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方面,一直走在前面的日本、韓國等企業再次率先發力。據了解,日本經濟產業省已決定制定3D影像有關標準,以使影像制作者不要制作過于強調立體感的圖像。同時,日本還準備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出建議,在全世界普及日本的標準。另外,藍光光盤協會也完成了3D標準的制定,并發布規格書。同時,繼在3D電視技術推廣上結盟之后,三星、松下和索尼三大外資巨頭又組建了3D藍光碟片技術聯盟,大有壟斷家庭3D市場之勢。
針對3D標準制定,我國也及時作出了反應。據了解,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編解碼技術標準AVS(我國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二代信源編碼標準)已經涉足3D技術標準。“目前,AVS中的一個應用是做三維視頻編碼,這個技術是2008年開始的。”AVS工作組秘書長黃鐵軍說,“在國際上,標準面臨一個大問題就是專利管理的問題,專利管理已經成為標準應用和產業發展的因素,AVS在這方面做了新模式探索。”
據悉,目前國際上至少有5-6個組織在制定3D電視的標準,這些標準有交集但不重復,將來可能共同構成一個標準的產業鏈。3D電視產業相關標準的制訂必將推動產業的快速發展。
成熟尚需時日
目前,雖然3D電視的標準還未成熟,但有關3D電視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然而,3D電視何時才能走人尋常百姓家呢?
專家表示,要讓3D電視真正進入普通百姓家庭,似乎還為時尚早,昂貴的價格、內容的匱乏等都是不容忽視的制約因素。“目前,3D電視要實現市場普及,瓶頸已經不是單一技術的問題,而是整機成本的問題,這就取決于整個產業鏈的合作關系和推廣進度。”李東生說,“就目前來看,國內3D市場仍有許多短板,技術的成熟還需時日,產業鏈上的生產、銷售渠道各環節也沒有打通。況且,要想真正實現3D電視的市場贏利,就必須實現3D電視的家庭化。”
創維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由于電視機產業剛剛經歷了從普通液晶電視向LED背光源液晶電視的轉變,3D電視無論從技術上還是政策上都沒有進入成熟期,加上3D電視價格昂貴,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夠消費得起的,所以國內廠商依然是以LED電視為主要銷售產品,3D電視在市場上的成熟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郝亞斌認為,從3D整個的產業角度來講,不僅僅包括設備、技術,還包括內容的制作方面,內容的傳輸運營各個方面的,所以,3D是個美好的未來,是個大的趨勢,不過還需要一些時間。