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至今,區塊鏈成了創業與資本追逐的風口,ICO(區塊鏈項目首次發行代幣)不斷地拷問著人性。白皮書作為區塊鏈項目當中的重要環節,直接決定著項目的整體情況。本文從企業區塊鏈白皮書、白皮書造假案例以及消費者如何看懂白皮書分別進行闡述。區塊鏈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從野蠻生長到作為真正價值投資的道路還有很長。
區塊鏈白皮書:一個區塊鏈項目的詳細信息
2016年底,“區塊鏈”首度寫入《“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2017年初,央行推動的基于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測試成功。
人們發現,區塊鏈的意義在于可以構建一個更加可靠的互聯網系統,從根本上解決價值交換與轉移中存在的欺詐和尋租現象。
“區塊鏈”在過去的半年時間內,已經成為創業與資本共同追逐的風口,ICO(代幣首次發行)也被視為一種成本低廉、收效顯著且概念新穎的融資工具,讓區塊鏈創業者和渴望利用“區塊鏈”概念獲利的人,迅速獲得在其它產業難以想象的巨額資金。
據《2017中國互聯網金融投融資分析報告》稱,僅從可以觀察和監測到的股權融資看到,區塊鏈領域的股權投融資案例從2016年的4起上升至2017年的29起,增幅高達625%。而從總體市值看,根據Coinmarketcap數據,2017年12月底全球數字貨幣單日市值突破6000億美元,共有1334種數字貨幣。
在ICO項目面前,拷問人性的巨大資本獲取門檻被史無前例地降低。由于信息真實度和專業度的不對稱,普通個人投資者很難判斷每個項目宣傳背后的真實情況。利用白皮書進行虛假宣傳、夸大宣傳、“幣圈名人”站臺、堆砌新穎概念拉抬身價、代投推波助瀾、“媒體”發稿背書,種種方式都在刺激著人性的貪婪與脆弱。
作為區塊鏈項目當中重要的白皮書,是一個區塊鏈項目團隊對外公布的可代表官方立場的文件,內容一般是項目詳細介紹與官方說明,例如這是一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商方案,初衷與愿景是什么,可以解決怎么樣的問題,技術是怎么用的,商業模式如何,是否會發行Token,如果發行各參與者的權益如何分配,項目未來的規劃如何等等。也就是說,通過一份白皮書,你可以具體知道一個區塊鏈項目的詳細信息。
關于國內外如何看待白皮書,BKFund管理合伙人、分布式資本戰略管理部總監許超逸此前在區塊鏈峰會上談到:國內和國外不一樣,先發白皮書或先發幣是國內的普遍做法。
許超逸介紹,外國的項目經常是覺得(項目)做得差不多了,快開源了,然后才去發白皮書來募資。
但中國的項目,可能是因為競爭比較激烈,一開始想得到一個好的起點,有一個白皮書或者一個MVP的產品就準備去發幣募資,方式不同,但沒有對錯之分。中國人執行力很強,這個行業的人都很拼,工作到晚上兩三點,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比如中國的這個區塊鏈三點鐘不眠群,在外國人看來是不可想象的。
同樣的兩個項目,哪怕國外起步的比較早,但因為是開源的,里面很多理念,一些好的思想,它其實是能夠被中國團隊吸收和消化的。中國團隊通過聚集一些高手,是有機會超過外國團隊的,現在投的大部分項目初創團隊也是中國人。許超逸相信,中國人會在區塊鏈領域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
畢竟外國人里面真正把區塊鏈了解得非常深的,可能也就那么幾個人;但中國的團隊無論是執行力、落地能力還是商業能力都很強。
騰訊京東華為區塊鏈白皮書都寫了什么
從去年到今年,騰訊、京東、華為陸續入局區塊鏈,也先后發布了區塊鏈白皮書。這些對于偏技術型的白皮書都列了哪些重要的東西?
