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離子、量子、石墨烯、納米……聽著一個個高科技名詞,你有沒有感覺很高大上?
不知從何時起,各種各樣的“高科技”標簽被貼到了不同的商品上:“可以防癌”的量子掛墜、“除甲醛”的負離子瓷磚、“修復松弛”的石墨烯內衣、“想瘦哪里瘦哪里”的納米按摩椅……不少消費者為這些云里霧里的高科技產品大掏腰包,殊不知自己花高價買入的卻是一些“偽科技”產品。
然而你知道嗎,為你打造如此“高科技”產品的并不是科學家,而是一些想象力超級“豐富”的商家。他們給產品貼上“高科技”“新技術”的標簽,吹噓神奇的效果忽悠消費者,借此高價出售。
水杯:量子、富氫、富氧,想要哪杯有哪“杯”?
作為養生必備工具之一,水杯當之無愧是商家造概念的“網紅”。有可以清除細胞過剩自由基的富氫水杯,有可以養顏的富氧水杯,有利用量子光波喚醒生物體技能、提高生命力的量子健康壹號杯……氫氣、氧氣可以喝嗎?食品領域科普作家云無心的解釋是,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取決于氧氣的分壓,通過向水中鼓入氧氣,然后加壓封裝,的確可以使水中的溶氧大大增加。但當打開瓶蓋與空氣相通后,超過該溫度下溶解度的氧氣就會釋放出來,再把水倒到杯子里、喝到嘴里、咽到肚子里,留在水中的氧氣也就所剩無幾了。即使比普通水多一點,也多不到哪里去。“不管是哪一‘杯’,都沒有科學依據,而且被科學界反復辟謠,賣得好只是因為營銷炒作成功。”云無心說。
量子:不僅“防癌治癌”還能“返老還青”?
“功能強大”的量子水杯、量子手環、量子襪、量子眼鏡,“包治百病”的量子醫療儀器,“一本萬利”的量子投資機會……隨著我國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上天、“京滬干線”的開通,越來越多貼有“量子”標簽的產品出現在市場上。這些量子產品的功能五花八門,甚至有商家宣稱量子掛墜可以防癌,讓不少消費者解囊,即便價格不菲。
在一家看起來非常“專業”的網站上,聲稱擁有“專利技術30多項,生產基地及養生體驗基地20多處”,產品包括:量子手環、量子茶具、量子能量酵素、量子共振檢測儀、量子加能床墊,甚至還有量子返老還青艙。
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舉例說,他有親戚掛了一個“量子掛墜”在胸前,認為它每天能輻射出一些東西,可以防癌;還有人說用“量子波”打到油桃上面,這個油桃長出來就會對身體特別好。“量子通信的概念炒得過熱,我有些擔心,這并不是科學的態度。”潘建偉說,一方面民眾對概念的崇尚產生崇拜感,而另一方面科普做得不夠,一些商家就蹭概念,欺騙民眾。
清華大學物理系龍桂魯教授對“量子”概念的解讀是這樣的:
“滿足量子力學規律的系統、物體叫量子系統、量子物體。但是量子系統不一定是物質的最基本單位。
比如基本粒子的電子、光子是量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原子也是量子,由原子組成的分子也是量子。”可以用來制造量子計算機的材料,叫做量子材料、量子物質。
簡單地說,使用了量子原理的技術可以稱為量子技術。這樣定義的量子技術包括很多方面。目前量子科技的研究主要還集中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
一件產品量子不量子,看什么?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郭光燦院士給出了說法:“判斷一個商品是不是量子的,就是要看它有沒有用到量子的相干性、疊加性,如果沒有用上,它就不是量子的。”
專家指出,量子技術暫時還沒有與日用品扯上關系,目前所謂“量子+生活”的產品,幾乎都是騙人的東西。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也希望更多消費者,不要輕信市場上這些炒作的概念。
負離子:可去除空氣微小顆粒物,凈化血液、修復細胞?
生活中名字中帶著“負離子”
的產品五花八門,負離子吹風機、負離子凈水器、負離子空氣凈化器、負離子瓷磚……而就其所宣傳的功能來看,從柔順頭發、消毒殺菌、凈化空氣到衛生保健,不一而足。那么,面對琳瑯滿目的負離子產品,花樣繁多的負離子功效,其中哪些靠譜,哪些又不靠譜呢?
清華大學化學系林金明教授解釋道,負離子產生的原因主要是電荷遷徙。其實,負離子并非是一種特殊的離子,而是一大類粒子的統稱。“所謂負離子,就是帶有一個或多個負電荷的離子。
林金明表示,能夠產生負離子的方式主要有自然產生與人工生成兩大類。其中,自然界產生負離子主要有4種方式:大氣在紫外線、雷雨等因素的影響下發生電離就會產生負離子;下雨或瀑布,在重力作用下,水高速流動,水—氣分子碰撞產生負離子;某些礦物質因為本身含有放射性元素,通過放射作用,引起電荷溢出,被空氣中的其他分子接收產生負離子;森林中植物葉片與流動空氣摩擦產生的電子溢出,其電子被空氣中其他分子接受后產生負離子。
若要人工產生負離子,原理與自然界產生負離子相似。林金明說,負離子對去除空氣中微小顆粒物有一定作用,可以凈化空氣,且一定量的負氧離子對人體有益,但因為負離子瓷磚中的礦物質通常含有微量放射性元素,由放射作用產生負離子。“因此不建議將帶有放射性的物質放在室內,盡管目前所使用的大多數材料放射劑量都非常低,但是長期放射、長期處于高負離子狀態并不利于人體健康。”
此外,其他的所謂負離子能“凈化血液”“修復細胞”等功效,尚無系統的研究報道和確切的臨床案例。
暗物質:洗頭“治脫發”、喝水“能提神”?
