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一個北京秋日,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迎來了它的老朋友紅星美凱龍在UCCA舉辦的第二個大型展覽:“更好的日常——視覺之外:紅星美凱龍設計大展”。
在國內,只要一提起當代藝術就想到798,一進入798就立馬想到UCCA,這幾乎是所有從事或熱衷藝術人們的一個本能反應。根據藝術權威媒體《藝術新聞》針對參觀人數的統計,2015年在亞洲范圍內專注于當代藝術的美術館中,UCCA排名首位。2007年在北京798創立的UCCA,幾乎是中國當代藝術的領跑者。
而另一主角——一個常年現身米蘭設計周、醉心于家居審美的商界清流,紅星美凱龍的名字對于設計圈、藝術圈的人來說亦不陌生。但這次令他們感到血液中的每一個分子都在沸騰的原因卻是因為這五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原研哉、隈研吾、Jurgen Bey、Christina Strand、Luca Nichetto。
Jurgen Bey、Christina Strand、LucaNichetto和現場觀眾互動,探討設計
顯然更多的人在默念這幾個人名時,無法不主動在心底添上如下注腳:
原研哉,世界極簡美學教父,名字就代表著設計;
隈研吾,為東京奧運會設計場館的世界級建筑大師;
Jurgen Bey,用頂尖荷蘭設計豐滿現代家居起源的定義;
Christina Strand,為丹麥女王設計椅子;
Luca Nichetto,包攬全球設計重量級設計大獎。
故此處無須再贅述這五位大師在業界的地位和影響力,五位在國際領域內的藝術成就已深入人心。此度五位設計巨匠罕見聚首、與國內最大家居企業首度合作、全新命題式創作、亮相國內學術地位最高的藝術中心、神秘“黑屋”內的種子、設計靈感首次揭秘等爆點早已讓國內外媒體和消息靈通的藝術愛好者紛至沓來,欲趕在展覽首日一睹為快。
策展團隊為參觀者講解作品
一場推心置腹的深度展覽
中國缺乏設計。
這大概已是不爭的事實。盡管中國有著全球數量最多的從業者,但抄襲、山寨成風,創新匱乏,對市場亦步亦趨,都讓我們陷入了設計過度和設計饑渴的矛盾境地。今年的紅星美凱龍設計大展或許給出了一條頗具實驗價值的出路——拋開視覺的束縛,讓設計回歸日常。
與今年6月已公開上映的《更好的日�!芳t星美凱龍30周年品牌形象片一脈相承,本次展覽主題為“更好的日常——視覺之外”。在大多數人眼中,設計通常會伴隨專業、天馬行空、曲高和寡的印象,而日常卻又常常過于平淡、機械而缺乏新意。“從非日常的設計到日常的設計,整個展廳呈現出來的設計面貌和設計師的作品,和原來所追隨的那種風格化的、視覺化的設計呈現不太一樣,我們更希望把大家的目光,從非日常的設計引向日常的設計。”策展人田軍這樣解釋道。
Christina Strand在談到設計與日常關系時表示:“我來自一個專注于設計品它的實用性的國家跟文化,所以對于設計東西不但只是要簡潔,更重要的是關注它的實用性,比方說,我們丹麥很多設計師50多年前設計的椅子現在還仍然在使用。設計對于我來講,更加不需要多余的裝飾,而是說應該關注在它的功能性及理性。”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所展出的作品均是由國際設計師與國內家居品牌廠商共同合作完成的,挪亞家、芝華仕沙發、夢天木門均參與了整個作品生產工藝環節。據透露,該系列家具作品不僅公開展覽,后續還會有量產計劃。將商業與藝術,將設計與日常,以如此和諧的合作方式呈現也是此次展覽異于其他藝術展的所在。而這也是策展方所堅持的“讓設計帶來更好的日常”的理念落地。
原研哉作品,憑借著細膩、謹慎、精致、簡潔,成功地塑造了產品精神,輔以白色坐墊,自然妥帖,邊角是一種優質的鈍感,給人一種安心的感覺,飽含了設計者忠于使用美學的誠意。
隈研吾作品,散發著日式和風與東方禪意,立足于時間長河與黑白之上,用心地讓傳統與時俱進,說著現代的語言。
Jurgen Bey作品,在功能化與多元化的矛盾中為大家描繪出一幅烏托邦的理想生活。
Luca Nichetto作品,擯棄喧嘩的視覺語言,讓簡潔的設計張力蔓延。
Christina Strand作品,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思維,讓理性在設計中也表達得如此優雅。
此外得益于每一個作品后的“黑屋”設置,廣大參觀者得以從作品的“皮相”窺得“靈魂”,它或許是一套宋代的茶具,或許是折射出情緒的鏡子、又或者是過往無數手稿的厚積薄發……如無意外,這也是中國人最走進國際設計大師內心的一次探索。
展區內的各個暗室布置
新浪家居專欄點評稱:“拿來主義容易,但真正到參與體驗到滲透需要時間和耐力。但無論如何,探尋什么是設計背后的真相,這樣的出發點多少讓我們在世界‘主流’面前找到可以平等對話的方式。”
一場顛覆慣例的長跑計劃
中國何時能擁有五位像原研哉、Jurgen Bey等這樣咖位的設計大師?
大概連最具行業權威的UCCA也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答案。但紅星美凱龍卻已經開始行動,至少,可以讓這一天的到來離今天更近一點。
就在今年6月的紅星美凱龍30周年盛典上,紅星美凱龍董事長車建新發布了“1001戰略”,再次將設計提高到企業戰略高度。紅星美凱龍也成為國內首個打破企業僅作為藝術旁觀者和贊助人,而絕少投身藝術領域本身慣例的家居企業。
李斌在開幕式上致辭
除了情懷和企業使命感,對未來消費趨勢的清晰洞察是紅星美凱龍做出這一抉擇的主要原因。中國日益龐大的中產階級,正在引領著新一輪的消費升級,新的消費時代已悄然而至。“未來,凝聚在產品上的‘設計’,會成為消費升級的核心引擎,消費表達的最好方式,消費決策的關鍵要素以及消費風向的前沿指引。”紅星美凱龍總裁李斌這樣表示。
據李斌介紹,紅星美凱龍在1001戰略中明確提出,將打造一個開放的設計平臺,集結中國最好的設計師,洞察中產階層的需求,將設計思維、用戶思維、互聯網思維完美結合,在商業空間中呈現家居與設計的融合之美;為用戶提供從置業設計、裝修和空間設計、家居產品設計、軟裝設計在內的家庭生活全套解決方案。
設計師平臺將網羅中國乃至世界的優秀設計師,并讓中國聲音與國際思維碰撞,從而達成多元文化語境的互動,它還將扮演孵化器的角色,將提供學術、交流、資金、平臺等多重資源,培養更多中國原創設計品牌及原創設計師。
原研哉為紅星美凱龍總裁李斌講解他的作品理念
紅星美凱龍甚至毫不掩飾其在設計師培養上的野心:以共生共榮的商業生命共同體形態,聯合用戶、設計屆、藝術界、媒體在內的全部力量,培育出中國的5位世界頂尖設計師。
中國設計何日崛起?
中國設計大師何時成為主流?
當越來越多像紅星美凱龍這樣的力量關注并加入其中,
這樣心理的焦灼將不再成為常態,
因為我們沒有理由不去期待和想象,
中國設計的土壤正在日益肥沃,
而種子正在黑暗的孕育中日漸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