騰訊:打造領先的企業級區塊鏈基礎平臺
2017年4月,騰訊首次發布了區塊鏈白皮書,一共5章57頁。騰訊可信區塊鏈核心定位于打造領先的企業級區塊鏈基礎平臺。據介紹,騰訊區塊鏈采用自主研發的高效自適應共識算法,保證了共識完成即交易確認,并對交易確認過程中的其他環節,如簽名算法、賬本存儲方式等進行了優化,實現秒級確認交易。業務接入成本低,支持SQL方式接入,減少業務開發工作量;安全性方面,提供豐富的權限策略、安全的密鑰管理體系和用戶隱私保密方案,保障數據安全;運營監控上,提供全面、實時、可視化的運維管理系統,快速識別系統狀態,滿足多個層級的運營管理需求。
騰訊區塊鏈行業解決方案底層完全自主研發,擁有多項核心專利。相較國外區塊鏈技術的引進,騰訊區塊鏈方案在實際應用中將更加安全可控。依托于騰訊的微信支付、QQ錢包、財付通的分布式系統和海量支付能力、高并發處理能力,以及超過12年的支付賬戶與金融業務經驗,方案在高性能、高安全性、高速接入、高效運營等方面表現出了技術優勢。
今年3月30日,騰訊云發布了區塊鏈TBaaS產品白皮書,全面闡述了騰訊打造區塊鏈+生態的設想。
TBaaS通過援引“區塊鏈+場景”的案例,詳細闡述了區塊鏈在金融、供應鏈、公益慈善、公共服務、物聯網、共享經濟等相關領域的各類應用。提出了包括在共享賬本、公證與記錄、互助保障、數字資產、防偽溯源、物聯網、共享經濟等應用場景能夠解決的業務痛點。
京東:建立較好的區塊鏈應用場景
今年3月22日,京東發布了《京東區塊鏈技術實踐白皮書(2018)》。白皮書中總結了京東集團的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方向,并分享了一些京東業務實踐案例。
京東認為,區塊鏈技術適用于在業務開展需要進行跨主體協作、業務開展需要參與方之間建立低成本信任,或業務過程存在長交易、長周期鏈條的場景。但同時,京東區塊鏈技術研發既然以“服務平臺”為目標,也面臨著區塊鏈技術在企業級應用上的短板:區塊鏈的交易并發能力、數據存儲能力、通用性、功能完備性、易用性都還存在明顯不足。
白皮書中提到了溯源體系的案例。京東投入巨大的研發資源落地并面向社會免費開放了SaaS化的區塊鏈防偽追溯平臺,但在推動各品牌商接入平臺時,卻發現品牌商對于數據上鏈追溯的動力不足。
一般來說,品牌商對于溯源防偽等是有很強需求的。而京東設計的這套基于區塊鏈的溯源體系卻產生了“動力不足”的情況,顯然是在產品設計上出現了偏差。
京東對此表示,“建立較好的區塊鏈應用場景的激勵機制,讓各區塊鏈應用真正產生商業價值,是區塊鏈規模化應用的核心挑戰之一。”可見,在實際落地過程中進一步完善經濟系統,強化激勵效果將是京東區塊鏈發展的重點之一。
華為:未來3-5年是區塊鏈應用爆發期
在騰訊、京東相繼入局區塊鏈之后,華為的白皮書讓這一市場越發激烈,關于區塊鏈的發展形勢,華為認為,未來3-5年才是華為區塊鏈應用爆發期。
4月17日,在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云BU總裁鄭葉來正式發布了《華為區塊鏈白皮書》,明確華為在區塊鏈上的發展理念。
鄭葉來表示,區塊鏈主要分為幣圈和鏈圈,而華為不會去碰幣圈。
任正非曾表示,華為在區塊鏈上的研發主要是主航道上的基礎研究,人工智能部分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華為區塊鏈技術目前已經涉及數據資產、IOT、運營商和金融領域等應用場景。