“暗物質可以幫人暗中長頭發、治脫發,就收一瓶洗發水的錢,59元。”“暗物質維生素功能飲料,來自宇宙的能量,能提神。一箱24罐只收你98元。”……被稱作“世紀之謎”的暗物質,科學家們求索百年尚未明確是什么、以何種形式存在、和人類會產生怎樣的聯系。然而網絡上、市場上已經有不少打著“暗物質”旗號的“高科技”產品與療法陸續出現。
暗物質衛星首席科學家常進哭笑不得地說,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出現,一方面說明人們對暗物質好奇,另一方面也說明需要科普。
到目前為止,暗物質的作用我們還無從得知,科學家正致力于弄清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性質。即使物理學有突破,也是應用科學、技術科學先行,然后才是日常生活的改變。
納米:納米冰箱、納米洗衣機,能改變產品性能?
作為前沿科技的“納米”,也是眾多產品標榜的一塊“金子招牌”。從納米洗衣機、納米冰箱到納米空調,再到納米水、納米油……那么,到底需要滿足什么條件才能稱得上是納米產品呢?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綠色印刷重點實驗室主任宋延林表示,納米其實是個長度單位,1納米等于1e-9米。“真正的納米科技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納米尺度,也就是0.000001毫米,這是微觀世界的概念;二是出現納米效應,因為使用了納米材料或納米科技,產品本身的性能會有重大改變,有新功能出現。比如我們現在做的結構顏色,同一種材料,顆粒大小不一樣所呈現的顏色就不一樣,這就是納米效應的典型體現。目前,納米科技在磁性材料、電子材料、光學材料、納米印刷、醫學與生物工程及環境保護等方面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但現在有一些所謂的納米產品在宋延林看來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納米產品。宋延林指出:“目前市場上商家很大程度上出于商業目的的考慮,它們宣稱自己的產品采用了納米技術多是一種炒作行為。所謂的‘納米洗衣機’‘納米冰箱’只不過是某一部分添加或使用了納米材料。但這些產品沒有出現納米效應,它們最重要的性能(比如洗滌或制冷性能)并沒有改變,因此很難說真正體現了納米科技。”
石墨烯:永葆青春、修復松弛的石墨烯內衣?
新材料是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而石墨烯作為“新材料之王”,十三五規劃綱要等一系列文件都將石墨烯納入大力發展的新材料領域。但這種新型材料還“活躍”在另外一個領域養生保健產業,近年來,被稱為“黑金”的新材料石墨烯受到商家青睞,市面上大量出現了打著石墨烯招牌的內衣內褲、文胸、保暖內衣內褲。
這類產品貴的上千元,便宜的僅幾十元,基本都表示能夠抗菌抑菌、吸濕排汗、柔軟透氣,“腦洞”
比較大的則宣稱“低溫遠紅外線功能,有助暖宮,永葆青春”“石墨烯,能量修復松弛,不下垂”“具有抗菌、抗疲勞、防紫外線”等多種功效。
據了解,石墨烯是從石墨材料中剝離出來,只由一層碳原子構成、按蜂窩狀六邊形排列的平面晶體。這種獨特的結構使得它具有更導電、更傳熱、更堅硬、更透光等優異的電學、熱學、力學、光學等方面的性能。在材料學、微納加工、能源、生物醫學和藥物傳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被認為是一種未來革命性的材料。目前,與石墨烯有關的材料廣泛應用在電池電極材料、半導體器件、透明顯示屏、傳感器、電容器、晶體管等方面。
“這個世界最容易賺錢的途徑之一就是炒概念。引力波也好,量子、石墨烯也罷,之所以受到養生保健類產品的青睞,是因為高科技安慰劑很有市場。”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副院長董國材說,首先,石墨烯導熱性能好,所以散熱快,保暖功能從何談起?其次,石墨烯確實只有幾納米厚,夠輕薄,但是造價極高,一條內褲如果用完全單層的純的石墨烯做,至少得幾億美元,但就算用純的石墨烯做,也很難有宣傳的功效。
按照市面上幾百元的價格來測算,用碳粉或添加很少的石墨烯粉體的可能性更大。
盡管近10年來,石墨烯概念在全球受到廣泛追捧,國內對石墨烯的研發與應用熱度,也是“水漲船高”,持續不減。然而專家指出,盡管市場需求大,但石墨烯卻始終難以量產,用于生活還尚需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