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第二屆北京市人民政府質量管理獎讓評審組長胡建勛既緊張又興奮,他說能夠見證諸多優秀企業,無論是從工作上還是個人角度來講,都是一次自身提升的過程。
多年以前,胡建勛身在企業做質量管理,而當時的環境跟現在不可同日而語。胡建勛介紹,當年他所在的企業也接觸了質量獎的評選工作,但是那時企業對于質量并沒有深刻的理解,而當時評選辦法以及流程都不像現在清晰。
這次評選,讓胡建勛感受深刻的有兩點,一是創新企業多,二是大數據作用凸顯。
創新企業增多胡建勛參與現場評審的企業中有好幾家都是高科技創新企業,像中關村軟件園,北京中油瑞飛公司、北京鴻聯九五信息產業有限公司等。這次入圍現場評審的28家企業中,創新型企業至少了占了四分之一。
說起中關村軟件園,胡建勛提到一個數字,在2016年中關村軟件園人均創造價值收益達到了284.2萬。而北京市軟件業人均創造價值收益是201.3萬,全國軟件業人均創造價值收益是164.5萬。
顯然,中關村軟件園已經是國內領先水平,同時這么大的規模也在世界也是少有的。
胡建勛也談到了北京中油瑞飛公司的一些印象。資料顯示,中油瑞飛是中國石油內部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信息技術支持單位,被稱為中國石油信息化建設的“皇家部隊”。中油瑞飛從多年的項目實施經驗中得到鍛煉,以擁有獨立產權的石油勘探專業應用軟件、油田專業應用軟件、一體化管理應用軟件、辦公應用軟件等43項產品和解決方案為依托,為企業提供ERP系統實施、應用開發、企業應用集成、石油專業數據管理、IT基礎設施建設、工業生產動態監控等方面的服務。
胡建勛也舉例了鴻聯九五公司,大概1萬人的公司,年輕人占的比例很大,公司業務主要是外包服務。胡建勛覺得公司文化氛圍很好,盡管大部分干的工作相對枯燥,比如接打電話。但直觀感受是,這些企業的年輕人愿意待在這里,這一點覺得企業很厲害。
大數據作用凸顯參與過很多次質量獎評審的胡建勛師說,以前都是到現場企業提供材料,時間緊迫,有的根本來不及去看,這次引用信息化平臺,不僅僅讓評審工作變得有底氣,同時更加充分的準備。
據悉,本屆北京市人民政府質量管理獎(以下簡稱:質量管理獎)的評價工作以質量共治理念為指導,充分應用大數據技術,獎“企業、政府、消費者、新聞媒體、第三方機構”這五方信息作為數據基礎,采取專家評價和大數據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各評價指標涉及的組織內外部相關信息進行大數據驗證、分析和評價,以有效支撐專家評價,增強質量管理獎評價的科學性、客觀性和準確性。
據悉,目前,全國大多數地區政府質量獎評審,基本沿用企業申報、專家評審、政府審議、社會公示、頒獎表彰的形式展開。北京市人民政府質量管理獎經過首屆評選過后,進行了總結和研究,認為以下問題有待改進:(1)企業申報質量獎時需要填報大量數據信息,申報信息均是企業單方面提供,信息真實性沒有充分驗證,導致對企業評價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欠缺;(2)當前質量獎評審內容大多是對企業內部管理的指標評價,而對與企業相關的網絡輿情、社會評價等外部信息尚無收集和評價;(3)單一采用專家評審,專家的主觀評價直接影響企業分數,會存在一定差異性;(4)申報企業涉及的信息量巨大,碎片化程度高,收集和分析困難,沒有一套完整的數據評價指標體系。
鑒于以上原因,評審辦組織相關研究機構的專家,提出通過大數據的信息化手段,審核驗證質量獎申報企業內部信息及收集、分析企業外部信息,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申報政府質量管理獎企業進行評價。從目前美國波多里奇、日本戴明獎等國際質量獎評獎來看,使用信息化手段也是一種趨勢。
胡老師認為,大數據直接體現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用專家在花費時間去做更多的驗證。
據悉,經過大數據分析,入圍最后現場評審的28家組織近年來共獲得市級以上獎項數1200余項,獲得國際/國內發明專利數1100多個,制修訂國際、國內標準400多項,取得管理體系認證300多個。
此次應用大數據手段充分搜集了上述組織社會輿情、客戶滿意度等社會公眾評價數據2萬余條,從評價結果顯示,公眾認可度較高,在所屬行業內居于前列。
評審過程中,胡建勛也一直感慨,經過這么多年中國經濟日新月異的發展,中國企業也在逐漸的強大和完善,未來會有更多的標桿企業引領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