根據白皮書內容,華為推出的華為云區塊鏈服務BCS(BlockchainService)z旨在為企業及開發者提供公有云區塊鏈服務,推動企業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
華為官方宣稱,區塊鏈服務BCS專注在4大類(數據資產、IOT、運營商和金融),以及9小類應用場景(數據交易、身份認證、房產/學歷等信息證明、遠程醫療、食品溯源、車聯網、IoT設備管理、精準扶貧、供應鏈金融等)中,目前,華為云官網已經開放華為區塊鏈的注冊申請,在管理服務臺登入信息,便可以體驗“5分鐘上鏈”服務。
此外,華為強調硬件在區塊鏈上的重要性,欲打造典型應用+區塊鏈平臺+硬件三位一體軟硬結合的解決方案。
鏈塔智庫認為,根據華為團隊的運作習慣,其區塊鏈服務將集中在國內大中型企業,國際大企業及政府部門三個方向。
白皮書造假:英雄鏈太空鏈涉嫌詐騙被立案
一個是英雄鏈,一個是太空鏈,ICO初期都是響當當的“明星幣”,但由于涉嫌虛假宣傳、篡改白皮書等行為引發私募投資人集體維權。
據英雄鏈白皮書簡述:英雄鏈是全球首個支持數字加密貨幣的博彩游戲平臺,能有效地重構博彩預測。英雄鏈項目總部設在柬埔寨,且是該國“2018年首個國家級項目”。
2018年1月13日,英雄鏈上市。將近三個月過去,這個ICO的偽項目被曝是一場騙局,這個以所謂柬埔寨國家級區塊鏈項目圈錢的項目,國內的投資者已經上報公安,予以立案。
3月28日,國內諸多投資人經代投人參與英雄鏈項目,英雄鏈HEC上線后,代幣價格一路走低,投資人所持代幣的市值蒸發了90%,看著不斷減少的本金余額,投資人決定報案。在投資人提交相關證據,并與國內南方某地公安局多次溝通,以及該地公安局連續幾天的多番內部討論之后,3月14日,該地公安局以詐騙罪予以立案。
3月27日,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肖楓透露,該地公安對于英雄鏈ICO代投涉刑案進行立案,初步認定涉嫌罪名為詐騙罪。
隨著越來越多的ICO斂財騙局被揭露,投資者們把維權逐步推向了高潮。繼英雄鏈立案后,前不久,太空鏈SPC(SpaceChain)也因涉嫌詐騙被揚州市公安局開發區分局立正式立案。
據悉,太空鏈SPC(SpaceChain)是一家主體注冊在新加坡的公司,成立于2017年4月,2018年1月進行ICO。太空鏈它是一個致力于利用航天技術與太空資源優勢,將區塊鏈分布式核心理念擴展至太空領域的項目。該項目憑著“量子”、“太空”、“衛星”等一堆高科技概念,以及薛蠻子、閻焱、帥初等一票大佬站臺的背景,在今年1月10日一天時間內完成了高達10億人民幣的私募。然而,該項目卻在一個月內即破發,價值幾乎為零。
根據太空鏈白皮書簡述:太空鏈是基于人類共識的太空探索計劃,期待在太空探索領域尋找一種共識機制,能有效地調動全人類的力量來自發地開啟太空探索活動。
太空鏈項目及相關代投涉嫌詐騙已被揚州市公安局開發區分局立案。3月28日晚10點13分,薛蠻子在微博澄清并未投資太空鏈,也不是該項目的顧問。據悉,太空鏈ICO涉嫌虛假宣傳、篡改白皮書等行為引發私募投資人集體維權,項目總涉案ETH對應的金額高達約10億元。雖然太空鏈最新公募版白皮書核心團隊中沒有薛蠻子,但他作為太空鏈明星投資人被反復提及。
