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在經歷“金九銀十”
后,銷量回暖,再度進入一年中的最旺季。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今年全國二手車交易量卻呈現持續的爆發式增長。
發展快獲資本青睞從交易量上來看,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二手車累計交易量超過583萬輛,同比增長21.53%。最新數據顯示,今年8月,全國二手車市場交易量105.25萬輛,交易量環比上升5.05%,去年同期交易量為86.97萬輛,同比增長21.02%。1-8月,全國二手車累計交易789.15萬輛,同比增長保持在20.85%。在二手車交易猛增的同時,二手車電商也在增長,數據顯示2017年二手車電商平臺的交易增速遠高于2016年。
從數據中不難看出,二手車市場仍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發展前景向好。尤其在“國八條”出臺之后,國內二手車電商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頻頻獲得資本青睞。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曾預計,到2020年全國二手車交易規模將達到2920萬輛,二手車與新車的交易比例將接近1:1。
僅2017年上半年,二手車電商領域就至少有8筆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近百億元人民幣。前不久,人人車獲得了新一輪由滴滴參與的2億美元融資。再加上前兩三個月時間里,瓜子二手車和優信二手車也分別獲得了4億美元和5億美元的融資,二手車電商行業又得到了資本的青睞,看似“春天”來了。
然而,就在人人車融資消息剛剛點燃一些人對二手車電商的信心的時候,另一家平臺卻宣布倒閉。9月29日,二手車C2C平臺車來車往CEO謝磊向員工宣布,車來車往因經營虧損嚴重導致資金鏈斷裂,將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其實,二手車電商經過兩年多的發展,逐漸受到很多消費者的認可,但企業仍然被盈利難、投訴多、燒錢快、資金緊張等問題桎梏。如今,前有企業融資,就有企業倒下,前浪推后浪,讓本就亂象叢生的二手車行業又蒙上一層陰影。
盈利始終是發展掣肘一封流出的內部郵件,讓車來車往這家并不廣為人知的二手車電商公司“躥紅”。這封郵件名為“致車來車往全體員工的一封信”
的大致內容為,“經營嚴重虧損導致資金鏈斷裂,無法繼續經營下去,現只能關閉公司,宣布破產,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資料顯示,車來車往成立于2015年5月,由于C2B和線下店結合的模式,以及眾多一手車源,也曾受到市場關注,還被授予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單位。成立7個月后,車來車往也順利獲得了1800萬美元A輪融資。
市場增長前景、消費者接受程度、資本關注態度一片較好,車來車往加快了擴張步伐,先是并購了車易拍部分分公司,后又收購開新二手車。謝磊怎么也想不到,當時定下的2017年完成120億交易額的目標,會因為盈利帶來的資金問題而成為泡影。
事實上,二手車電商行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盈利難。大量投放的燒錢方式,只能讓二手車電商平臺通過連續融資來維持運營平衡,這無疑會讓本就無法依靠業務盈利的平臺更加依賴外部輸血。
雖然,能夠看到瓜子、優信、人人車等平臺的用戶數量、車源都在增長,總體二手車電商的成交量也在增長,但是無法令這些企業高枕無憂的正是難以突破的盈利大關。這是由于二手車的利潤本就較低,再加上二手車電商平臺還要在培育市場和企業擴張上有很大的投入,平臺虧損已是常態。
顯然,二手車電商的畸形擴張令涉水者苦不堪言,但這一領域市場尚不成熟、征信體系不完善、利益鏈過長等因素,都會導致“欲速則不達”的結果出現。車來車往的例子只是其中之一。
金融市場亂象不斷二手車爆發式交易量的增長,隨之而來,帶來二手車金融市場的繁榮。然而,繁榮外表下卻滋生了許多問題。由于大量小額貸款公司長期盤踞這一市場,甚至還有一些不法商家也借機鉆空子,導致目前整個二手車金融市場亂象不斷。
正規的金融機構對二手車領域不重視,涉足二手車貸款的金融機構數量較少,規模也不大。這導致了很多并不規范的小額貸款公司進駐資本。以二手車貸款為例,目前還沒有一個完整的監管體系,金融機構和二手車商之間基本都是私下合作,法律法規、市場規范不完善,使得行業監管難上加難。
其中,最普遍的現象是業內稱之為“空白合同”的現象。所謂空白合同,是指二手車交易合同中,沒有任何細節和條款。由于二手車交易手續沒有新車交易復雜,很多消費者為圖省事,與銷售人員達成簡單的購車意向后,就在“空白合同”上簽字,很容易踏進“消費陷阱”,而各種“意想不到”的收費馬上就隨之而來。由于二手車市場長期存在的種種“潛規則”,往往造成“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情況,使消費者權益受損。
除“空白合同”問題外,二手車貸款不規范現象還有不少。例如,隱瞞二手車的抵押信息,銷售商在和消費者簽署完購車合同后,并不告知車輛此前是否有抵押貸款。很多消費者因此中了圈套,交錢買完車后,才發現自己買的車此前還有上萬元的貸款沒還清。
此外,由于這些金融機構規模較小,經營狀況也不穩定,“跑路”“失聯”等情況也屢見不鮮。由于這些“跑路”公司大多在銀行有數額不小的“欠賬”,一旦出現這類狀況,消費者即便還清了自己的貸款,卻因被這些公司所“連累”,無法在銀行順利解押自己購買的車輛。
最終比拼的還是服務一路靠燒錢走到今天的二手車,迎來單薄的收入,對于目前正在持續廣告大戰的行業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尤其還要養活一批專業的評估檢測技師和銷售團隊。
面對種種紛擾,如何找準自己的定位,是燒到盈利,還是等待資金鏈的斷裂,現在正赤裸地擺在后市場的面前。
資本源源不斷地進入這個行業,表面上看是在謀劃二手車交易,實際上則是布局萬億級的汽車后市場,二手車電商未來的盈利模式是提供汽車金融、保險、維修等車后服務。
海量的車源能帶來海量的買主,進一步吸引更多的賣家上架賣車,由于可選擇性更高,于是又有一大波買家上門。當形成這樣的良性循環后,交易規模就會大幅提升,屆時一定會有部分買家接受金融服務。對于平臺來說,接受金融服務的用戶比例越高,利潤也就越高。
歸根結底,二手車電商追求的是規模化的生意,在行業還沒有形成一家獨大局面的今天,他們的第一競爭要素就是用廣告觸達用戶,讓所有人一聽到“二手車”就立馬聯想到自己的品牌。
廣告大戰搭臺,唱戲的最終還是服務,如果頻頻曝出事故車交易,車后服務就將永遠是二手車電商達不到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