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中國電子商會、中國家電市場聯合調查研究課題組聯合發布的《2008年一季度中國平板電視城市消費者需求狀況調研報告》顯示,我國平板電視仍呈快速增長趨勢。但針對平板電視消費中的糾紛,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武高漢呼吁,目前家電行業標準并不規范,行業標準應該以保護消費者角度出發,而不是為了保護企業。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司長王秉科透露,今年一季度,國內市場平板電視消費需求實現210萬臺,比2007年同期增長26%。2008年國有平板電視行業發展趨向成熟,一線國產彩電企業的“上游突破”,為2008年的平板電視消費市場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變數。
此外,報告顯示,一季度,中外品牌出現“對半格局”。外資品牌在大城市市場略微強勢,超過50%;三、四級城市市場國產品牌優勢明顯,五大國有品牌占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外資品牌市場份額的增長得益于價格策略的運用,一季度外資與國有品牌的價格差距已從2005年的10000元變為1000元。
但武高漢表示,平板電視銷量猛增,使得消費者對平板電視方面的投訴增多。“有關平板電視尺寸的投訴最為明顯。”武高漢強調,“很多企業生產的電視屏都不到所標注的尺寸,但這種情況都是符合行業標準的。以前CRT時代,電視屏是球面的,行業標準允許實際尺寸與所標注的尺寸不符,消費者可以理解,但現在已是平板時代,電視屏不再是球面了,行業標準就應該有所修改,從保護消費者的角度出發,不要制定有企業保護色彩的標準。”
武高漢還對液晶屏提出了質疑:“目前的技術是完全可以維修好壞了的液晶屏的,但許多廠商在售后時往往更換消費者的液晶屏,那么壞的液晶屏維修好之后去什么地方了呢?不排除重新流入市場的可能。”“從行業的角度出發,企業、行業一定要自律。”武高漢最后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