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企業家史玉柱在總結自己事業成敗的時候曾說:民營企業陷入困境甚至于破產,很少是因為制度漏洞導致的,而通常是老板做了不該做的事。
他認為,民營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首先還是經營戰略的選擇問題,如何防止戰略失誤?
其中的核心是人才的選擇和使用問題,要充分發揮團隊的集體智慧。如果一個老板不能信任屬下,或者總是認為自己最聰明,凡事必要親歷親為,企業不僅做不大,而且早晚會犯戰略性錯誤。
選人標準遵循“常識”
“又紅又專”是選人標準的常識,其實要做到這一點相對容易,因為任何一個團隊中,都能找到相對又紅又專的人,即人品好業務好的人。做事看人,在日常的工作甚至生活中,一個人的品質如何,做老板的是能夠看得出來的;專業方面更能很快顯現,即使稍差,通過歷練和培養,也能勝任。所以,很多老板在選人的時候都堅持“先看做人,再看做事”。至于有些老板所說的“我不看過程只要結果”,是不在意某些下屬性格上的“小毛病”,并不是真的不在意其為人,只要這種“小毛病”不影響公司利益,通常都會得到包容。這也是民營企業通過這些年市場經濟的種種考驗,在選人上的一種進步。
然而,“選人容易用人難”,很多企業在用人問題是經常陷入“用人要疑”的兩難處境:把一個人放在那個位置上,想用他卻不敢放手授權給他,凡事仍要請示,不僅影響企業管理效率,貽誤市場時機,還會使沒有掌握全面信息的老板“拍腦袋決策”,這本身就是經營的一種隱患,并且仍然會讓老板陷在一個人包打天下的循環中,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就必然會遇到瓶頸。
然而,企業經營必須“用人”,所以再難也得用,怎么辦?
用人要充分授權既然你相信了一個人的“紅”,那么,如果想讓他的“專”得以充分施展,那就應當充分授權。你可以先帶他一段,“扶上馬送一程”,然后再充分授權,因為他只有在充分得到信任并授權之后,才會成長更快,將來才會獨擋一面。
很多老板可能并沒有想清楚這樣一件事:你既然花錢雇傭了一個人,有時甚至是花了大價錢請了一個“專才”,等于是購買了這個人的專長,但是,你又不完全相信這個人,導致凡事你仍要付出很多精力,這不是明顯的“虧本生意”嗎?比如說你請了一個美術設計或者其他設計,他在專業上肯定比你要強,除非你也是這個專業出身,因此,對于他的專業范圍就應當充分信任,否則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你花錢雇用這個人,但是在業務上其實是你在做主,那到底是誰在干活兒呢?其他諸如此類的問題也是同理。
據說,美國通用在這點上就做得非常好,例如他們一直認為,關于生產線怎么改造才能提高生產率的問題,董事會的決策不如生產一線普通專業工人的決策準確,或者是那個生產線的班組長,他們說的實際上是最準、最科學。讓董事會做具體計劃,等于是讓一個不懂專業的人做決策,而一線的專業人員又不能做決策,這必然會造成專業人才的能量發揮不出來。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讓最了解情況的人有決策權,而不僅僅是建議權,而董事會的作用是充分授權。
當然,充分授權的依然需要一個“責、權、利”的基礎制度約定,但前提是企業首先要充分信任并愿意充分授權給那些你雇用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