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生“安全門”事件再次擊中了中國消費者脆弱的神經,但真相至今未明。
最近,一份來自美國安全化妝品運動組織的報告稱,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嬰兒洗護產品含有“甲醛”、“二惡烷”等有毒物質,被曝光的有強生、幫寶適等跨國品牌。經歷三鹿、多美滋等奶粉事件的中國消費者驚魂未定,強生再次掀起消費恐慌。
3月18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加入“抵制強生保護家人”QQ群,群內成員已近百人。“這里都是受害者,我們收集孩子使用強生產品而過敏的證據,向強生討說法。”創建該群的成都朱女士告訴記者。
目前國家質檢總局、上海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部門已經介入調查,但目前仍未有結果。
供應鏈問題還是違法添加?
產品含有“甲醛”、“二惡烷”等有毒物質的報告將強生推向風口浪尖。
早在去年11月份,成都朱女士就因為孩子使用強生嬰兒產品過敏向強生索賠,強生支付了相關醫療費、交通費600多元。如今她認為自己的遭遇并非個案,于是創建QQ群號召有同樣經歷的人加入,收集證據一起向強生討說法。
對此,強生公關人員給《中國經營報》記者發來聲明稱:“產品使用不適屬于個體差異,而非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就像部分人群食用海鮮,或聞到花粉會發生過敏反應一樣。”
同時強生回應稱產品安全。在該聲明中,強生稱,上述兩種微量化合物是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副產物,而且含量相當低,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和全球其他的政府相關機構均認可在這一水平微量成分的安全性。“到目前為止,強生中國沒有下架的決定。同時強生與各個相關部門都在緊張地溝通,將全力配合國家質檢衛生部門的抽查。”強生公關人員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目前國家質檢總局等部門已經介入調查,但還沒有結果。
對于如何認定強生產品是否安全,衛生部化妝品專家杜達安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在我國2007年版的《化妝品衛生規范》中,甲醛是限用物質,即其含量不能超過一定的標準,而二惡烷是禁用物質,即禁止生產商在化妝品中添加。
“但國際公認對于限用、禁用物質有一個風險評估問題,如禁用物質生產商添加是違法的,但是原料帶入或在生產中產生的,就需要進行風險評估,必須在安全范圍內。”杜達安說,之前國家質檢總局、衛生部對寶潔SK-II判定“在生產過程中未添加鉻和釹,問題產品中被檢出的是因生產技術上無法避免的因素——原料帶入所致”,正體現了這一思路。
因此,如果強生產品所含的“甲醛”、“二惡烷”檢測在安全范圍之內,可能被認定是安全的。據了解,目前歐盟、美國的化妝品甲醛含量最高值都不應超過0.2%,而我國的標準是跟隨歐盟標準。
但也有業內人士質疑,目前還不排除可能是強生的供應鏈控制出現問題,是原料帶入。但這一切謎底的揭開還要等相關部門的檢測報告。
強生的罪與罰
對于目前出現了大量使用強生產品后出現過敏的疑似病例,全國化妝品質量工作委員會秘書長齊昆鵬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化妝品有一個適應性問題,但不一定歸結到產品上。我國有相關的責任判定,由衛生部認定的化妝品皮膚病診斷機構,負責對化妝品皮膚病診斷、登記、上報。”
雖然目前我國政府部門的檢測報告還沒有出來,無法認定強生的產品問題,但是不斷升級的“安全門”事件顯然已經對強生品牌造成傷害。
資深管理咨詢顧問高劍鋒認為,目前有些日化品牌過度地宣傳自己的產品“無害、天然、不添加”等概念,某種意義上是一種誤導或者欺騙。因為即使宣稱純天然植物的產品也可能同樣存在有害物質,只是在一定安全范圍之內。而一向宣稱“溫和”、“純凈”的強生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強生也沒有在它的產品包裝上標明含有哪些成分。
經歷了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后的消費者對安全問題異常敏感,因此強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
山東一名強生經銷商對記者說,在3月16日,強生公司以傳真的形式向經銷商發了兩份聲明,強調產品絕對不會對兒童有傷害。同時強生的業務員也一再與零售終端溝通,讓他們在權威部門的結果出來之前不要下架強生產品。而上海等地已經有超市自主下架了強生產品。
“從目前短期來看,這次安全事件對強生的市場肯定有負面影響。”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化妝洗滌用品分會副秘書長谷俊說,但影響程度還要看事件的發展。
中國是強生的重要市場。據山東經銷商介紹,強生產品在大賣場嬰兒區的銷售額占到70%~80%,有的店甚至更高,幾乎沒有什么品牌能與其競爭。而除了大賣場、連鎖店、批發等渠道外,以藥品公司為大背景的強生還有專門的醫院渠道,婦幼保健醫院里面用的洗護產品主要是強生的。
另根據市場研究公司歐睿信息咨詢公司的數據,強生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嬰兒護膚產品和其他嬰兒護理用品銷售廠商,按收入計算,在該領域,2008年強生公司占據了中國69%的市場份額。而中國的這一市場還在大幅地增長。
強生顯然急于平息這次“安全門”事件。
化妝品行業的罪與罰
除了聚光燈下的強生外,我們現在使用的其他化妝品的安全狀況也令人擔憂。
“雖然我們新版的《化妝品衛生規范》規定了上千種限用、禁用物質,但是日常不會檢測‘甲醛’、‘二惡烷’等物質。日常主要檢測的是重金屬、微生物以及理化指標等,但這些是最基本的要求,保證不出現大面積的衛生中毒。”齊昆鵬說。
而且,現在我國還沒有對化妝品原料進行檢測。齊昆鵬補充道,“目前我國整個日化行業,除了外資工廠有原料質量備案、數據庫等,國內大多數生產工廠連成品出廠檢測都做得很不到位。歐盟、美國的化妝品行業都實行GMP認證,出現問題可以往上追溯,但我國目前還沒有實行GMP認證。”
一位業內人士說,目前我國的化妝品行業存在很多的小工廠,甚至是山寨廠。這些工廠的衛生質量安全顯然很難保證。而政府部門的檢測監管也不是很嚴格,所以行業也不是很重視。
據記者了解,在市場環節上,化妝品主要受到藥監局、質監局和工商局等三個部門的監督。藥監局是繼承以前衛生監督所的職能,對化妝品進行不定期抽查;質監局的監管力度比較大,也主要是市場抽查;工商局對市場環節的化妝品進行監督。各個單位之間的職能存在明顯的交叉。因此這些職能亟須實現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