據相關媒體報道,太空鏈一共制作過三份白皮書,第一份于2017年9月1日公開發布,卻因為三天后的“9·4監管”而擱置。第二份便是2018年1月15日被九天微星《告知函》質疑的“私募版”白皮書。第三份是2018年1月16日ICO交易所上線時所發布的白皮書(本文又稱公墓版白皮書),這份白皮書在公開發布后沿用至今。
三份白皮書都在不同時間段,不同傳播程度的在ICO私募及“公募”投資人群體中流傳,都對太空鏈ICO結果起到了增信和背書的作用。尤其是太空鏈前兩份白皮書,都載有包含九天微星、不實核心團隊與合作伙伴等相關有爭議的內容。
此前根據鏈得得App相關公開數據的初步統計,太空鏈項目通過ICO融資所獲數字貨幣價值,折合人民幣超過12億元。其中私募市場10億元,交易所公開市場募集了兩億元,涉及投資人數眾多。
舉報維權者尤其以私募投資者居多。
事件發酵至此,僅在微信平臺上就出現了眾多冠名為“太空鏈維權”字樣的群組,僅這些微信聊天群內就聚集了超過700人。維權投資人將集中的質疑列成了關于太空鏈的“十四點罪狀”話題集中探討。
“當利潤達到10%時,便有人蠢蠢欲動;當利潤達到50%的時候,有人敢于鋌而走險;當利潤達到100%時,他們敢于踐踏人間一切法律;而當利潤達到300%時,甚至連上絞刑架都豪不畏懼。”
這是馬克思資本論里傳播最廣的一句話,在他去世135年后,一個新問題浮出水面,當利潤達到100000%時,一切會怎樣?
其實,隨著行業持續高燒不退,不少ICO項目借助著“區塊鏈”
的概念可以迅速得到巨額的資金,這其中不乏很多大佬站臺的項目,但這些項目是否真的有潛力?這些大佬又是否真的具有獨到的投資眼光?又或者這些項目是否單方面的虛假宣傳?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早已經被ICO的狂熱覆蓋。
據知情人士透露,一般大佬們的站臺費是1%-5%的代幣,甚至有部分的大佬要求支付5-20個比特幣。顯然,ICO已經成為這部分人的斂財工具。如今,市場約90%的ICO項目接近破發,英雄鏈和太空鏈的檢舉只是冰山一角,但隨著監管的不斷介入,這些站臺的大佬們站臺又能否獨善其身?
消費者如何看懂一本區塊鏈白皮書
初入幣圈的小白,往往不看甚至不會看白皮書,他們容易被各種真真假假的消息左右,被拉進一個群,看著大家熱鬧談論某個項目,或看著某個幣漲勢兇猛就頭腦發熱直接殺入,跌了呢就草率割肉,割完又為錯過大漲后悔,成了一把韭菜,被莊割了一茬又一茬。如何避免碰到泡沫幣、空氣幣,如何堅持價值投資,看懂一個區塊鏈項目的白皮書,至關重要。
此前虛擬貨幣價格的大漲,使得代寫ICO白皮書這門生意再度火熱起來。在淘寶上看到有的賣家最高成交量已達400單。從幾個淘寶賣家那兒了解到,他們在去年最好的時候,一天可以接到幾單。
一個賣家透露,一套標準的ICO白皮書僅需要3000多元。而據業內人士介紹,編寫一套發幣的代碼,3萬元以內就可以完成。但這都是幾個月前的價格了。而且這種白皮書根本經不起推敲,可以說是漏洞百出,稍微去上網百度一下,就可以完全判斷其真假。
此后,淘寶下架“白皮書代寫”,包括之前被站臺的大佬頻頻辟謠,意味著區塊鏈行業身上的“膿包”正在逐個被扎破,但公眾仍需保持清醒,抵制誘惑。
眾所周知,白皮書是國際上公認的正式官方文書。一個區塊鏈項目的白皮書,就是項目官方向市場展示商業模式、技術實力、團隊能力、發展前景的公告,是我們判斷這個項目好壞優劣的重要依據。
為什么在幣圈、鏈圈里大家都這么關心白皮書,其他圈子,比如科技圈、娛樂圈等等,則很少有人關注有沒有什么白皮書?
