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家具作為家居行業的領頭羊,自問世以來,一直以實用、尊貴、大氣的姿態向人們展示它的高調奢華。又因為具有可收藏性和可投資性被大家所津津樂道。但近日來,紅木家具業卻傳來了“弦外之音”,有消費者反應紅木家具存在木料造假嫌疑。
通體暗紅的紅木茶幾
家住北京的一位劉先生向記者反映,他近日在位于北四環華侖大廈內的藝園城順家具公司,花了18000元給父親買了一張紅木茶幾。賣家在發票上注明這張茶幾的原材料是“老撾紅酸枝”。買到家中后,父親的朋友也很是喜歡,左瞧瞧右看看。但是這一看不好,看出了貓膩:卻說這茶幾不像是紅酸枝木料。另外,還發現該茶幾存在做工粗糙問題,在茶幾腿上可以明顯看到,是拼接而成,讓昂貴的紅木茶幾遜色不少。“難道真要18000元買個劣質的“冒牌”紅木茶幾?”劉先生一家無奈道。
在茶幾腳上明顯看到是拼接而成
為此,劉先生找來紅木家具業的專家——楊家駒教授做鑒定。據楊教授介紹,鑒定這張茶幾的材質是不是紅酸枝,要通過嗅氣味來判斷。于是在楊教授的指導下,消費者用刀片在茶幾腳輕輕刮了刮,又上前聞了聞,確實有談談的酸香味。但仔細觀察,發現該茶幾在整體呈現暗紅色外觀下,一塊小手指大小淺色部分赫然印入眼簾。“通過味道判斷,茶幾的材質與紅酸枝基本吻合,但這一塊明顯是邊材”。楊教授說。2008年3月份國家出臺了《名貴硬木家具》的行業標準:家具的表面及其影響結構的重要部位不應使用邊材外,其他零部件可使用不超過該部件十分之一的邊材。而這張茶幾明顯的邊材使用將會成為消費者維權的有力證據。
消費者在用刀片輕刮桌腳
“但我所能鑒定的只是材質問題,該家具確實使用了邊材做木料,而違反了紅木國標規定。至于做工和原材料是否產自老撾問題,還需北京大紅門家具質量檢測站破壞性檢驗,進一步進行檢測。”楊教授這樣告訴記者。
隨后,記者連線該茶幾的經銷商——藝園城順家具公司了解售后維權情況。當對方得知是媒體后,態度強硬的表示所售家具沒問題,要是真有問題,也只有在出具相關部門的書面證明才可以退貨,但并不賠款。依據國家紅木標準GB/18107-2000屬規定,全紅木制品,假一賠二。此外,該銷售商還聲稱自己在媒體界有人,要是報,也和記者沒完。采訪最終以對方強行掛掉電話而終。
在交涉無果的情況下,記者決定與劉先生共同到大紅門家具質量檢測站對茶幾做進一步的檢測,開具書面證明再來找銷售商看情況。
事件未完,記者還會對此進行后續跟蹤報道。
相關報道
紅木真假一案審三年 消費者最終贏得雙倍賠償
2007年8月,何先生與北京某家具銷售商簽訂家具買賣合同,購買紫檀屬全花梨木五斗柜等家具36件,雙方特別約定,以上所售家具木材依據國家紅木標準GB/18107-2000屬全紅木制品,假一賠二。何先生收貨后,委托北京市木材家具質量監督檢驗站進行鑒定,檢驗結論為:因上述家具中含有邊材,邊材不能稱作紅酸枝或花梨木。對此結論,銷售商不予認可,何先生為此和銷售商“斗爭”了3年。后何先生訴至法院,北京市一中院終審判決銷售商賠償何先生56萬元。(北京晚報 楊清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