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34.5萬平方米、可建近2萬套保障房、能入住5萬人的廣州規模最大的保障房小區,將選址白云區龍歸。有關規劃方案昨日公布后,引起各界熱議。 有市民擔心:選址龍歸是否偏遠?集中龐大的中低收入人群居住,會否成為貧民窟? 有市民疑惑:廣州擬在奧體中心附近的廣氮板塊興建大型新社區,這個規劃已說了多年,為何遲遲未見動作,現在卻忽然冒出個“龍歸城”來? 還有人問:將來龍歸,會是北部的另一個“金沙洲”?抑或是北部的“華南板塊”?
昨日,廣州市住房保障辦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黃信敬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表示,目前而言,龍歸城項目的確有點遠,但三年后建成之時,該區域的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已經運行。另外,未來龍歸城將是混居綜合社區,人群不再單一,更顯得和諧,不會產生“貧民窟”現象。
離市區25公里往返三小時?
相對于金沙洲來說,位于白云區的龍歸,離市中心更為偏遠,而該社區距離未來最近的地鐵站也達2公里。在前天的研討會上,已有專家擔心,住在龍歸,往返市區上班,距離起碼在25公里以上。居民代表則坦言,希望小區交通能更方便點,不然來回市區要3個多小時,太麻煩了。市政協委員劉惠萍舉了個例子:2009年北京推出公共租賃房,反響并不理想,其中就有交通不便的原因。
還有專家提醒,盡管地鐵三號線北延長線今年將開通,龍歸亦有站點,但該線路從機場往白云再到市區,人流量非常大,今后能否承載,值得考慮。
對于各界的疑慮,黃信敬昨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很理解,目前來講龍歸城項目是有點遠,但三年后項目才建成,屆時該區域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已經運行,出行方便多了。
“為解決龍歸城居民的交通出行問題,我們計劃在社區內開行‘環城’的公交車,與地鐵站進行接駁,也擬開通幾條直達市區的公交專線。對于低收入家庭,將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不同程度的交通費用補助。”
“混居社區”人群不單一
按規劃,龍歸城將來入住5萬人,差不多是廣州人口的1/200。若住進去的都是低收入人群,會否變成‘貧民窟’?”有市民擔心。
對此,黃信敬表示,龍歸城社區里既提供經適房,也有公共租賃房,還有人才公寓、限價房,居住在這里的,不單有低收入家庭,也有中等收入的家庭,他們都是有上升發展空間的群體。不會出現單一的“貧民窟”現象。“比如目前最大的金沙洲新社區,此前也有人擔心過這個問題,但事實上,廣州市的保障性住房小區都沒有出現這種現象。”
商業氛圍需較長時間培育
此前,金沙洲新社區的配套問題一直被質疑,龍歸城的將來會是怎樣?
黃信敬表示,商業氛圍需要一個較長的培育過程,但商業配套設施可以先進行建設。通過低租金甚至免租金吸引大小商戶進駐,等待商業氛圍濃厚以后再逐步提高租金,這些租金可考慮補貼小區的物業管理等方面的支出。
黃信敬還透露,為了防止出現學校建起來但是師資跟不上,龍歸城將考慮一些優惠政策,實現與名校資源互補共享,也可考慮引進港澳臺地區的教育服務機構進駐,為小區居民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專家:保障房規模不宜太大
知名地產專家韓世同建議,龍歸城的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的配比可以更合理一些。“我覺得應該多建設一些商品房,而發展保障性用房的規模不宜太大。結構平衡了,日后發展才有基礎。”韓世同表示,若以后住在龍歸城的居民大部分都是低收入者,商家可能會權衡是否在龍歸進行投資。
合富輝煌首席分析師黎文江也認為,并非大家都擠破頭在市中心才是好,主要還要看政府配套是否規劃好。“如果附近的學校、醫院都已經在規劃配套之內,就沒有距離太遠之虞。我覺得在龍歸建保障小區是很合理的決定。”記者趙燕華、實習生譚抒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