人才、標準、專利戰略。
---要借國際市場疲軟,進口設備價格低的機遇,引進人造板生產線先進技術,提高人造板機械單機和生產線的自動化、數控化水平;通過出臺鼓勵政策和設立行業準入臺階,加快對占全國產能90%的膠合板小型企業、75%的小型刨花板生產線和40%上世紀投產的中密度纖維板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鼓勵和推廣熱能中心供熱、低游離甲醛膠粘劑、連續平壓等人造板生產技術。
---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及擴大規模。重點扶持國家級林業重點龍頭企業和特色產業集群,逐步形成森林資源培育、人造板、家具、木漿造紙、竹產品、林化產品、木本糧油產品、生物制藥、林業機械制造和生物質能源等支柱產業。
---通過國家頒布科技進步和新產品研發指南以及配套的政策支持,加大對木材加工、植樹造林、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森林消防等關鍵設備機械制造的研制,加快對一些技術難度大,投資風險高,市場發育滯后,但產業發展必需設備的研發;加大現有先進、成熟技術的組裝配套、示范應用;大力推廣木材及人造板改性、防腐、阻燃等;鼓勵和支持竹材加工設備的開發和升級,促進竹材的有效利用;對首先使用我國自行研發的新技術、新設備,特別是人造板新板種或具有創新技術設備的企業,給予一定的風險補償和稅收優惠,從而加速我國林業及木材加工機械的升級換代。
---淘汰技術落后、生產環境不能滿足勞動安全及職業衛生要求、嚴重污染環境的木材加工及人造板生產企業。打擊劣質人造板材,禁止劣質板材進入流通領域。
根據我國森林資源狀況、社會經濟發展態勢及林產工業的發展現狀,在產業結構優化方面,一是實施“結構升級戰略”;二是實施“品牌戰略”;三是實施 “科技帶動”戰略;四是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合理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區域結構,不斷開拓創新,緊緊圍繞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提高產品質量,減少環境污染,形成以森林資源培育為基礎、以精深加工為帶動、以科技進步為支撐的產業發展新格局。(文/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