原因在于,早期的區塊鏈項目主要通過公開眾籌的方式來籌集項目資金,為了讓大家了解并支持項目,通常要有一份詳細的官方說明文件,方便讓大家信服。另外,眾所周知區塊鏈行業目前處于早期泡沫階段,虛假、空氣項目時有出現,如果一個項目團隊連白皮書都拿不出來,或者白皮書漏洞百出,那么就可以直接宣判該項目死刑,這對投資者而言十分重要。當然,白皮書也不是一定要有。如果區塊鏈項目團隊不差錢,并且踏踏實實做事情,等到區塊鏈產品做好直接擺在你面前,你還會很在意白皮書什么的嗎?這就好比蘋果iPhoneX其實也有相關白皮書,但我們相信蘋果,知道它肯定會出iPhoneX,于是白皮書什么的大家也就不怎么關注了。
所以說到底,區塊鏈項目的白皮書之所以被看得那么重,很大程度上還是源于行業的不規范與不信任。接下來,通過項目創新性、市場前景、時間計劃軸、代幣發行與募資計劃等幾個維度來“看懂”白皮書。
創新與否?
一個項目是否具有創新性,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標準就是看其給人們帶來了什么新的改變?是否真正解決了當前某個行業所存在的問題。行業問題越嚴重,越難解決,此項目存在的價值就越大。如今“區塊鏈”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去中心化、安全、不可篡改,真正的好項目不是對“區塊鏈”的生搬硬套,而是利用“區塊鏈”的精髓,真正解決行業痛點。
前景如何?
項目或產品最終推向的是市場,所以,任何一個成功的項目或者產品,都需要足夠大的市場和用戶規模予以支撐。作為投資者,需要分析該項目的應用場景是否足夠廣泛?需求是否眾多?一些冷門的領域,由于受眾群體不是很多,很難引起共鳴,其項目和產品的推進進度及影響力自然大打折扣。此外,我們還可以考量一下這個項目的社區人數(比如微信群組/Telegram群組/論壇/Twitter/微博)和活躍度等,社區人數越多、關注度越高、活躍度越高,則項目的受眾越廣、接受度越高,未來前景越好。
項目路線圖現實OR空想?
靠譜的項目都有較為清晰的工作進度制定以及項目發展路線圖寫進白皮書中。投資人可以從各種渠道了解項目落地的產品或進度是否與白皮書及官網公布的一致?白皮書中未來的發展路線圖是否符合其實際?很多項目沒有任何的落地進度,卻掛出了非常激進的時間表,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這些項目多半是忽悠人圈錢的,投資人千萬要小心,不要被他們的夸夸其談蒙蔽雙眼。
代幣上平臺否?
代幣作為數字貨幣,如果沒有了流通性,其價值便會大打折扣,而交易平臺恰能夠加強代幣的流通性。交易平臺也有大小好壞之分,大型的數字貨幣交易平臺的審核機制相對嚴格,不會讓空氣幣、垃圾幣項目破壞平臺的聲譽與信用。所以假如一個項目的代幣不上交易所或者預計登陸的交易所也是聞所未聞的小交易所的話,那么投資人就需要提高警惕了。而上了大型交易所的數字貨幣,勢必會更安全些。
募資計劃在白皮書里,項目方會對Token發行總量、流通量、私募比例及解禁周期、愛西歐比例、團隊持有比例及解禁周期、市場推廣比例等等做詳細描述。那么這里面需要重點關注的就是各個環節的Token占比和解禁時間表。投資人需要考慮Token上了交易所,一旦解禁后,莊家通過操盤手法“割韭菜”讓散戶買單的可能性,如果大量的籌碼在莊家手里,拉高出貨的可能性很高,這樣的項目建議散戶還是少碰為妙。
考量一個項目是否靠譜,需要分析的維度絕不僅僅就限于以上幾點,多個維度綜合衡量,才能得出一個相對客觀的結論。每一個新興的行業都要經歷初期的混沌期,才能逐漸的走向成熟,20年前的互聯網是如此,如今的區塊鏈也是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從初期的野蠻生長慢慢地回歸至真正的價值投資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