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陳時俊 發自上海
日前,眾多化妝品中被檢出含有鄰苯二甲酸酯(PAEs)物質,其中香水產品陽性檢出率達九成以上的新聞引發了消費者對化妝品質量安全的質疑。
昨日(10月18日),各大外資化妝品企業紛紛做出回應,答案驚人的相似——“與我無關”,理由是,公司銷售的高端香水均進口自歐美地區,這些地區是明令禁止在化妝品中使用和添加鄰苯二甲酸酯的。
受質疑企業欲集體撇清
《每日經濟新聞》10月15日曾報道,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三位專家于早些時候對國內市場上的化妝品進行了取樣調查,其中個人洗護用品、化妝品及香水等產品中均有相當比例的產品被檢出含有一種叫做鄰苯二甲酸酯的物質。此物質已被醫學界廣泛認為會干擾內分泌激素,致使細胞突變、畸變甚至致癌等嚴重后果。
10月16日,路威酩軒香水化妝品(上海)有限公司對外做出公開聲明表示,“公司已與法國總部確認,自2004年起,歐盟法令已全面禁止在化妝品中使用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路威酩軒集團旗下所有化妝品品牌產品中不含有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據悉,路威酩軒旗下化妝品品牌主要包括迪奧、嬌蘭、紀梵希、凱卓等。
雅詩蘭黛(上海)商貿有限公司公共事務及企業傳訊總監劉薇對記者表示,目前并未聽說有此事,也尚未接到任何的上級通知。公司在中國銷售的產品屬全進口的,不存在含鄰苯二甲酸酯成分。
同樣以“全進口”來證明企業產品安全的還有全球最大的香水集團COTY科蒂。“公司對于這個成分可能致癌的情況是知道的。目前出現的這種情況,我認為國內生產的產品可能性要更大一些,而非國外進口的產品。科蒂集團在中國銷售的所有高端香水都是在歐美地區生產的,而這些地區是明令禁止在化妝品中使用和添加鄰苯二甲酸酯的”,科蒂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高端香水市場公關總監劉江霞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劉江霞指出,進口化妝品由于是在歐美生產的,會嚴格遵守當地的條例規定;此外,進入中國市場時也會受到第二重來自中國有關部門的嚴格檢測從而獲得批號和許可證。
據悉,科蒂旗下中低端產品如阿迪達斯運動香水是與上海家化合作生產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消費者向我們投訴此事,銷售也暫未受到影響。具體情況我們已經上報到集團總部,接下來會有進一步的處理和解釋。”劉江霞說。
昨日,聯合利華大中華區副總裁曾錫文表示:“聯合利華產品中不可能添加鄰苯二甲酸酯。在國家出臺化妝品標簽新規后,所有產品成分都可以清晰看到。聯合利華產品的全成分配方表中并不包含這個東西。”
曾錫文也否認了在塑料包裝中可能會產生鄰苯二甲酸酯的可能性。
PAEs未列入最新禁用名單
對于外資大牌公司將進口產品與合格產品直接畫上等號的做法,化妝品業資深專家馮建軍提出了質疑。
“進口化妝品受檢時參照的其實仍是中國現行的相關標準。從技術層面來說,中國對于進口化妝品的檢驗是抽檢,而非普檢。況且,現在聯合利華、寶潔、歐萊雅等許多品牌在華都有工廠或代加工工廠。從國內生產或從國外進口都不能直接對‘致癌可能’免疫。”馮建軍表示。
據悉,從2009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化妝品通用標簽》規定:2010年6月17日開始,所有在中國境內生產并銷售或進口報檢銷售的化妝品,均需在產品包裝上真實地標注配方中全部成分的名稱。2007年更新后的《化妝品衛生規范》的1286種禁用物質中,并未發現在歐盟飽受爭議并嚴格禁用的“鄰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及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EP)”等成分。
資深業內人士透露,“有消息稱衛生部目前正在牽頭制定一項關于化妝品監管的新規定,預計2010年就有可能頒布。”
馮建軍指出,此次風波可作為國內化妝品行業的一個階段性的總結,從產品技術應用和原料替代物方面成為行業課題,同時還能將化妝品行業前端的競爭提升一定的高度。這也可能會加快行業監管部門對相關條例的健全。“歐美市場對于精細化工所制定的標準由來已久。國內要與國際接軌需要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